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孔隙结构及其水分过程影响的定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0 22:07
【摘要】:土壤改良剂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分,养分以及气体的固持性能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但添加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孔隙结构及其水分运动影响的系统研究还尚未开展,且主要局限于室内模拟研究。因改良材料与土壤密度的不一致,加上添加后容重的非稳定态测定,导致容重降低的效应未被准确和正确表达。针对上述问题,采用田间小区长期定位试验,将三种常用土壤改良剂(生物炭,草炭,风化煤)以26、52、78 t/ha三种添加量与土壤混合后添加到试验小区,通过测定改良剂添加1年内不同时期原位土壤容重、团聚体、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温度、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来准确确定改良材料添加对土壤孔隙结构和水分运动的影响及其随时间效应的变化,为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水分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推动土壤改良剂在半干旱地区还田土壤生态效应的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添加生物炭、草炭、风化煤三种土壤改良剂在近一年时间内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生物炭对容重的降低效果好于草炭和风化煤,且降低效果与添加量成正比。时间变化对于土壤容重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的容重在一年内都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一年内在0.25-5mm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上没有显著差异,添加土壤改良剂后期土壤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提高。团聚体含量、MWD和GMD随时间变化都是先降低后增大,与土壤容重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向土壤中添加土壤改良剂显著增大了土壤的总孔隙度,各处理在大孔隙度上差异显著。生物炭处理对总孔隙度的增加效果最明显,增加效果与添加量成正比。土壤容重估计的总孔隙度比由水分特征曲线测量的总孔隙度高2.71%。时间因素对各处理的测量总孔隙度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的孔隙大小分布为超微孔(26.35 26.92%)中孔(9.83 10.54%)微孔(7.08 7.60%)大孔(2.61 4.01%)。土壤容重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超微孔隙的增加,微孔和大孔隙的减少,而土壤容重的降低主要是由于中孔和大孔隙的增加。(2)向土壤中添加草炭提高了土壤饱和导水率,添加生物炭和风化煤降低了土壤饱和导水率,但不同处理间饱和导水率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时间因素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处理的饱和导水率随时间先降低后升高但仍低于初始值。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显示土壤失水主要在低吸力段(0-1000厘米水柱),各处理土壤水分曲线的差异不显著。用RETC软件得到Van Genuechten模型参数,表明添加土壤改良剂提高了土壤的排水能力,使得粒径分布更加均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的持水能力。(3)添加土壤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土壤温度,但对其影响比较有限。草炭和风化煤对土壤温度和活动积温的提高较大,而生物炭对表层温度影响不明显。生物炭能够缓和土壤极端温度,对土壤日平均温度缓和能力在-0.45℃到1.22℃范围内。在夏季和冬季不同处理一天中土壤平均温度最高都在15-16时,此时各处理温度差异最大;最低都在7-8时,此时各处理温度差异最小。不同处理对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十分明显,生物炭处理大大提高了土壤平均含水量,风化煤对水分的提高作用较小,草炭降低了土壤平均含水量。夏天一天中水分含量最高在2-3时,最低在16-17时,在冬季,一天中水分含量最高在1-2时,最低在11-12时。夏季和冬季土壤平均温度一天内变化幅度较大,土壤平均含水量在一天内变化量较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56.2;S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连智;韩琳;;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江西农业;2019年14期

2 张凌云;;土壤改良剂研究概况[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年07期

3 刘红霞;;大樱桃施用土壤改良剂“山佰松”的效果[J];农技服务;2011年01期

4 李红义;李强;杨洋;刘军;;施地佳盐碱土壤改良剂在荒地上的试验[J];农村科技;2011年03期

5 阿达来提;赖波;;施地佳盐碱土壤改良剂在棉田的应用效果[J];农村科技;2009年12期

6 ;镇江兴农土壤改良剂厂的成功之道——科技创新 诚信经营[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年11期

7 孙义祥,黄晓澜,张祥明,武际;土壤改良剂对辣椒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1999年02期

8 秦梅枝,曹江营,张树礼,薛玲,李丽萍,李庆峰;粉煤炭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环境保护;1995年03期

9 ;日研制出用中草药配制的土壤改良剂[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2年03期

10 ;日本用中药合成土壤改良剂[J];广西热作科技;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和蓉;陈琼贤;郑少玲;毛勇;严小龙;;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磷活化以及玉米磷吸收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加强;宋世威;刘晓;徐凤杰;陈日远;孙玉行;李康仁;;“美亚”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在叶菜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对菜心和小白菜产量、品质的影响[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琼贤;彭志平;;土壤改良剂作填料生产蔬菜系列专用肥的增产效果评价[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潘金华;庄舜尧;黄化刚;陈雪;史学正;曹志洪;;土壤改良剂对黔西北不同海拔植烟土壤氮矿化的影响[A];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7年

5 于阳辉;李永霞;;非金属矿物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A];非金属矿物材料与环保、生态、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黄建荣;徐润林;林文辉;石存斌;;PFU法在无公害鳜鱼养殖中的应用[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徐凤杰;宋世威;王加强;刘晓;陈日远;孙玉行;李康仁;;“美亚”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在叶菜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术臣;贾海民;孙茜;张偏;王新学;齐悦然;邓剑颖;;山药根腐性病害及防治对策[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蔡旭金;邹桂昌;;保水剂、椰子粉和猪粪堆肥对风化花岗岩物理性质以及木荷生长状况的影响[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曰鑫;;论无公害腐殖酸缓释肥的发展前景[A];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鹏;神奇的土壤改良剂——TC[N];经济消息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范敏;土壤改良剂:“额外投入”列入正常预算[N];中国花卉报;2009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王维 徐筱璇;环保型土壤改良剂——AXIS[N];中国花卉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鲁松;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N];淮南日报;2014年

5 常驻记者 薄晓岭 通讯员 王光耀;土壤改良剂研发与推广项目获得第一名[N];兵团日报(汉);2010年

6 记者 赵引德;通用复合型土壤改良剂通过验收[N];农资导报;2006年

7 董恩氚;土壤改良剂在绿化工程中的应用[N];中国花卉报;2005年

8 特约记者 柏斌;专家支招:土壤改良剂提高植物抗旱性[N];中国花卉报;2010年

9 辛华;“靠山多霸”土壤改良剂畅销山东[N];农资导报;2008年

10 李渊;减少蔬菜吸收重金属的新型土壤改良剂试制成功[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胜涛;土壤改良剂对马铃薯生长和土壤质量的作用机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东香;工业硫酸盐木素用作土壤改良剂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3 王增丽;秸秆不同处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生长效应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层层;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孔隙结构及其水分过程影响的定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高俊逸;土壤改良剂促进苎麻去除土壤中镉的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查康;土壤改良剂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4 张文杰;钒污染土壤基质改良与植物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D];清华大学;2017年

5 袁毳;镉、砷污染土壤改良剂修复后的蔬菜种植安全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6 张海;几种土壤改良剂的改良效果及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7 马军勇;水肥调控对作物生长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晓婷;不同土壤改良剂对芹菜镉积累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旭霞;土壤微生物与栽培作物对新型土壤改良剂的响应[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10 潘贤斌;粒状土壤改良剂制备及其崩解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35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35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0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