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菌copSRABCD基因簇铜抗性作用机理及表达调控研究
【图文】:
Safni 等(Safni et al., 2014)根据 16S-23S rRNA ITS 基因序列、部Biolog 代谢分析等分析,将青枯菌复合种划分为 3 个基因型群: solanacearum)只包含演化型 II 的菌株,保持原系统分类框架,桃雷尔氏菌(Ralstonia syzygii)包含演化型 IV 的菌株,在种内又gii subsp. syzygii)、蒲桃亚种(R. syzygii subsp. indonesiensis)和西elebesensis) 3 个亚种;(3)假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类框架中的演化型 I 和 III 的菌株。Prior 等根据蛋白质组学分析A-DNA 杂交分析,进一步支持了青枯菌新系统的划分(Prior et 该分类系统还未广泛采用,故本论文依然沿用青枯菌传统的分类症状及青枯菌侵染循环主植物的整个生育期均可造成危害,发病的适宜温度为 30~36℃作伤根、地下害虫、管理粗放等都会提高青枯病的发病率,为青。植物受青枯菌侵染以后,最初植株未出现异常,一段时间以后并保持叶片青绿色,呈青枯症状。该病可以发生在寄主生长时期乳白色或淡黄色菌液排出。
院硕士学位论文 (T3Es)“注射”至宿主细胞,,与宿主细胞产生一系列反应。Genin 等研 70~80 个 T3Es(Genin and Boucher, 2004; Daniela and Bonas, 2014),青变体表现为完全丧失的致病力,说明 T3Es 在青枯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明 T3SS 只在侵染初期有活力,随着病菌进入宿主维管束和细胞密度增加但近期 Jacobs 等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反转录荧光定量 PCR 的方法测定了转录活性,表明 T3SS 在整个治病过程中都具有生物学作用(Jacobs e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3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超斌;周亮高;;广东番茄青枯菌的特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1988年01期
2 卢同;我国作物细菌性青枯菌的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1998年02期
3 王卉,任欣正;青枯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在番茄抗、感病品种根部的吸附、侵入和繁殖[J];植物病理学报;1993年02期
4 赖世龙;青枯菌转化法及其应用[J];世界农业;2000年04期
5 杨姣弟;陈武;王运生;肖启明;;烟草青枯菌特异性引物筛选及其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10期
6 刘琼光;杨艳;;番茄品种抗性与青枯菌和土壤微生物的关系[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余定天;李文卿;黄小君;王玉霞;柯玉琴;;青枯菌感染对不同烤烟品种抗氧化效应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6年18期
8 张长龄,华静月,王东,郑宏启;青枯菌的菌种保存[J];植物保护;1993年01期
9 何礼远,康耀卫;植物青枯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致病机理[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10 许东,赖文姜,范怀忠;桑青枯菌血清型与其它分型的比较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王朋成;王艳;贾利;方凌;严从生;张其安;;安徽省番茄青枯菌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园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谢云陆;何礼远;;分泌抗马铃薯青枯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英文)[A];“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论文选[C];1995年
3 罗宽;何昆;周志成;;颉抗菌对烟青枯菌抑制作用研究[A];新世纪(首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技术论坛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2年
4 何自福;虞皓;罗方芳;;广东茄科青枯菌的RAPD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张丽R
本文编号:2635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3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