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三江平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10:53
【摘要】: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也会随之相应改变。20世纪至今,全球气候发生了重大改变,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和CO_2浓度的增加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农业生产受到气候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特征最显著,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农作物单产波动增大,作物原有种植结构改变,耕地效率降低成为主要问题。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农业问题最主要的是反应在粮食生产上面,人们对气候变化与粮食生产愈加关注。如何解决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气候变化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大局,为了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能源安全,必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降低CO_2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革新。从科学的角度评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程度,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三江平原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该地区水热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占有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区近年来气候变化显著,粮食作物生长过程中对于气候的变化响应最为敏感。本文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通过采集多时段气候数据,作物种植结构数据,分析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的变化。选取1995-2015年21年间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数据,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气候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选取作物播种面积和作物单产数据,作为农业生产的变化指标,研究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三个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从而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三江平原在1995-2015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年气温平均值4.852℃。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研究期内平均气温为18.85℃。三江平原在研究期内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在2.8-5.3℃范围内,变化幅度较大;三江平原气温空间变化较大,中部地区温度高于其他地区,且中部地区增温明显;南部地区温度要高于北部地区;1996-2005年大部分地区气温处于3.8-4.3℃范围,2006-2015年4.3-4.8℃的温度区范围增加,达到了三分之一区域。(2)三江平原在1995-2015年降水量呈现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均值为520mm,作物生长季降水呈现上升趋势,研究期内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均值为404mm。三江平原在研究期内的年降水量变化在417-659mm范围内,变化幅度较大;三江平原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部地区降水量明显少于其他地区,东南部和西北部降水量充足;1996-2005年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529-552mm,2006-2015年529-552mm的降水区范围增加。(3)三江平原1995-2015年日照时数呈现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平均值2390.2h。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呈现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平均日照时数为1114.4h。三江平原在研究期内的年日照时数变化在1976-2024h范围内,变化幅度较大;近20年来日照时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三江平原东部地区日照充足;西部地区日照时数偏少。(4)气候变化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三江平原气候朝着暖湿方向发展的情况下,水稻播种面积受气候条件影响,播种面积增加,作物单产增加。小麦作为长日照作物,在日照时数减少的情况下,播种面积减少,并且作物单产下降。大豆的播种更容易受经济条件因素限制,因此对气候变化无明显的响应特征。玉米单产逐渐增加,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幅度提升。(5)农业生产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播种面积、种植结构、作物单产等方面的变化,但是农业生产还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比如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病虫害、农作物品种选择、农业基础设施、市场经济导向等都是主要影响因素。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示意图,示意图,三江平原,乌苏里江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准备2.1 研究区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三江平原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冲汇而成大的沼泽湿地分布区。其地理位置为北纬 43°49′55″-48°27′20″和东经 129°11′20″-区内土地肥沃,水资源充沛,农业生产条件适宜。三江平原北起黑龙江畔,南抵边为中俄交接处乌苏里江,西至小兴安岭东南余脉,,东西宽 430 千米,南北长 52面积达 10.9 万平方千米,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 24%。三江平原行政区域主要包双鸭山、鸡西、鹤岗、七台河及哈尔滨市依兰县总计 5 市 1 县。三江平原素有中国的美誉。三江平原农业生产规模巨大,农业机械化程度全国第一,区内环境优美湿地河流遍布,被称为新中国十大“天府之国”。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1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平;刘宗元;何永坤;罗红霞;王靖;;西南地区水稻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10期

2 Zhuoran LIANG;Tingting GU;Zhan TIAN;Honglin ZHONG;Yuqi LIANG;;Agro-climatic adaptation of cropping systems under climate change in Shanghai[J];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2015年03期

3 周广胜;;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展望[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5年01期

4 郭建平;;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5年01期

5 张山清;普宗朝;李景林;;近50年新疆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13年11期

6 沈永平;王国亚;;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冰川冻土;2013年05期

7 韩翠华;郝志新;郑景云;;1951-2010年中国气温变化分区及其区域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6期

8 李虎;邱建军;王立刚;高春雨;高懋芳;;适应气候变化:中国农业面临的新挑战[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年06期

9 张建平;王春乙;赵艳霞;杨晓光;王靖;;基于作物模型的低温冷害对我国东北三省玉米产量影响评估[J];生态学报;2012年13期

10 张莉莉;陶忠良;张京红;;基于GIS海南岛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法比较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亚琴;气候变化对中国油菜生产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自桂;某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Pb含量反演及最佳光谱采样间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年

2 阿依仙木古丽·阿布来提;新疆喀什市近3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8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38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d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