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五台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9 07:25
【摘要】:森林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分密度是调整林分结构的主要因子,林分密度的改变不仅会对森林的乔木层产生影响,也会对林下植被以及林下土壤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和掌握不同林分密度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碳氮磷含量以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特征,有助于揭示林分密度对天然林土壤特征影响的机理,为森林抚育间伐和密度调控技术措施提高天然林恢复速度和质量,实现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upprechtii)作为中国暖温带地区亚高山森林类型的主要树种之一,其天然林在华北地区分布广泛,。本文通过样地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五台山地区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呼吸的分布特征,从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和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角度,探讨成熟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密度对林下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华北落叶松天然林林下土壤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在0-30cm范围内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0-30cm层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全碳、全氮、全磷、铵态氮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效应。在成熟稳定的华北落叶松天然林中,由于华北落叶松根系分布对土壤的长期影响,林下土壤0-30cm土壤物理性质比较稳定。(2)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土壤容重、土壤全碳、硝态氮含量在576株·hm-2-1568株·hm-2密度范围内整体上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相应的土壤孔隙度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土壤含水量、pH值、土壤全磷、铵态氮含量和土壤呼吸整体上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土壤全氮含量则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有较少的趋势。中等密度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较高。说明中等密度的华北落叶松天然林林下土壤中碳固定水平、氮素释放能力和微生物活动水平较高。(3)在9个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天然林中,林下土壤质量评价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896 株·hm-21072 株·hm-2576 株·hm-21312 株·hm-2848 株·hm-2656 株·hm-21488 株·hm-21568 株·hm-21216株·hm-2。土壤质量评价相对较高的林分密度为896株·hm-2-1072株·hm-2的林分。在576株·hm-2-1568株·hm-2林分密度范围,中等密度的华北落叶松天然林林下土壤质量状况优于较低和较高密度的华北落叶松天然林。
【图文】:

林分密度,土壤化学,华北落叶松,天然林


如表5所示,土壤pH值在576株4)111-2-1568株?hm_2密度范围内差异不显著(/>逡逑■>0.05),,且不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逡逑由图1可以看出,土壤全碳含量在576株568株?hnr2密度范围内随着林分逡逑密度的增加整体上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在848株?hnr2表层土壤全碳逡逑含量明显高于邋576邋株?hm-2、656邋株1488邋株?hm-2、1568邋株?hm-2邋(/}<0.05),土逡逑壤全碳的最高值出现在848株的林分密度,最低值出现在1568株的林分密逡逑度。逡逑林分密度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0.05),但总体上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逡逑密度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逐渐减少,仅在1568株?hnr2时土壤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其逡逑他林分密度(_p<0.05),土壤全氮的最高值在896株的林分密度。逡逑林分密度虽然对土壤全磷有显著影响(p<0.05)。但由图1可以看出,土壤全磷逡逑含量随密度变化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当林分密度为848株?hnr2时,土壤全磷逡逑含量最高

林分密度,土壤微生物量碳,华北落叶松,天然林


生物碳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0.05);微生物量氮在林分密度848株?hnr2时最高,逡逑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0<0.05)邋;邋土壤呼吸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逡逑在林分密度8%株时最高。从图2可知,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576株士111-2-1568逡逑株?hnr2密度范围表现出中等密度含量高,较低密度和较高密度含量较低的特点,整体逡逑上微生物指标的较高值出现在在林分密度848株?hnr2-1072株小!!!-2的林分。逡逑3000邋q逦■微生物量碳35Q】逦■微生物量氮逡逑2500;逦T逦T逦(mg.kg-l)邋300:逦T逦(mg.kg-1)逡逑;]逦250-逦工逡逑li邋UiUiliu逡逑576邋656邋848邋896邋1072邋1216邋1312邋1488邋1568逦576邋656邋848邋896邋1072邋1216邋1312邋1488邋1568逡逑林分密度(株卟01.2)逦林分密度(株?hm-o逡逑图2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逡逑Fig邋2邋MBC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1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邴垒;;华北落叶松栽植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9年03期

2 马志萍;;华北落叶松栽培管理技术[J];内蒙古林业;2017年11期

3 赵蓉;张峰;;山西华北落叶松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J];山西农业科学;2016年05期

4 张东良;;培养华北落叶松苗的几点经验[J];花卉;2018年20期

5 沈海滨;;东方珍禽——褐马鸡[J];科学大观园;2017年13期

6 姚凯;;华北落叶松用材林营造技术[J];中国林业;2012年08期

7 胡忠学;;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要点[J];中国林业;2011年06期

8 刘凤芹;曹云生;杨新兵;张俊英;宋庆丰;鲁绍伟;;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桦木混交林空间结构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杨龙丰;杨秀清;;水杨酸对华北落叶松高温胁迫缓解的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11年06期

10 贾贵金;;华北落叶松高床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俊明;沈熙环;赵志诚;;华北落叶松四类试材插穗生根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利用[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2 杜平;;华北落叶松平茬苗、扦插苗培育技术和造林效果[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3 杨俊明;沈熙环;赵志诚;;华北落叶松采穗圃经营管理技术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4 郭仲英;陶宏;史彦江;;天山地区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试验研究[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1991年

5 焦一之;吴志莲;段淑怀;李永贵;;北京市潮关西沟流域华北落叶松立地指数的研究[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英武;杨斌;唐建宁;周全良;安永平;程晓福;樊亚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现状分析及低产改良关键技术探讨[A];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林业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薛继志;周全良;;宁夏六盘山区华北落叶松优树资源调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利用工作的思考[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俊明;沈熙环;赵士杰;贾桂霞;;华北落叶松扦插生根能力选择及采穗圃营建[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9 贾桂霞;沈熙环;杨俊明;;落叶松种间交配亲和性与花粉识别[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10 白玉茹;单志涛;乌志颜;丁明秀;;燕山丘陵区天然次生林改造技术及效果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张清福;辽宁岫岩全面清理华北落叶松苗木[N];中国花卉报;2009年

2 记者 李江天;我省禁止使用华北落叶松苗造林[N];辽宁日报;2008年

3 记者 崔国玺;辽宁向华北落叶松亮“红牌”[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4 记者 王立忠;今秋起我市禁用华北落叶松苗造林[N];铁岭日报;2008年

5 记者 孟祥山;辽宁禁止用华北落叶松苗造林[N];消费日报;2008年

6 记者 任鹏飞;不成林难成材 辽宁禁用华北落叶松造林[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首席记者 倪颖 实习生 邴帅;岫岩清理华北落叶松苗木[N];鞍山日报 ;2008年

8 本报记者 刘继广;为了华北落叶松明天更美好[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9 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商立志;华北落叶松造林技术[N];河北科技报;2009年

10 记者 吴宏林;华北落叶松在六盘山成功实现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N];宁夏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延h

本文编号:2644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44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7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