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秸秆分解的碳氮互作机理
【图文】:
内外针对不同作物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已有诸多研究报道。戴志刚等(2010)研究表明,经24 天的腐解过程,水稻、油菜和小麦的秸秆腐解率分别为 49.17%、49.81%和 52.17%。代文(2017)报道了在水稻土和旱地中不同作物秸秆还田一年的腐解速率,结果表明,水稻土中秸秆腐解率范围为 45.01%-62.12%,旱地不同秸秆腐解率范围为 52.88%-75.80%。武际等(20究油菜、小麦秸秆在不同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腐解特征,,结果表明,经过 90 天的,油菜和小麦秸秆累积腐解率分别为 50.88%-61.06%和 48.88%-59.95%,此外,两种作物种释放速率均为 K>P>N≈C。王旭东等(2009)在不同农田肥力条件下研究玉米秸秆腐解效果果表明在埋入田间 240 天后,玉米秸秆在三种肥力田间的平均腐解率达 77%。匡恩俊等(20究表明,在使用秸秆腐熟剂情况下,玉米秸秆经过 100 天腐解后养分释放速率为 K>P>N,为 77%-90%、44%-60%和 35%-57%。Tan 等(2013)基于 3 年的实验研究了两种绿肥作物的还田腐解率,结果表明白花黄芪腐解率为 74.3%,克氏针茅腐解率为 48.7%,此外研究还得对于两种作物单独腐解,其混合后减缓了腐解速率。然而 Wang 等(2014)等分别利用粘性和粉砂壤土研究白杨木叶、小麦秸秆、花生叶及其混合物在一年中的腐解特征,结果表明花腐解速率最高,且混合后加速了作物残体的腐解速率。总体而言,不同作物的秸秆养分的释律均呈现前期大于后期的特征,且养分之间呈现钾素释放速率最快,磷素其次,氮素最慢的(王广栋,2018),然而也有部分研究得出了钾素释放比磷素慢的结论(岳丹,2015)。
同一还田量不同施氮量下以及同一施氮量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秸秆腐解的碳氮互作特征,采用培养试验探明参与腐解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多样性,从而阐明稻秸还田碳氮互作的分子生态机制。本文总体思路见图1.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振平;邓乃榛;宋秋来;李中韬;;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松嫩平原还田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8年08期
2 李彬旭;秸杆腐解过程中有效氮保护的研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3年01期
3 张一平,白锦鳞,陈思根,韩劲,董建辉,邵晓荣;植物残体腐解过程中的能态变化特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4 刘少东;汪春;张伟;王汉羊;;黑龙江垦区玉米秸秆腐解规律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9年08期
5 吴景贵,席时权,曾广赋,汪冬梅,姜岩,王明辉;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的红外光谱研究[J];土壤学报;1999年01期
6 周淑清;王慧;黄祖杰;刘一凌;胡卉芳;;狼毒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苜蓿化感作用的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08年04期
7 王旭东,于天富,陈多仁,殷宪强;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物质组成及胡敏酸的动态变化Ⅰ.物质组成的动态变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年03期
8 王志方;陈竞;代金平;古丽努尔·艾合买提;王小武;秦新政;李晨华;杨新平;;棉秸秆自然腐解过程中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9年01期
9 倪文海;刘欢;刘振涛;罗荣;周江敏;陈华林;葛世玫;代静玉;;水稻秸杆腐解过程溶解性有机质红外光谱研究[J];土壤;2013年02期
10 王旭东,胡田田,关文玲;有机物料腐解过程胡敏酸的分级研究[J];土壤;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麒;冯延江;宋秋来;孙羽;曾宪楠;来永才;;不同氮肥梯度下寒地水稻秸秆腐解规律研究[A];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2 蔡丽君;赵桂范;盖志佳;刘婧琦;杜佳兴;张敬涛;龚振平;马春梅;;不同部位玉米秸秆腐解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201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3 孙波;王晓s
本文编号:2653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53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