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丛枝菌根特异性AsPT1与AsPT4基因启动子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8 04:50
【摘要】: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共生体是由植物根系与AM真菌通过相互作用方式建立的共生关系体系。营养交换是AM共生体的主要功能,一方面AM真菌从宿主植物中获得碳源,另一方面丛枝菌根真菌又可以为宿主植物提供磷元素与氮元素,与此同时AM共生体还可促进植物对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及利用。在AM共生体系中,AM真菌是通过丛枝将无机磷酸盐等营养元素传递到植物根系中的。在生态系统中尽管AM共生体扮演如此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目前现状是这些代谢途径中仍存在着许多科学问题急需我们去解答。如在AM共生体系中,磷酸盐从真菌到宿主植物过程的转运分子机制是怎样的?同时植物又是如何响应土壤中磷元素水平来调节机制的?等等问题尚需我们去解决。本课题主要研究方向是研究宿主植物为紫云英的菌根特异型磷转运基因的表达调控。此研究是在实验室已分离且验证的两种菌根特异型的磷转运基因:即As PT1和As PT4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现代生物信息学技术手段对As PT1和As PT4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已知调控元件的查找定位,继续利用生物软件Foot Printer2.0对As PT1和As PT4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未知调控元件的预测定位。通过over-lap PCR的实验方法对已知及预测的调控元件进行特异序列敲除,构建以GUS基因为报告基因的调控元件缺失突变体,再利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K599介导的方法进行植物毛根转化实验,将检测到GUS蛋白表达的阳性植株与Glomus intraradices BEG141进行共培养,期间用不同浓度的磷酸盐处理阳性植株,培养4周后收样并进行不同的处理,处理手段有TB染色、GUS染色以及GUS酶活检测等。分析数据得到结果如下:1、在豆科植物紫云英中,顺式作用元件中菌根信号MYCS元件和磷转运P1BS元件作为已知的磷转运基因的调控元件对As PT1和As PT4的调控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2、As PT1基因启动子上靠近MYCS元件的TAAT-motif可能与CTTC-motif作用方式类似,与MYCS元件一起协同作用调控基因的表达。3、在高磷浓度下时,植物限制必须营养元素向共生体传递与转运,因此导致AM共生体发生慢化反应。高磷情况下会降低As PT1及As PT4基因的表达或者激活其负调控系统。4、不同的磷浓度处理时,As PT1及As PT4基因启动子上调控元件缺失突变体均有GUS基因表达,但检测的GUS酶活与As PT1及As PT4全长启动子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不同调控元件对转录调节具有正向调控作用且这些调控元件之间的作用大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综上所述,通过生物信息学最新预测的在As PT1及As PT4基因启动子上都存在的TAAT-motif与MYCS元件一样是受菌根信号调控,而且可能与MYCS元件协同作用参与调控表达。而且As PT1基因启动子上的TGTT-motif对宿主植物紫云英中菌根特异的磷转运基因As PT1的表达有可能是起增强子的作用,并猜测其是受磷信号调控顺式作用元件。研究发现受菌根信号调控元件如MYCS、TAAT-motif调控基因表达时也会受到磷浓度的影响。通过不同宿主植物中存在直系同源的磷转运基因的启动子序列比对发现,在其他宿主植物中也发现有我们预测调控元件的身影,说明这些元件可能与MYCS、P1BS元件功能一样,不是局限于某一类植物中而是对多数宿主植物存在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且研究表明这些元件都是起增强子的作用。
【图文】:

植物,根系,信号传导,信号


igure 1. Sketch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fungsignaling and colonization of a plant root图 1.根系中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过程中信号

菌根真菌,紫云英,基因


紫云英中AsPT1和AsPT4基因RT-PCR的表达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兆勇;魏艳丽;王发园;;地球上最广泛的共生体——丛枝菌根[J];生物学通报;2007年08期

2 任敏;毛雪飞;;蛋白质组学在丛枝菌根研究中的问题与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3 朱先灿;宋凤斌;;丛枝菌根共生的信号转导及其相关基因[J];生命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4 吴强盛;夏仁学;;柑橘丛枝菌根形态结构观察[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0年02期

5 王怀玉;黄建国;;丛枝菌根形成过程中信号转导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6 袁维风;徐德聪;;丛枝菌根在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7 田蜜;陈应龙;李敏;刘润进;;丛枝菌根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8期

8 柯世省;;丛枝菌根与植物营养[J];生物学教学;2007年08期

9 杨显志,邵华,周成,宣群,杨春燕,张玲琪;丛枝菌根研究及应用[J];云南农业科技;2001年04期

10 盛敏;唐明;迪丽努尔;王亚军;牛振川;;西北盐碱土主要植物丛枝菌根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敏;姜德锋;孟祥霞;刘润进;李晓林;;丛枝菌根对芋头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2 张美庆;;丛枝菌根在我国的商业化应用[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3 王均璃;;丛枝菌根菌在种苗生产之应用[A];中国第六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包玉英;闫伟;;内蒙古中西部草原主要植物丛枝菌根与结构类型研究[A];中国第六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永俊;张婧;冯虎元;安黎哲;;柠条根系中丛枝菌根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6 陈迎迎;胡成银;肖家欣;滑俊;杨博;;丛枝菌根真菌对枳苗生长及锌吸收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胡成银;陈迎迎;肖家欣;滑俊;杨博;;丛枝菌根真菌对枳苗生长及镁吸收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齐国辉;张林平;李春立;王红梅;仇丽饮;韦翠鸾;刘海军;;丛枝菌根真菌对银杏幼苗生长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蔡邦平;陈俊愉;张启翔;郭良栋;;重庆地区梅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10 崔昌华;郑肖兰;;丛枝(AM)菌根菌应用的研究进展[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王菲;小菌剂发挥大作用[N];新疆科技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段廷玉;干扰与竞争条件下丛枝菌根菌和数种作物的互作[D];兰州大学;2010年

2 谢贤安;丛枝菌根共生体磷信号转运受体的发现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范继红;黄檗丛枝菌根生理生态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陈保冬;丛枝菌根减轻宿主植物锌、镉毒害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5 杨如意;丛枝菌根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其对宿主植物的调节[D];浙江大学;2007年

6 舒波;丛枝菌根真菌促进枳(Poncirus trifoliata L.Raf)磷吸收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7 董昌金;丛枝菌根真菌孢子萌发及类黄酮对丛枝菌根形成影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英男;松嫩盐碱草地主要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耐盐性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张锐;转Bt基因棉对AM真菌共生特性及共生效应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曹莎莎;丛枝菌根特异性AsPT1与AsPT4基因启动子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代威;丛枝菌根与植物共生提取钴处理土壤中钴的应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谢亚超;桃、梨和葡萄园丛枝菌根发育与土壤微域环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吕桂云;丛枝菌根化育苗对大棚黄瓜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7 蒋敏;内蒙古西部区几种荒漠植物丛枝菌根种质资源和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8 张淑娟;丛枝菌根在水稻清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孟晓燕;塔里木河下游地区丛枝菌根植物多样性及侵染特点[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10 邓胤;丛枝菌根利用无机氮的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54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54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