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人工草地对半干旱区农田土壤质量改善及水分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11:25
【摘要】:长期机械化耕作、过度施肥以及不合理的土地管理,使农田出现大面积土壤退化。自然恢复(如农田休耕)和人为措施(如轮作、种植绿肥作物等)是改善农田土壤质量,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与自然恢复草地相比,人工草地具有更高的植被盖度、高度和生物量等,能够加快植被的恢复速度,从而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为探究不同人工草地对农田土壤质量和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五种人工草地及农田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人工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人工草地对农田土壤质量、土壤水分和土壤入渗速率的影响,并探讨影响土壤入渗速率的主要因素。另外,比较了不同人工草地对农田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不同人工草地的根系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无芒雀麦和白三叶主要以直径为0-2 mm的根系为主,芒草和紫花苜蓿则以直径大于4.5 mm的根系为主,而柳枝稷的根系分布比较均匀。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并在种植3-4年后达到稳定值。芒草和柳枝稷的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草地,且适当的干旱胁迫可提高芒草和柳枝稷的水分利用效率。(2)在种植的3-5年期间,芒草和柳枝稷的土壤基本处于无干燥化;无芒雀麦和白三叶的土壤均处于无干燥化到中度干燥化;而紫花苜蓿的深层土壤处于中度干燥化到极度干燥化,有些甚至处于极度干燥化状态,并在150-400 cm土层深度出现了土壤干层。(3)人工草地能够增加土壤持水量、孔隙度和团聚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无芒雀麦、白三叶和柳枝稷对农田土壤孔隙、结构和有机质含量的改善效果显著高于其它草地。(4)各人工草地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入渗速率。紫花苜蓿的初始入渗速率显著高于其它草地。在入渗后期阶段,无芒雀麦和白三叶的入渗速率均显著高于其它草地。(5)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受土壤初始含水量影响最大,而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主要受土壤几何平均直径和总孔隙度的共同影响。不同人工草地中,根径为0-2 mm的根系体积百分比增加能显著提高土壤几何平均直径、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而根径为2-4.5mm的根系体积百分比的增加降低了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总体而言,土壤入渗速率主要由土壤初始含水量和根系分布特征决定。土壤初始入渗速率主要受土壤初始含水量影响,而随着入渗时间的增加,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入渗速率的影响逐渐减弱,根系对入渗速率的影响逐渐增强。人工草地能够改善农田土壤质量,提高土壤入渗性能,影响半干旱区降雨-土壤水分转化过程。相比其它草地,柳枝稷具有高生物量、低耗水的特点,且其根系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入渗速率。基于此结果,提出半干旱地区种植人工草地(尤其是柳枝稷)以改善土壤质量和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管理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立宏;朗巴达拉呼;阿焱;洪杰;苏晶;丽娜;吴中杰;苏冬梅;鲍玉;朝鲁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人工草地发展历程及今后发展建议[J];草原与草业;2018年04期

2 任榆田;;发展人工草地生产的机遇与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0年03期

3 李兴淳;人工草地放牧技术[J];中国牧业通讯;2004年15期

4 杨俊岗;赵丰华;;人工草地的综合作用及效益[J];中国农业文摘(畜牧);2004年06期

5 孙福忱,徐德军;论人工草地生产在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J];当代畜牧;2003年02期

6 黄栋;对人工草地发展之浅见[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3年04期

7 张鹏咏;发展人工草地势在必行[J];现代化农业;2001年04期

8 覃志红,吴顺康;高山区低产退化人工草地改良措施的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1994年04期

9 杨力军,,郎百宁,永红卫;利用荒漠和盐碱地建立人工草地的效益分析[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5年03期

10 胡自治;人工草地分类的新系统──综合顺序分类法[J];中国草地;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谢应忠;;宁夏农区人工草地发展现状及效益分析[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郭正刚;包爱科;刘慧霞;;紫花苜蓿人工草地水肥管理研究进展[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侯众;;人工草地的集约化管理[A];四川草业科技十年进展[C];2004年

4 许鹏;;人工草地的环境效应[A];Ecological Services of Grassland in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5 孟宪政;沈启云;孟海波;赵桂荣;彭正芳;;建立优质高效人工草地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上册)[C];2009年

6 郭彦军;宋代军;沃丽娜;田茂春;杨游;;施用羊粪条件下人工草地土壤磷素变化规律[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石永红;王运琦;刘建宁;韩建国;;奶牛放牧对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工草地植被的影响[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史惠兰;王启基;景增春;王长庭;王杰;王柳英;;江河源区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多样性及其稳定性分析[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史惠兰;王启基;景增春;李世雄;王杰;;江河源区人工草地及“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动态[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李向林;;南方草地农业潜力及其食物安全意义[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2007年会暨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站记者 姜淑娟 通讯员 高明文;阿旗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划区轮牧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N];赤峰日报;2016年

2 记者 庄俊康;我省人工草地面积2427万亩[N];甘肃经济日报;2015年

3 张雨 记者 黄春英;我省将建580万亩人工草地[N];黑龙江日报;2013年

4 刘兴华 本报记者 李万东;人工草地达23.27万亩[N];辽宁日报;2010年

5 赵智江;大旱之年旱作人工草地项目区获丰收[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

6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新时 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慈龙骏;以北京为中心建立六个绿色同心圆[N];科技日报;2002年

7 王永;对我盟人工草地种植情况的分析与思考[N];锡林郭勒日报(汉);2015年

8 记者 陈杨;省政协工作组赴我州开展人工草地发展调研[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李玉滑;在新疆牧区建人工草地[N];光明日报;2002年

10 通讯员 刘忠;鄂旗 加强灌溉人工草地防护林建设[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鹿海员;牧区“水-土-草-畜”平衡调控模式与方法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

2 万志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人工草地生产力和氮素分配对水分响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3 贾德彬;人工草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4 胡勇军;外源复合激素调控下人工草地羊草生长及生理学特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蒋建生;滇东北低山丘陵白三叶—鸭茅混播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优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6 文亦芾;云贵高原人工草地推荐施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1年

7 董世魁;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群落稳定性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1年

8 刘冬;人类—自然耦合系统中生产和分解子系统功能强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增;人工草地对半干旱区农田土壤质量改善及水分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程帅;不同种植区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水肥分布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3 唐雪娟;水氮管理对呼伦贝尔人工草地建植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4 黄泽;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典型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平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5 邵臻;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草地水土流失特征及土壤水分变化[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6 董志强;人工草地放养系统对略阳乌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刘迎春;青藏高原多年生人工草地牦牛暖季放牧方式及效益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8 侯宪宽;不同类型高寒人工草地土壤和植被变化特征研究[D];青海大学;2015年

9 任海娟;苜蓿人工草地遥感信息提取与估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10 张金旭;三江源区“黑土滩”人工草地适宜刈割期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94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694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5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