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玫瑰秸秆为原料厌氧发酵影响因素的研究
【图文】:
图 1-3 我国玫瑰的分布区域及所占比例1.2.2 玫瑰秸秆利用现状玫瑰在其种植过程中同其他花卉一样,需要不定时的进行修剪,相互遮的枝条、枯枝、病枝、营养不良的花瓣等都需被及时去除,否则易出现地下地上的重心不稳等后果,导致产量和质量大幅减少。在发展玫瑰产业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对大量废弃花瓣、枝叶、秸秆等处理的问题。现在关于玫瑰秸秆最常处理的形式有[21-24]:直接填埋或堆沤后还田,能优化土壤品质与保水性能,从而增加其中原本含有的有机物并且增多水分比例。作为有机肥,经加工后为植物提供重要的有机肥源,在加工处理时可以除所含有的有害物,还能产生有机酸等有益物,然而由于其转化期的时间之而不能做当季的肥源,同时,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竞争关系,争夺土壤中的等元素,导致产量的减少。作为漂浮育苗的营养基质,,经腐熟后可以为其提碳、氮、矿物质等必要的营养成分。作为燃料,直接将其燃烧。理论上,1
图 1-4 甲烷的整个形成过程依据厌氧发酵进行期间是否有甲烷气体的生成,大体划为不产甲烷部分与产甲烷部分。其水解和酸化环节都发生于不产甲烷部分。在发酵周期的初始,不产甲烷阶段占据主导地位,少量的产甲烷阶段也在微弱进行着。而到反应周期末,两个过程彼此不分,同时伴随着进行。在水解这一漫长的环节中,淀粉、纤维素等多糖、蛋白质及脂类物质在相关水解性细菌的作用下分别被水解为单糖、氨基酸及甘油和脂肪酸等这类简单化合物[28]。接着单糖再进一步分解成丙酮酸;氨基酸转变为有机酸和氨;脂肪酸与甘油再转化成丙酸、丁酸、醇类与氨。在酸化环节中,上一环节生成的各种有机酸在相关酶的协助下,分解为乙酸及少量氢气和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脂肪酸与甘油再转化成丙酸、丁酸、醇类与氨等。其中参与此过程的主要是产氢产乙酸菌群[29]。在产甲烷阶段,厌氧的产甲烷菌群开始活跃起来,将在不产甲烷阶段的酸化环节中产生的乙酸、氢气、二氧化碳经过反应后转变成甲烷。甲烷的形成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教宁;李永平;张晓晨;;不同进料量对农业废弃物半连续厌氧发酵产气性能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6年12期
2 杜越;刘建禹;王尚坤;朱坤展;贺佳贝;;厌氧发酵反应器内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农机化研究;2017年04期
3 刘伟;王玉鹏;秦国辉;周闯;王欣;徐晓秋;罗向东;刘旭丹;岳欢;;我国近年来对秸秆厌氧发酵控制技术的学术研究情况[J];黑龙江科学;2017年06期
4 付尹宣;桂双林;廖梦垠;江成;夏嵩;;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研究进展[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6年01期
5 朱洪艳;王粟;裴占江;高亚冰;王向鹤;燕红;刘杰;;餐厨垃圾与牛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20期
6 陈建勇;谢育红;郑育毅;刘常青;;厌氧发酵制氢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年03期
7 付钟;;国外生活垃圾厌氧发酵技术的工程应用[J];江苏环境科技;2008年04期
8 肖鸿;彭宏;;城市生活有机垃圾湿式动态厌氧发酵工艺[J];环境工程;2007年04期
9 刘声远;陈祖洁;曹淡君;;牛粪中温厌氧发酵制沼气[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S1期
10 凌代文;王大耜;;猪粪和玉米秸厌氧发酵两株主要产甲烷杆菌的鉴定[J];中国沼气;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山月;郝炯驹;王少鹏;李鹏飞;高赞;苏煌;焦有宙;李刚;贺超;;中温厌氧发酵过程中料液流变特性研究[A];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热物理测量技术[C];2015年
2 罗艳;陈广银;罗兴章;郑正;郑斌国;方彩霞;;篁竹草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及结构变化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唐蓉;;烟草废弃物高温干式厌氧发酵的中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钱午巧;包武;陈彪;林代炎;卢济事;;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能源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5 刘丹;李文哲;;两相厌氧发酵工艺的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常志州;叶小梅;吴华山;付广青;靳红梅;郭德杰;陈广银;杜静;马艳;;猪、牛粪厌氧发酵及沼液贮存中氮、磷形态及固、液相分布变化[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伟伟;马欢;王继先;朱德泉;夏萍;;常温干式厌氧发酵水稻秸秆产沼气试验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孙堂磊;荆艳艳;胡建军;史增胜;于秀男;张全国;;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氢酶解工艺优化[A];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热物理测量技术[C];2015年
9 靳红梅;常志州;叶小梅;;猪粪厌氧发酵后砷的形态转化特征[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0 王赛月;牛明芬;庞小平;;生物菌剂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云芬;滇池水葫芦有了新用途[N];云南日报;2009年
2 记者 呼跃军;规模化沼气高效利用工程启动[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记者 胡左;我首条垃圾联合厌氧发酵生产线运行[N];科技日报;2009年
4 张仲安;厌氧发酵饲料猪爱吃[N];云南科技报;2007年
5 晓松;怎样提高猪厌氧发酵饲料的适口性[N];新疆科技报(汉);2005年
6 本报记者 马爱平;一站 两区 三基地[N];科技日报;2015年
7 平卫东;南丰生猪污物“厌氧发酵”环保又经济[N];抚州日报;2008年
8 张继东;城市生物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工艺在东胜区实现工厂化生产[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9 钱伯章;秸秆厌氧发酵制氢产气量提高[N];中国化工报;2009年
10 尚东 编译;厌氧发酵:城市垃圾处理新方法[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春兰;小麦秸秆与猪粪混合物料厌氧发酵特征及微生物调控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张彤;温度和pH值调控对厌氧发酵产甲烷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陈彬;流域水葫芦控制与利用生态工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翟宁宁;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稳定性及高效产气工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董晓莹;蔬菜废弃物两相厌氧发酵工艺产沼气试验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6 杨天学;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转化机理及微生物演替规律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温博婷;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酶解糖化及厌氧发酵转化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8 张媛;搅拌式厌氧发酵反应器的CFD模拟及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9 聂红;高浓度鸡粪厌氧发酵产甲烷的氨抑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10 张放;混合菌群厌氧发酵的代谢模型及其过程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旭丹;沼气工程高温厌氧发酵监控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蔡珊珊;基于混合核函数LS-SVM的厌氧发酵产气量预测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3 赵霞;以玫瑰秸秆为原料厌氧发酵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8年
4 刘玉环;奶牛粪便厌氧发酵过程木质纤维素强化降解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5 Kornel Ramaisa;巨菌草和其他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6 王庆龙;产丁醇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改造初步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7 赵剑斐;餐厨垃圾混合厌氧发酵优化控制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8 郭志;卧式厌氧发酵搅拌罐三维流场数值模拟与机械特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8年
9 林志龙;餐厨垃圾代表性组分厌氧发酵产甲烷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10 李雪;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潜力及微生物群落研究[D];延边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01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0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