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辽宁地区柞园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及木霉菌种类鉴定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4 09:35
【摘要】:辽宁省丰富的柞林资源为柞蚕放养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资源,但柞蚕放养过程中不合理地和过度利用柞树资源,对柞园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科学合理地建设与利用柞园是学者们不断探讨的话题。柞园生态环境的好坏可以从柞园植被覆盖度、柞园担蚕量、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种群丰富度来反应,但目前还缺乏对柞园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中选取生态建设较好的柞园和周围林地土壤,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作为柞园生态建设提供土壤微生物指标,为柞园生态建设和合理利用柞园放养柞蚕提供数据支持。木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真菌,在柞园柞树根部也有分布,对辽宁省不同地区柞园根际木霉菌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探究不同地区柞园中木霉菌的种类和多样性,为获得适应不同地区生境条件的优良木霉菌和柞树病害生物防治提供了可参考的数据。柞园与周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表明,柞园与林地土壤在含水量、pH值和有效钾含量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而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和有效氮含量基本没有差异。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法对柞园与林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发现细菌属总OTU数较真菌高,其中真菌OUT数在两地间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α多样性分析表明两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丰富度无显著性差异;在微生物种类与组成上存在差异;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两地样本有明显分离说明柞园与附近林地之间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较低,差异较大。就真菌群落而言柞园与林地两组样本之间并未明显分离,群落组成相似度较高,其组间差异并不明显且柞园的组内差异较林地高。优势物种互作Spearman关联网络分析表明,大部分土壤细菌间均是合作关系,参与着土壤物质交流与能量转换,而土壤中的真菌均是合作关系,尤其是木霉属(Trichoderma),与很多属之间均是相互协作关系。通过对辽宁省9个县柞园内柞树根部木霉菌的分离与鉴定,共获得265株木霉菌,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相结合共鉴定出12种木霉菌,并对木霉菌在PDA培养基上产孢区的形状、颜色、色素的有无及分生孢子梗的分枝方式等进行了描述。不同地区木霉菌分离率显著不同,木霉菌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生态建设好的大连庄河市、丹东凤城市、本溪市本溪县和沈阳东陵区的多样性指数较大,木霉菌多样性较丰富。木霉菌与镰刀菌对峙培养结果表明,不同木霉菌对镰刀菌的作用方式不同,如TFC2-1-6(绿木霉)能够覆盖到镰刀菌上,而TFC 2-2-1(深绿木霉)不能覆盖到镰刀菌上。柞园木霉菌对镰刀菌的抑制率存在显著性差异,TSY 2-2-2(钩状木霉)抑制作用最好,抑制率为70.54%,其次为TFS 2-2-3(拟康宁木霉)、TSY 2-1-4(绿木霉)等,分别为64.42%、63.25%。同一种木霉菌生存在不同区域,其抑制效果也有差别,其中沈阳地区和凤城地区分离的木霉菌对镰刀菌的抑制率高的菌株较多,岫岩地区分离的木霉菌对镰刀菌的抑制率低的菌株较多。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889.3;S714
【图文】:

曲线,细菌,曲线,测序


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分析通常可以反映微生物的丰富度与多样性。稀测此次测序深度能否反映微生物多样性。从图 2都走向平缓,总体上来看林地土壤细菌和真菌的能性更大,曲线的平缓程度反映了测序深度对于观细菌曲线和林地真菌曲线较平缓,表明测序结果已继续增加测序深度已无法检测到大量的尚未发现和林地的真菌曲线平缓程度较弱,可发现更多新

曲线,真菌,曲线,测序


曲线的平缓程度反映了测序深度对于观测菌曲线和林地真菌曲线较平缓,表明测序结果已足继续增加测序深度已无法检测到大量的尚未发现的新和林地的真菌曲线平缓程度较弱,可发现更多新 O图 2-1a 细菌稀疏曲线Fig.2-1a Rarefaction curve of bacteria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志伟;孙冬梅;;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对稻瘟病菌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03期

2 李竹;顾金刚;;真菌中的“潜力股”——木霉[J];大自然;2016年03期

3 ;植保知识大讲堂[J];中国农资;2016年45期

4 曾华兰;叶鹏盛;何炼;刘朝辉;韦树谷;张骞方;李琼英;曾静;;木霉菌制剂对川芎生长及药理成分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年01期

5 贺字典;高玉峰;吴贺平;高增贵;张洋;;保护地蔬菜土壤中木霉菌种群影响因素[J];西北农业学报;2011年06期

6 张红骥;Allen G.Xue;许艳丽;;木霉菌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在根部定殖研究[J];大豆科学;2009年03期

7 赵世波;高增贵;高军;庄敬华;;设施土壤状况及生防木霉菌应用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6年01期

8 孙军;段玉玺;吕国忠;;木霉菌及其系统分类学研究回顾[J];菌物研究;2006年01期

9 王进忠,郝立东,尚巧霞,孙淑玲,杨宝东,张民照;6种常用杀菌剂对木霉菌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6期

10 吴石平,燕嗣皇,陆德清;施肥及栽培方法对木霉菌在辣椒上的促生增产效应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梦琪;杨克军;张翼飞;王玉凤;;木霉菌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A];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2 张锋涛;崔佳;张荣意;孙现超;王敏;胡艳平;梁根云;刘华招;左豫虎;靳亚忠;缪卫国;邢孟玉;曲建楠;潘群胜;刘铜;;生防木霉菌发酵条件优化、不同剂型研制及促生防病效果评价[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3 王洪凯;;西藏的木霉多样性初探[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4 李广记;刘力行;陈捷;;华东地区木霉菌资源鉴定与多态性研究[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5 李广纪;刘力行;陈捷;;华东地区木霉菌资源鉴定与多态性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伯清;屈海泳;刘连妹;;木霉菌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A];首届长三角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张茹;李金花;张俊莲;王蒂;;生防木霉菌的抑菌机理及在抗马铃薯真菌性病害上的应用[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8年马铃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绍瑗;章初龙;郑必强;王国平;林福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酵液中木霉菌酯素的浓度[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陈捷;周晓瑛;刘力行;徐书法;;多功能木霉菌分子改良与功能分析[A];第四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三届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迪;薛鸣;梅俊;吴翠丹;张锋涛;张菊菊;张荣意;缪卫国;邢梦玉;刘铜;;中国木霉菌资源收集与多功能评价[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迪轩;木霉菌可是个好东西[N];农资导报;2019年

2 李肖忠;木霉菌咋防治[N];山西科技报;2004年

3 李肖忠;木霉菌[N];河南科技报;2004年

4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申时文 程雁;木霉菌病害的发生及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1年

5 梁晨虎;香菇木霉菌的防治[N];山西科技报;2005年

6 于洋;木霉菌—油菜联合代谢作用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N];科技日报;2007年

7 李文博;香菇木霉菌的防治[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8年

8 杨学莹 李颖异;绿色防治,推广链条断在哪一环[N];山东科技报;2016年

9 丁闫;木霉菌巧治番茄枯萎病[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兴印;抗药木霉菌高效生防菌株生物学及其制剂加工技术[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罗赫荣;生防木霉菌对土著根瘤菌固氮活性及遗传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3 付健;木霉菌提高玉米耐盐碱机理及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年

4 伊洪伟;长枝木霉菌几丁质酶基因克隆和抑菌活性物质结构鉴定[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王兵;木霉菌REMI突变株耐受Cd机理及其对油菜富集Cd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梁志怀;生防木霉菌与水稻共生体的建立及其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7 姚彦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辣椒疫病木霉菌的筛选及生防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8 张健;桑椹防腐技术研究和桑树果用性状关联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7年

9 李世贵;两种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菌生防作用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靳学慧;氮素对马铃薯根际微生物和抗病相关生理生化物质及产量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强强;滩涂湿地木霉菌资源筛选、评价及应用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2 范星菊;辽宁地区柞园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及木霉菌种类鉴定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3 方圆;新疆野果林木霉分离鉴定及对野苹果苗抗菌促生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4 杜佳;棘孢木霉与苦瓜品种组合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5 宋玉娟;棘孢木霉T-6对烟草的促生抗病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6 邱珊珊;我国农田木霉菌多样性及生防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7 盛寅生;长枝木霉SMF2对葫芦炭疽病防控及其机理研究[D];聊城大学;2019年

8 池志濑;木霉对赤铁矿的生物风化机制初探[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9 王晓婷;木霉制剂及其氨基酸生物有机肥对三种不同作物的促生效果[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10 张雯雯;木霉挥发性物质拮抗FOC4的筛选鉴定及机理初探[D];海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12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12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6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