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碳输入对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组分和激发效应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153.6
【图文】:
图2-1研宄区的地理位置逡逑Fig.2-1邋The邋location邋of邋the邋research邋area逡逑2016年11月在三个海拔分别设置5个20邋in邋x邋20邋m的标准样地。在每个样逡逑方内用内径为2邋cm的土钻“S”型随机、多点取表层0-5邋cm和5-10邋cm邋土样并分逡逑别混合,每个海拔5个重复,共30个土样。随后迅速将土壤样品用冰袋保存,逡逑
图3-1表层土壤(0-5邋cm)轻组有机碳中外源碳的含量逡逑3-1邋Light邋fraction邋organic邋carbon邋derived邋from邋fresh邋carbon邋contents邋in邋t同大写字母表示同一海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DitYerent邋capital邋letters邋indicate邋s邋treatments邋atthe邋same邋altitude;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处理不同海拔间差异显letters邋indicate邋significant邋difference邋among邋altitudes邋at邋the邋same邋treatment邋at邋0.05邋lebelow.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少文;殷敏;褚光;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陈松;;土壤氮激发效应及其微生物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2019年04期
2 程琼;庄婉娥;杨丽阳;;水生系统中溶解态有机质的激发效应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8年01期
3 李紫燕;李世清;李生秀;;铵态氮肥对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氮素激发效应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年05期
4 吕殿青;张树兰;杨学云;;外加碳、氮对土壤氮矿化、固定与激发效应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年02期
5 梁卫理,王贵彦,李雁鸣,史秀捧,赵英穆,谢志肖;作物生产系统中的激发效应[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年04期
6 朱培立,黄东迈;土壤氮激发效应的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1994年04期
7 谢伟;谈专业教学的“激发效应”[J];职教论坛;1995年02期
8 张慧;黄铁燕;贾英英;;化肥对绿肥秸秆还田的激发效应[J];现代化农业;1988年06期
9 袁泽洋;何顺爱;伍勇华;;蒸养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激发效应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4年06期
10 宋振韶;;从言语激发效应的角度解释农村地区自杀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瑞蕊;林先贵;;土壤碳氮有效性决定激发效应:掘氮理论与微生物计量学理论并存[A];第七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陈荣军;陈震;杨家岳;张冬;吴国荣;杨学明;;泛频激发效应对于F+CH_4反应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7年
3 杨生茂;;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A];土壤肥料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报告摘要[C];2016年
4 廖畅;田秋香;唐亚男;刘峰;;氮添加抑制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但促进了难分解有机碳的矿化[A];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洛平;规模激发效应 集聚产生嬗变[N];洛阳日报;2014年
2 吴建中;浅淡职中专业课教学的“激发效应”[N];甘肃日报;2004年
3 本报评论员;依靠产业集聚转[N];焦作日报;2014年
4 宫春磊;持续保持“文明”状态[N];唐山劳动日报;2014年
5 本报评论员;产业集聚坚定不移 转型发展快马加鞭[N];焦作日报;2014年
6 大理卫生学校 张跃琼;提升教师素质 促进学生成长[N];大理日报(汉);2012年
7 重庆市忠县忠州幼儿园 周晓玲;利用阅读区域 培养孩子阅读能力之我见[N];学知报;2011年
8 记者 刘小洪 通讯员 叶伙亮;放大“肇马”效应 激发肇庆发展动力活力[N];西江日报;2016年
9 记者 胥会云;浦东来了个新区长[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10 记者 延枫 海涛;以改革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稳健快速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Memon Muhammad Suleman;有机物不同添加方式对中国黑土有机碳动态及激发效应影响的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2 苏朋;植物物料在南方典型水稻土中的碳矿化特征及其微生物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张月玲;黑土土壤剖面有机质周转及其控制机制的分子证据[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4 张雪;动态Casimir效应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孟安华;牛粪有机肥培肥土壤的机理及不同作物的激发效应[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奕霏;长期施肥处理下不同深层稻田土壤有机碳周转特征[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
2 马欣;铁氧化物对稻田土壤甲烷排放及激发效应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李峰;施肥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及净碳平衡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9年
4 聂阳意;外源碳输入对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组分和激发效应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5 戴闪闪;玉米秸秆添加对黑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8年
6 张伊蕊;不同制备温度生物质炭对杨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激发效应及微生物机制[D];南京林业大学;2018年
7 张政;DOM和N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质矿化和微生物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8 李紫燕;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氮矿化及铵态氮对土壤氮素激发效应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琳捷;NaCl胁迫和氮素添加耦合对豌豆幼苗根际激发效应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7年
10 Dokohely Mario Emma;对比研究新/老生物炭对稻田土壤葡萄糖激发效应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16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16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