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构建

发布时间:2020-06-24 15:06
【摘要】:本研究基于历史灾情资料、气象资料、小麦生育期资料、土壤水分资料,以华北黄淮地区、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小麦干热风灾害为研究对象,在现行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QX/T 82—2007)(下简称“行标”)基础上,采用历史灾情反演和独立T检验等方法,厘定各土层对干热风灾害影响的相对湿度阈值,利用随机预留样本计算阈值符合率,验证阈值的合理性。基于灾情描述、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方法划分样本等级,根据各样本气象因子90%-99%置信区间,厘定因子阈值得出最优备选指标,计算回代率,验证指标的合理性。比对最优备选指标与现行行标回代率的差异,最终构建新的基于土壤相对湿度影响阈值的华北黄淮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华北黄淮雨后青枯型干热风灾害指标,以及甘肃河西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基于已划分的华北黄淮地区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灾害等级样本,探究干热风灾害日的因子极值分布规律,比对指标单气象因子及综合因子的不同时次选取的差异性,选出指标因子组合的最优选时。主要结论如下:(1)整层、分层各土层相对湿度值均符合正态分布,且各土层的A、B类样本土壤相对湿度均相互独立,通过显著性检验。整层、分层土层土壤相对湿度影响干热风灾害的阈值分别在58%-65%、56%-75%之间,阈值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2)整层、分层各土层相对湿度阈值的符合率在72.5%-85%之间,均值在80%左右,可较好的反映出土壤相对湿度对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影响。综合考虑阈值符合率、业务应用等便利性等因素,选取10-20cm土壤相对湿度60%,作为土壤相对湿度对华北黄淮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灾害影响的临界阈值。(3)新构建的基于土壤相对湿度的华北黄淮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及甘肃河西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提升了对干热风致灾因子中的日最高气温影响的反映能力,回代率较行标及取整的最优备选指标提高了17%-37%。现行行标中雨后青枯型干热风指标各气象因子阈值回代率均在72%以上,优于同类型新构建的最优备选指标回代率,仍有较好的适用性。(4)华北黄淮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灾害日的指标三因子极值(日最高气温、日最小相对湿度、日最大风速)出现时间段比较一致,A类样本三因子极值主要集中出现在14时,B类样本日最小相对湿度、日最大风速主要集中出现在15时,日最高气温主要出现在16时。(5)干热风指标因子时间选择差异的分析结果,总体上日最高气温的回代率高于14时气温的回代率,日最小相对湿度的回代率与14时相对湿度的回代率差别不大,日最大风速的回代率与14时风速的回代率差别不大。(6)干热风指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三因子不同时次指标组合的综合比较结果,新构建的等级指标选取的日最高气温、14时相对湿度和14时风速的因子综合等级回代率最优,均值在60%以上,远高于14时值与日极值的等级回代率。综上验证了新构建的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因子时间选取日最高气温、14时相对湿度、14时风速的合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2.1;S42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点分布,气象站,小麦,干热风


研究区域气象站点分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远;;小麦干热风认识及防御[J];河北农业;2019年06期

2 霍治国;尚莹;邬定荣;吴立;范雨娴;王培娟;杨建莹;王纯枝;;中国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9年02期

3 陈道培;;鹤壁市冬小麦干热风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探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9年02期

4 袁阳;;南阳市小麦干热风防治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04期

5 李森;韩丽娟;毛留喜;郭安红;王纯枝;姚艳丽;;小麦干热风灾害综合强度指数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8年02期

6 周利;;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8年07期

7 朱晓兵;;小麦干热风的危害及防御措施[J];河南农业;2018年25期

8 范中稳;浅谈我国的干热风[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年09期

9 李晶晶;黄鹤丽;刘素爱;;小麦干热风发生实例调查及预防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8年09期

10 王迪轩;;小麦干热风害的发生与防止[J];农村实用技术;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戚尚恩;孙有丰;李德;孙义;;宿州市小麦干热风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2 张杰;林雪仪;杨丽娜;刘瑾;;河南省干热风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评价[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C];2014年

3 袁学所;周礼清;;安徽省小麦干热风灾害预评安徽省小麦干热风灾害预评估业务流程[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郭艳岭;张素云;;河北省廊坊市干热风影响特征及应对措施[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杨继国;李翔;赵卢霞;;河南省2017年5月干热风预警发布效果分析[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1 创新驱动智慧气象服务——第七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7年

6 侯淑梅;;山东省干热风天气气候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尤凤春;史印山;魏瑞江;郝立生;;京津冀干热风对小麦千粒重影响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叶修祺;;减轻山东小麦灾害的对策[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9 张伟;彭伟;成翠莲;欧雪峰;万虹;;汇通绿化专用肥对哈密市园林植物抗干热风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冯金凤;;农业隐性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与对策[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爱春;干热风和干旱不利小麦生长[N];中国气象报;2017年

2 王迪轩;小麦干热风害的发生与防范[N];农资导报;2017年

3 本报特约分析师 徐双双;中美新麦上市在即 天气因素有“伏笔”[N];粮油市场报;2017年

4 本报特约分析师 汤薇;与玉米比价过高 小麦饲用替代机会渺茫[N];粮油市场报;2017年

5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江武 通讯员 王飞翔;平安9号:抗冻抗倒抗干热风 丰年灾年“平安”高产惹人爱[N];河南科技报;2017年

6 记者 李拥军;总产量6.53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506万公斤[N];鹤壁日报;2017年

7 张凤香;六招预防小麦干热风[N];农资导报;2016年

8 张格苗;5月底干热风对小麦影响有多大[N];中国气象报;2014年

9 栾城县农业畜牧局 林婵;预防小麦干热风[N];河北科技报;2014年

10 辛集;怎样预防小麦干热风和倒伏[N];农资导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莹;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构建[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9年

2 张乐乐;基于风云三号卫星数据的河南麦区干热风灾损评估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3 张志林;基于分布式计算的小麦干热风灾害预测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4 虞佳维;冬小麦干热风灾害的特征理化参数的高光谱反演[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5 刘晓丹;基于MODIS数据的河北省中南部干热风灾害监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尤艳蓉;小麦抗干热风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7 杨向东;小麦抗干热风育种筛选方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8 姜亚珍;MODIS监测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长势与土壤湿度[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9 曹勇;山西省小麦隐性灾害的发生与应对措施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10 张金平;河南省干热风风险区划及对作物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28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28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5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