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龙门山地震带银厂沟地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9 06:08
【摘要】:近十年来,在龙门山地震带周边地区先后发生了汶川大地震(里氏8.0级)和芦山地震(里氏7.0级),但鲜有关于地震灾区土壤微生物的报道,对于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植被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甚少,而就震后如何恢复脆弱的生境方面也少有涉及。因此,本研究采集了龙门山地震带银厂沟地区杂木林、竹林和松树林三种植被类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DGGE电泳、高通量测序、BIOLOG ECO平板培养等方法分别研究了土壤细菌16S rRNA(V6~V8区)群落遗传多样性、16S rRNA(V3~V4区)群落遗传多样性和代谢功能多样性,同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所覆盖的植被和多样性指数深入探讨了他们之间的联系。DGGE测序结果表明,龙门山地震带银厂沟地区土壤中11个优势条带(A~K)分别属于根微杆菌属(Rhizomicrob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Lelliottia、Bryobacter、Thiofaba、盐单胞菌属(Halomonas)、Labilithrix、Fimbriimonas、Paludibaculum和Candidatus Solibacter,这10个属的细菌分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4个门分类水平上,其中该研究区土壤中变形菌门细菌含量最多。三种植被类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存在着差别,其中杂木林土壤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竹林次之,松树林最低。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壤中的细菌分别可以归属到33个门、90个纲、132个目、153个科、151个属和51个种,其中在门分类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这4个门的细菌含量相对较多;在细菌群落多样性方面三种植被类型呈现出差异性,总体趋势为杂木林最高,竹林居中,松树林最低;主要功能菌群的代谢特征预测发现,在不同的代谢通路中三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其功能菌群相对丰度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别。ECO平板培养结果表明,该研究区杂木林、竹林和松树林的土壤细菌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不同,分别是氨基酸类、酯类、醇类和胺类,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酯类和醇类,碳水化合物类、酯类、胺类和酸类;并且其代谢功能多样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总体为松树林最高,其次是竹林,杂木林最低。综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其土壤细菌群落遗传多样性和碳源代谢特征都具有一定的差别,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同种类的植物其根系分泌物不同,并且土壤细菌的生理活动对土壤的肥力也会产生影响,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造成了不同的供试土壤在细菌种类、含量上有所差别,从而在细菌群落的遗传多样性和代谢功能多样性方面体现出差异。因此,本研究为促进震后龙门山地震带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维持该研究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14
【图文】:

技术路线图,科学研究方法,戴云山,平板培养


第 1 章 前言术进行分析,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夏围围[113]等指出结合高通量测GE 技术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陈志芳[114]等结合磷和 ECO 平板培养技术研究了戴云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因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将几种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理可信的实验数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路线

PCR扩增,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无菌水


第 3 章 土壤细菌 16S rRNA(V6 ~ V8 区)群落多样性研究,其中添加 25 μLMaster Mix (2X),上下游引物 (1 μM) 各 1 μL无菌水 21 μL,构成 50 μL 的反应体系,反应条件见图 3-2。P对所得的 PCR 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电泳条件同总 DNA 的检测 PCR 产物放入-20 °C 冰箱保存,以供下一步 DGGE 电泳使用

PCR扩增反应,条件,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


第 3 章 土壤细菌 16S rRNA(V6 ~ V8 区)群落多样性研加 25 μLMaster Mix (2X),上下游引物 (1 μM) 21 μL,构成 50 μL 的反应体系,反应条件见图的 PCR 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电泳条件同总 DN物放入-20 °C 冰箱保存,以供下一步 DGGE 电图 3-1 16S rRNA(V6 ~ V8 区)PCR 扩增引物序列 PCR amplification primer sequence of 16S rRNA (V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振亚;熊仁次;朱天生;;链格孢属小孢子种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2 杨菁;周国英;田媛媛;刘倩丽;刘成锋;杨权;周洁尘;;降香黄檀不同混交林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分析[J];生态学报;2015年24期

3 何贵永;孙浩智;史小明;齐威;杜国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不同季节土壤理化性质对放牧模式的响应[J];草业学报;2015年04期

4 夏围围;贾仲君;;高通量测序和DGGE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技术评价[J];微生物学报;2014年12期

5 王华;牛德奎;胡冬南;张炜;郭晓敏;;不同肥料对油茶林土壤氮素含量、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年06期

6 刘玲霞;李向全;高明;侯新伟;卢晓仓;;龙门山银厂沟地震次生灾害分布规律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年06期

7 何苑v

本文编号:2747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47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0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