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河套灌区农区—非农区盐分迁移试验与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16:45
【摘要】:内蒙古河套灌区特有的农田和荒地交错分布的格局下,土壤盐渍化问题朝向良性方向发展,这得益于前人对河套灌区耕荒地的土壤改良和的水盐迁移规律的研究,对河套灌区盐渍化和节水灌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对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和灌溉水量的科学指导。本文以河套灌区农田和荒地为研究区,充分结合原位试验、室内试验、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等研究方式,旨在探究“旱排盐”情况下农田水盐迁移规律,并通过水量水盐均衡方程和模型输出结果,揭示农田和荒地间的水盐运移数量关系。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通过地下水水位、土壤EC、土壤含水量、气象、植株生物性状等数据,考虑降雨、蒸散发、地下水、耕地灌溉水等因素的影响,建立起符合实际情况的水分平衡方程。参考土壤水分均衡方程建立土壤盐分均衡方程。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较强,灌水对其有较大的影响。四块农田,单位面积土壤柱体在灌水后盐分整体呈明显的减少趋势,荒地则呈现盐分积累量增加趋势。以Nkh地和HD为例,2017年,Nkh灌水带入盐分72.5 g/m~2,灌水带走盐分156 g/m~2;三次灌水过程中,HD积累盐分671g/m~2。2017年整个作物生育期内(7月1号-9月15号),北葵花地土壤层内积累盐分总量达158.3g/m~2,荒地盐分积累总量达934.5 g/m~2;2018年,北葵花地土壤层内盐分积累86.9 g/m~2,荒地盐分积累总量达914.4 g/m~2。生育期内,灌水促进盐分在耕荒地间迁移,土面强烈的蒸发作用促进盐分累积在地表。2.在农田和荒地间的水盐迁移数量关系上,HYDRUS-2D模型给出了较好的模拟结果。对于土壤含水量,模拟规律和实际情况一致,整个模拟期内含水量变化曲线随地下水水位和降雨的变化波动。设置剖面a-b,通过剖面的数据显示,2017、2018年,整个模拟期(7月1号-9月15号)通过剖面a-b流入荒地盐分为394 g/m~2、332 g/m~2,由实测数据计算的由北葵花流入荒地盐分为356 g/m~2、310 g/m~2。这与作物生育期荒地积累的量934 g/m~2(2017年)、914 g/m~2(2018年)相差较多,原因有三:(1)荒地处地下水EC值较高,土面蒸发带动较多盐分进入土壤非饱和带;(2)模型只考虑了荒地一个方向的盐分迁入量;(3)荒地本身盐分含量较高,空间差异性大,计算起来具有一定的不准确性。通过理论计算和HYDRUS-2D模拟,得到作物生育期内农田和荒地间的水盐迁移数量,此研究结论是对河套灌区“旱排盐”模式下农田和荒地间水盐迁移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15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静;;浅谈河套灌区水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J];内蒙古水利;2016年12期

2 李艳荣;张星;;河套灌区农业节水灌溉的必要性[J];现代农业;2017年04期

3 张建中;杨文耀;郭富国;魏玉海;马达灵;赵强;刘宇杰;;河套灌区麦后复种向日葵“一年两作”研究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年01期

4 许艳;白咏东;;浅析河套灌区管理体制改革[J];内蒙古水利;2011年04期

5 冯树亮;试论排水工程在河套灌区实行节水灌溉后的重要性[J];内蒙古水利;2002年04期

6 赵玺宏,尤美云,史桂森;河套灌区带田玉米钾肥效果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6年03期

7 郜翻身,靳树中,崔志祥,樊润威;河套灌区低产田小麦合理施氮期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6年04期

8 殷旭红,张俊兰;浅析河套灌区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改良的有效措施[J];现代农业;1997年11期

9 樊宪庆;冯德章;;河套灌区排沟塌坡原因及防治措施[J];内蒙古水利科技;1992年04期

10 张玉英;彭世彰;刘洪纯;;内蒙河套灌区人民支渠秋浇试验研究[J];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8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耀华;刘惠忠;吴同顺;;河套灌区节水出路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管孝艳;高占义;王少丽;付小军;;河套灌区秋浇定额对农田土壤盐分淋失的影响[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3 马月霞;刘雅君;黄永平;;非充分灌溉对河套灌区向日葵生长和产量的影响[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4 刘惠忠;殷素刚;;河套灌区节水灌溉的潜力与解决方法[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夏玉红;陈智渊;王瑞萍;杨秀花;张旭玲;;自然动力条件下微润灌溉技术在河套灌区农田中的应用研究[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6 葛澄明;;河套灌区节水灌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杨松;刘俊林;陶娜;杨卫;淡建兵;梁凤娟;;河套灌区潮塌灾害特征、成因及对策[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杨松;刘俊林;赵燕;刘伟;卢淑贤;;河套灌区向日葵适宜播种农业气象指标研究[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松;王道龙;刘俊林;李雪冰;李建军;吕娜;;河套灌区向日葵终霜冻气象指标及其发生规律[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于法稳;;内蒙古河套灌区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羽南;河套灌区“具有生命力的活的遗产”[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9年

2 通讯员 邢武军;河套灌区2019年秋浇结束[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9年

3 记者 黄景莲;巴彦淖尔市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河套灌区研究院签约仪式举行[N];巴彦淖尔日报(汉);2020年

4 本报记者 周文廷 通讯员 王春晖;徐宏伟:给河套灌区现代化管理插上科技翅膀[N];巴彦淖尔日报(汉);2020年

5 记者 张慧玲;河套灌区夏灌开始[N];内蒙古日报(汉);2019年

6 通讯员 梁勇;河套灌区今年抓好八项重点工作[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9年

7 本报记者 张俊在 韩继旺 梁亮;河套灌区奔流不息的精神力量[N];内蒙古日报(汉);2019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崔哲;河套灌区:文旅元素添彩黄河故事[N];中国旅游报;2019年

9 记者 刘飞;中亚科技代表团来我市考察河套灌区[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8年

10 本报记者 王浩;河套灌区连续5年增粮不增水[N];人民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布春;河套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2 李文彪;内蒙古河套灌区小麦和玉米推荐施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张义强;河套灌区适宜地下水控制深度与秋浇覆膜节水灌溉技术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4 张作为;盐渍化地区间作农田节水增产机理及优化灌溉制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5 田德龙;河套灌区盐分胁迫下水肥耦合效应响应机理及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孙旭;河套灌区节水、减盐型农田防护林效益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童文杰;河套灌区作物耐盐性评价及种植制度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8 苗庆丰;内蒙古河套灌区地面灌溉技术评价及优化决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9 马金慧;基于农田水土环境限制因子的河套灌区引黄水量阈值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10 胡敏;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节水改良技术及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利敏;河套灌区农区—非农区盐分迁移试验与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杜宏宇;河套灌区沉积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3 贾泽楠;内蒙古河套灌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策略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年

4 李琴;建国以来河套灌区水利事业发展视域下的社会变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5 李成;灌水量和施肥量对河套灌区垄膜沟灌土壤水肥盐运移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6 董书鑫;河套灌区畦田规格优化布置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7 韩依霖;基于SWAP-SHAW耦合模型的河套灌区秋浇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8 武岩;施肥措施对河套灌区农田氮素损失及平衡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9 白雪原;施肥对河套灌区农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10 杨亚玲;基于TM遥感影像的河套灌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实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55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55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4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