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我国农田土壤和周边树皮中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残留特征及健康风险

发布时间:2020-07-14 20:24
【摘要】:持久性有毒物质(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PTSs)是一类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但难以降解、可远距离迁移、具有很强的生物和生态毒性、并能随食物链在动物和人体中不断富集放大的物质。其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s, HCHs)、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 DDTs)、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 PAEs)和重金属元素是典型的PTSs。随着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快速发展,这些物质的生产和使用量十分巨大。虽然有机氯农药已经禁用了三十多年,但由于其较强的持久性,仍能在各种环境介质中检出,并对生态系统和人体造成一定危害;PAEs和重金属是农业活动中常见的污染物,至今仍在不断地输入到农田环境中。因此,对于此类污染物在环境中残留及归趋的研究以及健康风险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迄今为止,对于这些污染物在我国全国大范围内的土壤及大气中的残留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研究十分有限,特别是针对具有手性的有机氯农药在对映体层面上研究十分稀少。另外,利用树皮作为污染物的大气被动采样器研究大气污染状况在我国开展的也不多。因此,在本论文的研究中,我们进行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农田表层土壤及周边树皮的采样,分析了土壤中HCHs、DDTs、PAEs和金属元素的含量以及树皮中HCHs和DDTs的浓度水平,阐明了它们在我国农田土壤和周边大气中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揭示了这些污染物的来源,并评估了人体暴露的健康风险;同时,对具有手性的a-HCH和o, p'-DDT进行了对映体特征分析。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我国农田土壤中a-HCH、β-HCH、γ-HCH和HCHs总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190、1.31、0.236和1.74ng/g,其残留主要来源于历史上工业六六六的使用。高浓度的HCHs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相对于β-HCH异构体来说,α-HCH和y-HCH更容易富集在HCHs总浓度低、温度低、海拔高以及降水量少的地区。对映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大部分农田土壤中,(-)-α-HCH更容易优先降解。另外,我们评估了土壤中HCHs通过多种途径暴露于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总体上,非致癌性风险的平均危害指数均小于1,表明我国农田土壤中HCHs不会对人体产生非致癌性风险;致癌性风险值小于1×10-4,说明农田土壤中HCHs对人体的致癌性风险处于低或非常低的水平。(2) 我国农田周边树皮中α-HCH,β-HCH, γ-HCH,δ-HCH和HCHs总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16、2.51、1.67、0.368和5.71 ng/g,它们主要是由于历史上工业六六六和林丹的使用随大气迁移造成的残留。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树皮中HCHs残留最高的地区。树皮中HCHs总浓度不仅与年平均降水量和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并且由于树皮能够同时富集气态和颗粒态的污染物,因此其还与大气中PMI0和PM2.5的浓度呈正相关。在对映体分析中,(+)-α-HCH会在大多数树皮样品中优先富集,且a-HCH的对映体比值与a-HCH的浓度及采样点的海拔正相关。(3) 我国农田土壤中DDTs总浓度的平均值为8.06 ng/g, o, p'-DDE、p, p'-DDE、o, p'-DDD、p, p'-DDD、o, p'-DDT和p,p'-DDT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137、3.29、0.242、0.469、0.711和3.21 ng/g,主要来源为历史上工业DDTs的使用,但也有部分属于三氯杀螨醇和DDTs的新来源。DDTs在我国东部地区农田土壤中的浓度高于西部地区,其残留特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2011年本课题组的研究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两年的时间,DDTs在我国农田表层土壤中的平均浓度及残留总量均略有下降,土壤有机质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映体特征分析表明,在我国大多数农田土壤中,(-)-o,p'-DDT相对于(+)-o, p'-DDT会优先进行富集,并且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o,p'-DDT的对映体偏差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我国,除了2.46%的农田土壤样品中DDTs的含量对人体具有非致癌性风险,以及1.64%土壤样品具有致癌性风险外,其余样品中DDTs暴露于人体的浓度水平相对安全。(4) DDTs在我国农田周边树皮中的平均值为5.61 ng/g, o, p'-DDE、p, p'-DDE, o, p'-DDD,p, p'-DDD、o, p'-DDT和p, p'-DDT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558、1.56、0.375、0.298、1.22和1.60 ng/g,主要来源为历史上工业DDTs的使用,但也部分受三氯杀螨醇和DDTs新来源的影响。与土壤中DDTs的分布趋势相似,树皮中DDTs在我国的东部地区的浓度高于西部地区,其中我国京津冀地区DDTs的浓度最高。大气中PM2.5的浓度及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是影响DDTs在大气中再次分布的重要因素。具有手性的o, p'-DDT在树皮中的对映体选择性特征主要受土壤挥发影响,大部分树皮中(-)-o, p'-DDT会选择性富集而(+)-o,p'-DDT则会优先被降解。(5) 利用树皮/大气分配模型预测了我国农田大气中DDTs的浓度,平均值为860pg/m3,污染集中在我国的东南部地区。我国大气中DDTs通过呼吸途径对人体产生的致癌性风险全部低于最低风险值,即不会对人体产生健康风险。土气交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农田中DDTs及其代谢产物的逸度分数值小于0.3,说明我国农田中DDTs仍处于从大气向土壤沉降的过程中,并且数据表明,这个过程主要受环境温度和降水量的影响。(6) 我国农田土壤中15种PAEs的总浓度在75.0-6369 μg/kg范围内,污染主要集中在我国的福建、广东和新疆三省。在这些化合物中,DEHP(Bis(2-Ethylhexyl) phthalate)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占到了总PAEs的71.5%。我国农田土壤中PAEs的主要来源为农用膜的使用,其次为土壤增肥农业活动的影响。在健康风险评价中,所有土壤样品中PAEs对人体的非致癌性风险指数均小于1,致癌性风险水平小于1×10-4,说明对人体没有危害或危害较小。(7) 我国农田土壤中Pb、Cd、Zn和Cu的浓度分别在10.1-184.2、0.082-1.31、20.2-321.9和8.2-515.9 mg/kg范围内,全国平均水平高于我国土壤背景值。Cr、Sb、Ni、Co、Mn、Ca和Mg的浓度分别在27.5-111.1、0.564-3.54、3.14-94.4、0.715-31.3、40-1681、1289-132904和712-22626 mg/kg的范围内。Pb、Cd、Cr, Zn、Cu和Ni在农田土壤中的分布趋势相同,其来源与为土壤增肥的农业活动相关。在这些金属元素中,Cd的污染指数具有最高值5.28。我国农田土壤中所有金属的平均危害商均小于1,表明我国农田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在全国平均水平上对人体没有非致癌性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3;X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磊;李毅;辛亮;江建华;杨新村;;对极低频场健康风险的观点与分析[J];上海电力;2009年02期

2 周荣喜;范福云;杨晓进;;基于多属性决策方法的饮用水健康风险全面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3期

3 罗艳丽;郑春霞;余艳华;仵红鑫;;新疆奎屯垦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初步评价[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孟晓琦;孔伟威;宣肇菲;;青岛市饮用水源地重金属污染物健康风险初步评价[J];干旱环境监测;2012年01期

5 胡习邦;王俊能;许振成;曾东;;区间数的饮用水源地健康风险模糊综合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S2期

6 张凯松,周启星;铝的生态与健康风险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03年04期

7 胡二邦,武清华,王辉,冀绍伟,辛存田;太原市居民吸入途径风险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8 朱静戈,程先军,赵建东;污水灌溉健康风险及其预防[J];卫生研究;2004年01期

9 郑袁明;宋波;陈同斌;黄泽春;雷梅;廖晓勇;陈煌;郑国砥;;北京市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铜含量及其健康风险[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刘洋;赵玲;于莉;赵勇;王谦;闫春阳;;郑州市饮用水源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梅;付青;陈艳卿;;城市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综合指数评价方法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2 费世东;宗栋良;王依林;;深圳市水源水化学污染物健康风险的初步评价[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吴小莲;莫测辉;苏青云;王纪阳;李亮;李彦文;黄献培;冯玉年;;东莞市蔬菜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罗大成;卢新卫;任春辉;李晓雪;;蓝田县西北地区农村饮用水硝酸盐污染及健康风险[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林道辉;朱利中;;茶叶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污染来源及健康风险[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晓途;段恒轶;闫美霖;吴亚涛;刘兆荣;;住宅室内VOCs优先关注物种的筛查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7 程金平;王文华;马静;;废弃电子电器拆卸场地汞对儿童和成年人的健康风险[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舒为群;陈济安;蒲朝文;赵清;邱志群;张仁平;许川;李砚;;三峡库区水环境微囊藻毒素污染及其人类健康风险[A];第十一届中国生物毒素研究及医药应用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梁嘉;夏立江;;城市生活垃圾堆填区微生物气溶胶的健康风险[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10 罗小玲;李淑仪;蓝佩玲;王荣萍;廖新荣;;硅酸盐对铬、铅污染小白菜健康风险的影响[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振兴;重金属Cr(Ⅵ)迁移模型及健康风险动态评价预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罗丹;钴、镍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转移规律及健康风险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3 牛丽丽;我国农田土壤和周边树皮中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残留特征及健康风险[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铁军;贵阳市浅层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初步评价[D];贵州大学;2008年

2 祝慧娜;基于区间数的水环境健康风险模糊综合评价[D];湖南大学;2009年

3 丁昊天;基于区间数的地下水重金属健康风险模糊综合评价[D];湖南大学;2011年

4 徐青;重金属污染在不同水体淡水鱼中的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D];上海大学;2013年

5 魏金波;大连市饮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伟;健康风险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7 杨永科;健康风险与医疗支出不确定性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唐蔚;我国典型汞污染行业环境介质中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D];东华大学;2014年

9 张盼伟;海河流域PPCPs污染状况与健康风险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10 张越男;大宝山尾矿库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55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55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a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