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植对春玉米冠层和根区土壤氮磷钾养分的时空分布特点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13;S158
【图文】:
玉米植株样采集方法:在玉米大口期、吐丝期、成熟期三个时期进行取样,各处理采取生长均匀一致的植株,进行 3 次重复取样。取样方法如图1 所示:为了使叶片编号统一,把冠层顶部第一片叶记为叶 1,按照叶位依次向下排列,每叶片为一层次,每层分器官(叶片、茎杆、苞叶、子粒)。根层土样采集方法(图 1):取样地点:新疆第四师 71 团,取样时间:成熟期。各处理选取生长均匀一致的玉米植株,以中心玉米植株根部为轴,行距每15cm 取一样点至 45cm(0,15,30
注:自顶端至下部,1 代表顶一叶,2 表示顶二叶,……….,以此类推,14 表示顶 14 叶,下同。Note: fromthe top to the bottom, 1 represents the top one leaf, 2 represents the second leaf,.... And so on, 14 is the top 14, thesame as the bottom.图 4-2 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冠层叶片、茎秆氮含量的影响Fig. 4-2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nitrogen content of leaf and stem of springcorn canopy.由上图可知,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不同层次叶片、茎秆含氮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冠层内上部、穗部、下部叶片的氮素含量普遍高于各茎节,因此整个生育期内均为冠层内各叶片的氮含量均大于茎秆。此外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各层叶片氮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同,从冠层内氮素含量来看,冠层各层叶片氮含量呈现出大口期>吐丝期>成熟期,上部叶片呈现出吐丝期>大口期>成熟期,穗位叶在吐丝期、成熟期均高于上下部叶片。为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上部叶片的氮素含量逐渐增加,下部叶片氮素含量逐渐降低,两密度表现一致。从不同叶位玉米植株叶片、茎秆氮含量有较大差异,从种植密度来看,12 万株/hm2冠层各叶片氮素略低于大于 6 万株/hm2。其中叶片和茎秆均表现出上部氮含量差较大,穗位部、下部氮素含量差异不明显。冠层内叶片氮素分布大致呈单峰曲线分布,穗2015 2016
2015 2016图 4-3 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冠层叶片、茎秆磷含量的影响Fig. 4-3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content of leaf and stalk p of spring corcanopy.4.4 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冠层钾素养分含量的影响穗部穗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立斌;张吉旺;李波;崔海岩;董树亭;刘鹏;赵斌;;高产高效夏玉米的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12期
2 王创云;赵丽;王陆军;侯雅静;王美霞;;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叶片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3年03期
3 唐建华;张卫建;王延波;于吉琳;宋振伟;刘荣;王大为;刘颖;齐华;;密度对耐密性不同玉米品种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3年02期
4 李洪岐;蔺海明;梁书荣;赵会杰;王俊忠;;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年20期
5 李耕;杨今胜;杨吉顺;柳京国;刘鹏;董树亭;;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群体光分布与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6 王静;杨晓光;吕硕;刘志娟;李克南;荀欣;刘园;王恩利;;黑龙江省春玉米产量潜力及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7 乔嘉;朱金城;赵姣;郑志芳;王璞;廖树华;;基于Logistic模型的玉米干物质积累过程对产量影响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李杰;张洪程;董洋阳;倪晓诚;杨波;龚金龙;常勇;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9 李青军;张炎;胡伟;孟凤轩;冯广平;胡国智;刘新兰;;氮素运筹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晓燕;张洪生;盖伟玲;段梅堂;姜雯;;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籽粒灌浆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平;陈举林;;基于Logistic方程的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灌浆过程研究[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梦星;旱薄区夏玉米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效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2 付晋峰;温光生态因素和种植密度对玉米粒重建成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63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63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