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苕溪流域经济林土壤侵蚀和稻田养分流失控制技术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苕溪流域经济林土壤侵蚀和稻田养分流失控制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发展经济林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种植水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由于施肥和耕作管理措施不当,经济林和水稻生产过程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减轻经济林土壤侵蚀、减少稻田氮磷流失对削减面源污染负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论文采用实地观测和田间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地被管理方式下经济林土壤侵蚀和氮磷流失的特征、不同灌溉条件下缓释尿素及配套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和养分流失的影响。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经济林径流观测试验得出,与裸地处理比较,种植经济林处理的累积径流水量降低了39%-96%、累积泥沙流失量降低了39%-100%。与无植被覆盖的落叶经济林相比,常绿经济林处理的累积径流水量降低了82%~94%、累积泥沙流失量降低了86%~99%。种植白茶时,梯地净耕可减少5%的径流水量和22%的泥沙量,泥沙中的总氮和总磷累积流失量均降低了30%。种植梨树和竹子时,保留地被处理累积径流水量分别减少了89%和52%,累积泥沙流失量分别减少了98%和48%;种植梨树时,保留地被处理径流液中氮素和磷素的累积流失量分别减少了89%和92%,泥沙中氮素和磷素的累积流失量均减少了98%;种植竹子时,保留地被处理径流液中氮素和磷素的累积流失量分别减少了52%和48%,泥沙中氮素和磷素的累积流失量分别减少了64%和26%。保留地被植物能有效地控制经济林土壤侵蚀、减少氮磷的径流损失。2.毛竹林径流观测试验得出,保留自然地被处理的累积径流水量、径流水中总氮、硝态氮、有机态氮和各形态磷素的累积流失量均显著低于人工耕作除草处理(P0.05);与纯毛竹种植处理比较,带植杨桐处理减少了24%~29%的累积径流水量;带植杨桐处理下,径流水中的总氮累积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7%~46%;总磷累积流失量减少了14%-27%;钾素累积流失量减少了26%~35%。说明在试验区内逐级种植成带的杨桐能够拦截地表径流,并吸收被径流携带的少量的土壤养分。与不种植杨桐人工耕除草处理相比,在保留自然地被的基础上带植杨桐可以减少56.6%的累积径流水量;氮素、磷素、钾素积流失量分别减少了70%、52%和73%;与单独保留地被处理比较,在保留自然地被的基础上带植杨桐可以减少29.1%的累积径流水量;氮素、磷素、钾素积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7%、21%和38%;与单独带植杨桐处理相比,减少了26%~41%的累积径流水量;氮素、磷素、钾素积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3%~45、25%~44和21%~38%。说明在保留自然地被的基础上带植杨桐可以最有效地减少毛竹林养分的流失。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无灌溉条件下,水稻籽粒产量降低17%至21%。灌水条件下,减氮处理(UR1、UR2)和包膜尿素处理(PU1)水稻籽粒产量高于习惯施肥处理,说明配方减氮施肥和通过施用包膜尿素增大幅度减氮均可保持水稻的产量水平。在灌水条件下,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包膜尿素处理下,径流水中的总氮和铵态氮流失指数分别降低了25%和19%,51%和55%;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包膜尿素处理土壤中的水溶性总氮和铵态氮显著低于常规处理和减氮处理(P0.05)。大幅度减氮处理下,径流液中的总氮和铵态氮流失指数分别降低了7%和9%。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大幅度减氮处理土壤中的水溶性总氮和铵态氮显著低于常规处理(P0.05);施用包膜缓释尿素和减量配方施肥,不仅可以保持当季水稻籽粒的产量,而且能有效减少氮素径流损失。
【关键词】:经济林 水稻 地被管理 种植模式 减量施肥 包膜尿素 养分流失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14.7;S511
【目录】:
- 致谢7-11
- 中文摘要11-13
- ABSTRACT13-16
- 1 绪论16-32
- 1.1 浙江省经济林和稻田养分流失状况16-18
- 1.1.1 浙江省经济林养分流失现状17
- 1.1.2 浙江省稻田养分流失现状17-18
- 1.2 土壤侵蚀和控制技术的研究18-22
- 1.2.1 土壤侵蚀概况18-20
- 1.2.2 土壤侵蚀的危害和控制技术20-22
- 1.3 经济林与农田养分流失与控制技术的研究22-28
- 1.3.1 土壤养分流失的途径与影响因素22-26
- 1.3.2 土壤养分流失对环境的影响与控制技术26-28
- 1.4 存在问题28-29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9-32
- 1.5.1 研究内容29-30
- 1.5.2 技术路线30-32
- 2 代表性经济林水土氮磷流失控制技术的研究32-56
- 2.1 引言32-33
- 2.2 材料与方法33-35
- 2.2.1 试验材料33
- 2.2.2 试验方法33-34
- 2.2.3 测定项目及方法34-35
- 2.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35
- 2.3 结果分析35-53
- 2.3.1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35-42
- 2.3.2 不同种植方式径流水中氮磷流失的特征42-49
- 2.3.3 不同种植方式泥沙中氮磷流失的特征49-53
- 2.4 讨论53-55
- 2.5 小结55-56
- 3 毛竹林地养分流失控制技术研究56-74
- 3.1 引言56-57
- 3.2 材料与方法57-59
- 3.2.1 试验材料57
- 3.2.2 试验方法57-58
- 3.2.3 测定项目及方法58-59
- 3.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59
- 3.3 结果分析59-71
- 3.3.1 不同管理方式对径流的影响59-62
- 3.3.2 不同管理方式对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62-66
- 3.3.3 不同管理方式对径流的磷素和钾素流失特征分析66-71
- 3.4 讨论71-72
- 3.5 小结72-74
- 4 缓释尿素和优化配方施肥对水稻生长和养分流失的影响74-125
- 4.1 引言74-75
- 4.2 材料与方法75-78
- 4.2.1 试验材料75
- 4.2.2 试验方法75-76
- 4.2.3 测定项目及方法76-78
- 4.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78
- 4.3 结果分析78-119
- 4.3.1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物量和稻谷产量的影响78-79
- 4.3.2 不同处理对水稻含氮量和氮素积累量的影响79-81
- 4.3.3 不同处理对水稻含磷量和磷素积累量的影响81-83
- 4.3.4 不同处理对水稻含钾量和钾素积累量的影响83-85
- 4.3.5 不同处理条件下产流特征的分析85-86
- 4.3.6 不同处理稻田径流养分流失的影响86-104
- 4.3.7 不同处理条件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效氮的变化动态104-114
- 4.3.8 不同处理条件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水溶性磷、钾的变化动态114-119
- 4.4 讨论119-123
- 4.5 小结123-125
- 5 全文总结125-127
- 5.1 主要研究结论125-126
- 5.2 主要创新点126
- 5.3 研究展望126-127
- 参考文献127-1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峰,蔡强国,吴淑安,张光远;坡地等高植物篱带间距对表土养分流失影响[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年02期
2 姜金生;果园抗灾重秋管[J];湖北林业科技;1998年03期
3 曹慧,杨浩,赵其国;太湖丘陵地区典型坡面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J];湖泊科学;2002年03期
4 赵护兵,刘国彬,许明祥;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与流域养分环境演变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通报;2004年02期
5 张丽娟;毕淑芹;袁丽金;薛宝民;张金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的模拟试验[J];林业科学;2007年S1期
6 夏立忠;卜兆宏;张祖兴;杨林章;杨晓勇;姜小三;;土壤与养分流失综合监测方法在密云水库流域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03期
7 蔡崇法,,丁树文,张光远,黄丽,王道合;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养分状况及养分流失[J];地理研究;1996年03期
8 吴士章,朱文孝,苏维词,李坡,贺卫,周庆珍;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定位试验研究——以贵阳市修文县久长镇为例[J];中国岩溶;2005年03期
9 安娟;郑粉莉;李桂芳;王彬;;不同近地表土壤水文条件下雨滴打击对黑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24期
10 邱尔发,陈卓梅,郑郁善,洪伟,尤志达;土壤垦复对山地麻竹林地表养分流失动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前进;于兴修;;平邑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养分流失监测[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辉;王全九;邵明安;姚帮松;;水蚀条件下黄土坡地养分流失过程模拟[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新虎;张展羽;杨洁;王超;;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措施地下径流养分流失研究[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冯君;郄瑞卿;孙彦君;王继红;;吉林省中部黑土耕层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的实验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5 傅志兴;湛方栋;李元;祖艳群;;滇池流域玉米蔬菜套作对水土和养分流失的影响[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崔艳平;郑粉莉;;不同土壤水文条件下红壤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过程的试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维农;减少农家肥养分流失有“四招”[N];吉林农村报;2008年
2 记者 王朝霞;撂荒土地养分流失 导致水体环境污染[N];甘肃日报;2003年
3 记者 曹陇生邋通讯员 任晓军;我省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获初步成效[N];陕西日报;2007年
4 薛华;谨防农家肥养分流失[N];陕西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志林;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淑鑫;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及阳离子对水稻土土壤及养分流失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朱子龙;太行山石灰岩坡地水土及养分流失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陈小强;间作种植模式对云南省中部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D];云南农业大学;2015年
4 易彩琼;水蚀风蚀交错区坡地退耕草地的水转化特征及养分流失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朱少威;西苕溪流域经济林土壤侵蚀和稻田养分流失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付斌;不同农作处理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李军健;不同种植模式下紫色土坡耕地水分及养分流失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刘洋;江西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措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及养分流失特征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姚娜;丹江口库区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特点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张佳琪;片麻岩坡地不同下垫面水土和养分流失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西苕溪流域经济林土壤侵蚀和稻田养分流失控制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