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秦岭辛家山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动态

发布时间:2020-08-07 06:05
【摘要】: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的重要动力之一,参与碳、氮循环,并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效的养分。然而,目前缺乏对秦岭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季节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秦岭辛家山林区3种林分(云杉林、红桦林和灌木林)土壤微生物(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的季节性变化,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性质包括pH、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土壤酶活性(β-1,4-木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对土壤微生物(真菌和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在不同的季节,3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表现为红桦林高于云杉林和灌木林。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同时,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其中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在秋季达到最大值,冬季降到最低值,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与土壤有机碳、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2)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和β-1,4-木糖苷酶活性在四个季节均表现为红桦林高于云杉林和灌木林,而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在四个季节均为云杉林高于红桦林和灌木林。3种林分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β-1,4-木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酶活性的垂直变化均表现0~1010~2020~4040~60 cm。土壤酶活性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趋势,3种林分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的特征。相关分析表明,3种林分β-1,4-葡萄糖苷酶、β-1,4-木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3)3种林分土壤细菌的Chao1和Shannon指数均在夏季最大,冬季最低。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土壤细菌的主导菌门。在养分含量较高的夏季,寡营养型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大于养分相对较低的冬季,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在夏季最低,冬季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与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土壤温度和pH显著相关,同时也与β-1,4-葡萄糖苷酶、β-1,4-木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相关。(4)3种林分土壤真菌的Chao1和Shannon指数均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土壤真菌的主导菌门,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夏季,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高于冬季,而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则在冬季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真菌群落多样性与群落组成与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温度显著相关,也与β-1,4-葡萄糖苷酶、β-1,4-木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显著相关。由RDA分析可知土壤温度是导致真菌群落季节性变化的主导因素。上述结果表明,秦岭辛家山林区土壤微生物的季节性变化不仅受到土壤养分的影响,环境因素同样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14.3
【图文】:

分布图,采样地点,分布图,棕壤


图 2-1 采样地点分布图Fig. 2-1 Distribution map of sampling sites注: Pa:云杉林;Ba:红桦林;Sh:灌木林;Note: Pa: Picea asperata Mast.; Ba: Betula albosinensis; Sh: shrub forest表 2-1 样地基本概况Table 2-1 Basic status of sampling plot林分Forest types样地Plot经度Longitude纬度Latitude海拔/mAltitude坡向Aspect土壤类型Soil type草本类型Herb type灌木类型Shrub typePaPa1 106°31′37.0" 34°16′49.0" 2183 南坡 棕壤披针叶苔草、龙牙草、蛇莓、天门冬Pa2 106°31′35.0" 34°16′49.0" 2169 南坡 棕壤Pa3 106°31′35.0" 34°16′49.0" 2171 南坡 棕壤BaBa1 106°33′26.0" 34°14′51.0" 2226 南坡 暗棕壤披针叶苔草、龙牙草、天门冬、茜草Ba2 106°33′23.0" 34°14′49.0" 2225 南坡 暗棕壤Ba3 106°33′22.0" 34°14′48.0" 2240 南坡 暗棕壤ShSh1 106°31′26.0" 34°16′42.0" 2168 南坡 棕壤披针叶苔草、龙牙草、山酢酱草、天门冬秦岭蔷薇、喜阴悬钩子、栓翅卫矛、胡枝子、毛榛、粉花绣线菊、勾儿Sh2 106°31′28.0" 34°16′42.0" 2176 南坡 棕壤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扬红;曾全超;李娅芸;李鑫;张宏;安韶山;;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分布特征[J];草地学报;2015年02期

2 王棣;耿增超;佘雕;和文祥;侯琳;;秦岭典型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储量垂直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6期

3 王丹;吕瑜良;徐丽;张洪轩;王若梦;何念鹏;;水分和温度对若尔盖湿地和草甸土壤碳矿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20期

4 陆坚;杜丽琴;庞浩;马贵;韦宇拓;黄日波;;高糖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β-葡萄糖苷酶基因鉴定[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3年01期

5 张宝贵;张威;刘光t;陈拓;王鹭;章高森;伍修锟;台喜生;龙昊知;毛文梁;;冻融循环对青藏高原腹地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冰川冻土;2012年06期

6 柳春林;左伟英;赵增阳;邱礼鸿;;鼎湖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细菌多样性[J];微生物学报;2012年12期

7 赵官成;梁健;淡静雅;王静;秦源;张武会;;土壤微生物与植物关系研究进展[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王春阳;周建斌;董燕婕;陈兴丽;李婧;;黄土区六种植物凋落物与不同形态氮素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年24期

9 张仕艳;原海红;陆梅;蒋翠芬;向仕敏;;滇西北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的关系[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0年02期

10 刘爽;王传宽;;五种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时空格局[J];生态学报;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W汌

本文编号:2783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83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a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