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UAN氮溶液配施脲酶抑制剂NBPT对土壤和玉米中氮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21:25
【摘要】:本论文以液体氮肥UAN氮溶液、尿素、新型脲酶抑制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恒湿培养、盆栽试验并结合15N示踪技术,在我国三种主要农业土壤灰漠土、潮土和红壤上,系统地研究了UAN氮溶液对比尿素、UAN氮溶液及其与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配施对氨挥发、氮转化的动态影响以及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为我国氮肥减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恒温恒湿培养条件下,UAN氮溶液在潮土上的氨挥发损失量大于尿素,而红壤上反之。潮土上,UAN氮溶液的转化周期为14 d左右,铵态氮含量峰值在第5~7 d,连续施用氮肥,转化周期为3 d左右,铵态氮含量峰值在0~1 d;红壤上,UAN氮溶液以酰胺态氮水解为主,转化周期为7 d左右。对比尿素,在施肥早期(潮土上0~7 d及连续施氮后0~2 d和红壤上0~21 d),UAN氮溶液能分别多提供占施氮量32.65%~40.25%、7.93%~13.59%和9.14%~13.12%的无机氮供应。2.恒温恒湿培养条件下,NBPT能抑制UAN氮溶液中酰胺态氮水解,减少氨挥发损失。灰漠土、潮土和红壤上,氨挥发量降低了14.89%~21.20%,在UAN氮溶液铵态氮峰值左右,NBPT的脲酶抑制率分别为5.2%~34.29%、3.27%~9.62%和27.6%~38.02%,在潮土和灰漠土上的效果优于红壤。灰漠土和红壤上0.8‰NBPT与1.5‰NBPT作用效果相当,而潮土上1.5‰NBPT作用效果相对更好。潮土上NBPT对硝化作用表现出抑制作用,表观硝化抑制率为30.94%~31.42%。3.盆栽条件下,UAN氮溶液与尿素的施用效果相当,均促进了潮土上玉米的生长和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全量UAN氮溶液对比,UAN氮溶液减施20%,使玉米的生物量减少了14.71%,植株中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分别降低了24.27%、18.65%、10.47%,氮肥利用率无显著变化。UAN氮溶液配施NBPT增加了玉米根的干重和根中UAN氮溶液氮素的累积量,其损失率降低了5.55%~8.82%,对玉米上UAN氮溶液的利用率无显著影响,其中1.5‰、3.0‰、7.0‰和10.0‰NBPT使UAN氮溶液在土壤中的残留率提高了4.14%~6.34%,且相互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恒温恒湿培养条件下,对比尿素,在南方红壤上施用UAN氮溶液,氨挥发损失小;在北方潮土上,氨挥发损失较大,占施氮量2.38%;NBPT有利于抑制灰漠土、红壤和潮土上UAN氮溶液中酰胺态氮水解,UAN氮溶液的氨挥发降低了14.89%~21.20%。盆栽条件下,潮土上UAN氮溶液与尿素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相当,占酰胺态氮(以N计)0.8‰~10.0‰的NBPT能显著降低潮土上玉米的氮肥损失率,1.5‰NBPT为UAN氮溶液最佳配施比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3;S153.6
【图文】:

技术路线图,硕士学位论文,引言,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映红;;甘肃陇西县玉米种植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19年11期

2 徐晓华;;《玉米地》[J];美术;2018年11期

3 迟秀芹;;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02期

4 李彩萍;;玉米种植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07期

5 杨春梅;;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11期

6 代丽茗;;提高绿色玉米产量的重要管理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12期

7 申屠留芳;秦绍波;孙星钊;孙亚军;唐立杰;张炎;;一种多功能铰接式玉米田间管理机底盘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8年05期

8 张丽英;;浅析玉米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年05期

9 关治伟;;浅谈常见玉米虫害及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14期

10 邹成佳;李晓;;玉米暴雨灾后减损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1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今胜;李广群;孙志强;;一种便携式玉米抗倒伏力测试仪的设计与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2 崔建磊;李玉涛;吕新华;;野外“性猝死”现场重建与分析1例[A];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3 李钊;赵凡;魏刚;普玲;邝家顺;徐贵昌;郭波;刘美丽;赵f

本文编号:2784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784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5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