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耕作方式和有机肥配施对坡耕地土壤抗穿透强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14 09:51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而导致人地矛盾比较尖锐的基本国情,使得许多坡地资源被开发成坡耕地,加上重用轻养的管理习惯,致使大多数坡耕地水土流失和退化严重。随着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坡耕地土壤容重增大、土壤紧实等土壤退化加剧,坡耕地农业可持续性逐步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耕作方式和施肥手段的改变可能有助于缓解这种土壤退化。本文以湛江农科院华南坡耕地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测定和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测定土壤抗穿透强度指数变化,来理解耕作方式和施肥对土壤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田设置了翻耕(20cm)+深松(30cm)和深耕(30cm)两种耕作方式,NPK、NPK+OM表施、NPK+OM深施3种施肥方式,共6个不同处理,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抗穿透强度的影响,并提供合理的耕作和施肥方式。本研究获得以下结果:田间测定结果显示:田间土壤抗穿透强度状态总体呈现上虚下实状态,上层土壤抗穿透强度的变异在0.2-1.2MPa,变动幅度不大;下层土壤抗穿透强度变异在1.2-2.4MPa,变化过程明显,变幅比较大。随着含水量的降低,田间土壤抗穿透强度逐渐增加,且在0-10cm土层表现明显;翻耕(20cm)+深松(30cm)耕作方式的田间土壤抗穿透强度显著大于深耕(30cm),说明深耕(30cm)与有机肥配施更有利于降低土壤抗穿透强度。室内实验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耕作方式之间,深耕(30cm)的耕作方式更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土壤pH成酸性,随着土壤加深pH越来越小,但各处理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田的容重达到1.52-1.88cm~(-3),容重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增大,深耕(30cm)和有机肥配施更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2)土壤在-50hpa、-300hpa不同水压下平衡一周的土壤抗穿透强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这个水势下的土壤抗穿透强度已经达到2.0MPa以上。从不同的耕作方式来看,翻耕(20cm)+深松(30cm)土壤抗穿透强度大于深耕(30cm)土壤抗穿透强度;耕作方式与有机肥配施发现深耕(30cm)与有机肥表施的配合方式可降低土壤抗穿透强度。(3)模拟土壤耕作后可降低表层土壤抗穿透强度,深耕(30cm)配有机肥深施在土壤破碎后有利于降低土壤抗穿透强度。(4)模拟压实使得土壤抗穿透强度增加,且翻耕(20cm)+深松(30cm)的耕作方式加上机械压实会使土壤抗穿透强度大幅度增加,深耕的最高抗穿透强度小于翻耕+深松的最低抗穿透强度值,说明深耕(30cm)的抗压能力更强;不同的施肥方式之间在压实后无显著差异。(5)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抗穿透强度与含水量、有机碳成负相关关系,与容重成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和施肥方式会影响土壤抗穿透强度,深耕耕作方式和配施有机肥有利于降低土壤抗穿透强度,改善土壤退化问题。
【学位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157.1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试验小区,耕层,湛江,小区


坐落在雷州半岛,处在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湛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 22.8℃,最热月(7 月)均温 29℃,最冷月(1 月)均温 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长青,终年常绿。湛江 4~9 月多东及东南风。10 月~次年 3 月盛行北及东北风。热带风暴一般发生于 5~11 月,以 7~9 月居多。湛江地区降水充沛,年雨量达 1700-180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 5~9 月。有雨季、旱季之分。每年 4~9 月为雨季,占年降水量的 80%左右。试验地土壤为赤红壤,肥力中等,土质较均匀。2.2 试验设计实验始于 2016 年 12 月,实验地点:湛江农业科学研究院。实验采用耕作方式与施肥结合。试验地共设置了六个处理,四个重复,整个试验小区面积2445.3m2,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 123 m2,每块小区面积长为 28.5m,宽为 8.4m,区组间留 0.5 米的排水沟。小区如图 2-1:

示意图,环刀,取样器,示意图


广州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2.3 样品采集与处理本实验采样为环刀、散装土和原状土采样,具体采样如下:(1)环刀采样与处理利用一定容积的环刀和环刀取样器,切割没有经过扰动的田间自然状土样,在田间选择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将环刀托放在环刀上,将环刀刃垂直压入土中,直到使得土壤充满其中(如图 2-2),把环刀外部多余的土刀切开,取出已经充满土的环刀,沿着环刀口去除环刀两端多余的土净环刀周边的土。盖上盖子密封。分别采集 0-10 cm、10-20 cm 和 20-30 c每层重复 5 次,分别编号记录小区号,采样时间,采样地点。装袋带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利;廖万有;王烨军;苏有健;孙力;;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2 郑洪兵;郑金玉;罗洋;李瑞平;李伟堂;王浩;任红;齐华;刘武仁;;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硬度变化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9期

3 王慧杰;郝建平;冯瑞云;南洋;杨淑巧;南建福;;微孔深松耕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棉花产量与种籽品质[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8期

4 吕巨智;程伟东;钟昌松;范继征;石达金;刘永红;闫飞燕;;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30期

5 李国祥;;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及其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程度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4年05期

6 刘玉涛;王宇先;张树权;杨慧莹;周恩昊;连永利;宋秀丽;;深松垄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年03期

7 柏炜霞;李军;王玉玲;王丽;;渭北旱塬小麦玉米轮作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05期

8 舒馨;朱安宁;张佳宝;陈文超;杨文亮;张文国;;保护性耕作对潮土物理性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06期

9 孔晓民;韩成卫;曾苏明;吴秋平;刘丽;;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4年01期

10 王丽;李军;李娟;柏炜霞;;轮耕与施肥对渭北旱作玉米田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丽;深松和培肥对旱地农田土壤水分保蓄能力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罗敏;鄂南红壤穿透阻力对玉米生长及水分关系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2 彭曾愉;土壤含水率及紧实度复合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杨艳霞;重庆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面源污染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孙涛;不同耕作方式及施肥对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8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18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0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