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荣旗坡耕地保护性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8 10:26
东北黑土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坡面分布有很大面积的耕地,因其位置特殊且本身的地面平整度很差,极易发生水土流失,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农业生产。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野外实地勘测调查,选取研究区内典型坡耕地设置保护性利用措施试验,进行土壤采样、室内实验以及数据处理,对阿荣旗土地利用结构、耕地分布与理化性质、坡耕地的保护性利用这几部分做相关研究,分析地形因子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规律;调查耕地分布规律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耕地土壤养分与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保护性利用措施对坡耕地土壤养分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林地、耕地和草地是全旗境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3%、31.2%和14.2%。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随着高程的增加,其分布面积逐渐减少,林地的分布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林地在8-15°区域内分布面积最大,占林地总面积的44.35%;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均在0-5°区域分布面积最大,分别占各自总面积的52%、50.34%、47.81%、45.97%和50.77%。各坡向上面积分布大小顺序为半阳坡阳坡半阴坡阴坡平地,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各坡向等级的分布指数没有明显差异。2.全旗耕地在高程为200-400m、0-8°的范围内分布面积最多,占总面积的87.25%和77.02%,耕地位于半阳坡的耕地面积最多,占耕地总面积的29%;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的49.38%。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均出现减少的趋势;耕地的土壤养分与高程和坡度呈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与坡向关系不显著(P0.05),其中,土壤养分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的含量与坡度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区内对耕地土壤养分影响较大的地形因子是坡度。3.通过采用不同保护性利用措施处理研究区坡耕地,得出有机肥和玉米秸秆均可以改善坡耕地土壤的理化性状,但在秸秆还田处理措施中,对土壤中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并无显著影响(P0.05)。有机肥和秸秆的复合处理措施既能弥补秸秆还田措施的不足,又能更加明显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高土壤养分(P0.05)。
【学位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157
【部分图文】:
图1阿荣旗地理位置图逡逑Fig.邋1邋Geographic邋location邋diagram邋of邋Arong邋County逡逑2.邋1.邋2地形地貌逡逑,
图4地形因子分级矢量图逡逑Fig.邋4邋Vector邋diagram邋of邋terrain邋factors邋classification逡逑
阿荣旗2017年土地利用类型图
本文编号:2821527
【学位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157
【部分图文】:
图1阿荣旗地理位置图逡逑Fig.邋1邋Geographic邋location邋diagram邋of邋Arong邋County逡逑2.邋1.邋2地形地貌逡逑,
图4地形因子分级矢量图逡逑Fig.邋4邋Vector邋diagram邋of邋terrain邋factors邋classification逡逑
阿荣旗2017年土地利用类型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运强;王荣远;;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坡度坡向的关系[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年10期
2 梁涛;高兴仁;徐毅丹;文殊;周玲;陈艳;;重庆2个区土壤养分状况与海拔高度关系分析[J];南方农业;2015年01期
3 崔新卫;张杨珠;吴金水;彭福元;;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与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4年06期
4 李超;李文峰;;高原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与影响因子相关性研究[J];土壤通报;2014年05期
5 邓欧平;周稀;黄萍萍;邓良基;;川中紫色丘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与地形因子相关性研究[J];资源科学;2013年12期
6 于文清;刘文志;胡广民;隋文志;田艳洪;李鹏;赵晓锋;;秸秆还田及施用有机肥对寒区土壤化学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2013年11期
7 王恩武;宋文静;;不同海拔高度植烟土壤养分差异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21期
8 于秀丽;赵明家;;增施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土壤养分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9 刘振东;李贵春;杨晓梅;尹昌斌;;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6期
10 申怀飞;吴国玺;丁圣彦;;豫西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地形梯度特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媛媛;有机无机肥交互作用对设施土壤养分和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21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2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