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因素对盐碱土膜孔沟灌土壤水盐运移分布及玉米产量影响
【学位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156.4;S513
【部分图文】:
盐碱土膜孔沟灌入渗装置
而后逐渐趋于平稳;总的来说,多向交汇入渗能力小于单向交汇入渗,而单向交汇入渗能力小于自由入渗。图3-1中减渗量1表示单向交汇入渗累积入渗量相比自由入渗累积入渗量减小的量,可以看出,单向交汇入渗量与自由入渗量的差值在 60 min ~330min 时间段内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入渗 330min 后,两者之间的差值开始趋向于平稳,几乎不变。减渗量 2 指多向交汇入渗相比单向交汇入渗减小的累积入渗量,可以明显看出,随时间的延长,减渗量 2 逐渐增大,而后趋于稳定。
湿润锋运移距离,原因主要是本试验为膜孔沟灌试验,ABCD 面沟一而 DCcd 面没有土壤,在 ABCD 面的入渗的水分在入渗到沟坡时,一直向上运动,另一部分水分和 DCcd 面入渗的水分一样在水平和垂直向,而 DCcd 和 ABCD 两方向的土壤质地、物理性质均相同,因此相同,DCcd 面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大于 ABCD 面的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莉娅;;中国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的若干思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年10期
2 宋静茹;杨江;王艳明;宋常吉;;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及改良措施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27期
3 赵秀芳;宋国香;谢志远;王振宇;张涛;;我国盐碱土修复现状与特点[J];环境卫生工程;2017年04期
4 高明秀;薛敏;王洪莹;;环渤海盐碱地可持续利用路径决择与政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S2期
5 边荣荣;孙兆军;李向辉;李惠军;;西北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宁夏工程技术;2016年04期
6 王晓光;卜凡敏;曲海滨;;暗管排盐技术在新疆盐碱地的应用研究[J];新疆农业科技;2016年06期
7 张谦;陈凤丹;冯国艺;祁虹;王树林;梁青龙;雷晓鹏;王燕;林永增;;盐碱土改良利用措施综述[J];天津农业科学;2016年08期
8 MENG Qing-feng;LI Da-wei;ZHANG Juan;ZHOU Lian-ren;MA Xian-fa;WANG Hong-yan;WANG Guang-cheng;;Soil properties and corn(Zea mays L.) production under manure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deep tillage management in solonetzic soils of Songnen Plain, Northeast China[J];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6年04期
9 邢旭光;赵文刚;马孝义;;盐渍土壤覆膜种植条件潜水蒸发的探讨与分析[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6年01期
10 路晓筠;项卫东;郑光耀;王艮梅;;盐碱地改良措施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立彬;;我国地下“漏斗”总计达8万多平方公里[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玉云;膜孔入渗土壤水氮运移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顾金凤;微生物菌肥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26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26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