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锌方式对石灰性土壤中锌形态转化及小麦锌吸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02 20:10
本文关键词:施锌方式对石灰性土壤中锌形态转化及小麦锌吸收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小麦主产区位于北方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地域(土壤有效锌含量约为0.5~1mg·kg-1),该区小麦籽粒Zn含量普遍偏低(约为30 mg·kg-1左右),难以满足当地人群的锌营养需求。土施锌肥是相对便捷的改善小麦锌营养状况的农艺措施,然而,当地土壤特殊的理化性质导致水溶性锌肥施入该土壤后在提高小麦Zn营养品质方面影响效果不显著。前期研究表明,锌肥施入土壤后会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而锌化学形态与其生物有效性密切相关,那么能否通过改变常规施肥方式来改变锌在土壤中的化学组分进而改变其生物有效性?为此,本研究设置了两种锌源的不同土施方式、ZnSO4的土施与浸种、ZnSO4与大量元素及有机物料的配施三个田间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施锌方式下土壤锌形态转化及小麦锌吸收的异同,为提高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中土施锌肥的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最终得到以下结果:(1)研究锌源及施锌方式对土壤锌有效性及形态转化的影响。设置连续两季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锌肥作为对照,选取ZnEDTA和ZnSO4两种锌源,采用均施和条施两种施锌方式,比较不同锌肥以不同方式施入土壤后连续两季小麦种植过程中土壤Zn形态转化规律及有效性的差异。结果显示,较均施锌肥,条施在第一季增加土壤有效锌及交换态锌、松结有机态锌含量的效果更为显著,第二季增加效果会降低至与均施相近的水平;较4 kg Zn·hm-2 ZnEDTA处理,20 kg Zn·hm-2 ZnSO4处理在两季增加土壤DTPA-Zn及松结有机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含量的效果均较好,且第二季这一效果会极大降低,然而,ZnEDTA处理可在第一季保持较高的交换态锌含量,而在第二季该形态锌大部分被固定。(2)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土施锌肥和锌浸种两种施锌方式对小麦产量、锌累积以及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施锌肥及锌浸种对小麦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对小麦子粒锌含量的提高效果较小,对小麦籽粒锌累积量亦无显著影响,两种方式施锌后锌肥利用效率均较低;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植株中锌含量呈现一定的波动性,灌浆期前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锌储存于植株体内,到达灌浆期后,植株只从土壤中吸收较小量的锌,籽粒生成过程中累积的锌很大一部分是由冠部各器官通过韧皮部再转运而来。(3)研究锌与秸秆、钾肥配施对石灰性土壤锌形态及小麦籽粒锌累积的影响。结果显示,施钾配合施锌对石灰性土壤锌形态及籽粒锌累积均无显著影响。添加秸秆对石灰性土壤锌有效性及籽粒锌累积无显著影响,但会在后期一定程度地增加松结有机态和紧结有机态锌含量,增加效果不显著。石灰性土壤上,施用锌肥同时配合小麦秸秆还田的耕作模式,可作为解决当地土壤和作物缺锌的选择之一。综上所述,在我国北方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条施较低量ZnEDTA可有效增加当季作物土壤中有效锌的含量,而在后季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有效锌含量提升效果较小;锌浸种虽能减少锌肥与土壤的接触,降低锌肥的固定,使得小麦生长初期植株中锌含量较高,但最终在增加籽粒锌含量上效果较小;土施锌肥的同时配合施钾、施秸秆对小麦锌吸收无抑制作用,秸秆还田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松结有机态锌的含量。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 施锌方式 锌形态 锌吸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3.6;S512.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19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6
- 1.2.1 作物对锌的吸收12-13
- 1.2.2 土壤中锌的形态转化及有效性13
- 1.2.3 石灰性土壤中影响锌肥有效性的主要因子13-15
- 1.2.4 提高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的途径15-16
- 1.3 存在问题16
- 1.4 本研究切入点16-17
- 1.5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17-19
- 第二章 锌源及施锌方式对土壤锌有效性及形态转化的影响19-27
- 2.1 引言19-20
- 2.2 材料与方法20-21
- 2.2.1 试验地概况20
- 2.2.2 试验设计及试验过程20
- 2.2.3 土壤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20-21
- 2.2.4 数据处理21
- 2.3 结果与分析21-24
- 2.3.1 不同施锌处理对土壤中DTPA-Zn的影响21
- 2.3.2 不同施锌处理对土壤各形态Zn的影响21-23
- 2.3.3 不同施锌处理下土壤各形态锌与DTPA-Zn的相关关系23-24
- 2.4 讨论24-26
- 2.5 结论26-27
- 第三章 施锌方式对小麦产量、锌累积以及锌利用的影响27-34
- 3.1 引言27-28
- 3.2 材料与方法28-29
- 3.2.1 试验地概况28
- 3.2.2 试验设计及试验过程28
- 3.2.3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28-29
- 3.2.4 数据处理29
- 3.3 结果与分析29-32
- 3.3.1 施锌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收获指数的影响29
- 3.3.2 施锌方式对小麦锌含量及锌累积量的影响29-30
- 3.3.3 不同施锌方式下小麦各生育期内植株中锌含量的动态变化30-31
- 3.3.4 不同施锌方式下籽粒锌含量与种子锌含量及土壤有效锌含量的相关关系31-32
- 3.3.5 施锌方式对小麦锌肥利用效率的影响32
- 3.4 讨论32-33
- 3.5 结论33-34
- 第四章 锌与秸秆、钾肥配施对石灰性土壤锌形态及小麦籽粒锌累积的影响34-41
- 4.1 引言34-35
- 4.2 材料与方法35-36
- 4.2.1 试验地概况35
- 4.2.2 试验设计及试验过程35
- 4.2.3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35-36
- 4.2.4 数据处理36
- 4.3 结果与分析36-39
- 4.3.1 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土壤DTPA-Zn含量的变化36
- 4.3.2 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土壤不同形态锌含量的变化36-38
- 4.3.3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籽粒锌含量、锌累积量的影响38
- 4.3.4 小麦籽粒锌含量及锌累积量与各形态锌间的相关关系38-39
- 4.4 讨论39-40
- 4.5 结论40-4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1-43
- 5.1 主要结论41-42
- 5.2 本研究创新点42
- 5.3 研究展望42-43
- 参考文献43-49
- 致谢49-51
- 作者简介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杧申年,白厚义,杝佩t,
本文编号:283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3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