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孕穗期冷水胁迫对寒地粳稻根系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13 08:14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粳稻主产区和商品粳稻生产基地,2016年黑龙江粳稻种植面积达381万公顷,总产量达2255.3万吨,占全国水稻总产的10.9%,黑龙江省粳稻的稳产、高产是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安全的重要保障。黑龙江省作为主要寒地稻作区,低温冷害频繁发生,现已成为限制黑龙江省水稻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孕穗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温度敏感的时期。该时期遭遇低温冷害,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形成过程,甚至会造成大幅度减产或绝产。水稻根系是水分和养分吸收的主要器官,对水稻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氮代谢是作物体内关键的基础代谢途径之一,对维持代谢途径和生理功能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本试验以粳稻品种东农428和松粳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冷水胁迫的方式在大田条件下模拟自然冷害,研究孕穗期冷水胁迫对寒地粳稻根系形态建成和氮代谢的影响,旨在探明孕穗期低温胁迫下寒地粳稻根系生长与氮代谢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揭示寒地粳稻根系氮代谢对冷水胁迫的响应机制,从而丰富寒地粳稻氮代谢生理基础,为寒地粳稻耐冷生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孕穗期冷水胁迫抑制胁迫期间寒地粳稻根系发生和生长,加快寒地粳稻齐穗期至成熟期根系衰老。与对照相比,孕穗期冷水胁迫期间和胁迫后根长密度、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均下降,且降幅随处理天数增加而增大,处理间存在差异。冷水胁迫3d寒地粳稻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冷水胁迫6-15d下显著下降。孕穗期冷水胁迫期间和胁迫后东农428根长密度、根体积、根表面积下降幅度低于松粳10,随胁迫时间延长其差距不断增大,这是东农428产量降幅较松粳10低的原因之一。2.孕穗期冷水胁迫抑制胁迫期间寒地粳稻根系生理活性,处理结束后仍然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孕穗期冷水胁迫期间和胁迫后寒地粳稻根系氧化力和根系伤流强度均下降,且降幅随处理天数增加而增大,处理间存在差异。冷水胁迫3d根系活力差异不显著(除松粳10根系伤流强度差异显著外);冷水胁迫6-15d显著下降。冷水胁迫期间以及齐穗期和乳熟期东农428根系活力下降幅度低于松粳10,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其差距不断增大,这是东农428根系养分转运高于松粳10的原因之一。3.孕穗期冷水胁迫期间寒地粳稻根系硝酸还原酶(NR)活性随胁迫天数不同而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冷水胁迫3-6d寒地粳稻根系NR活性上升;冷水胁迫9-15d寒地粳稻根系NR活性均显著下降。孕穗期冷水胁迫后寒地粳稻齐穗至蜡熟期根系NR活性显著下降,降幅随处理天数增加而增大,处理间存在差异。东农428比松粳10能维持较高的根系NR活性。4.与对照相比,孕穗期冷水胁迫期间和胁迫后寒地粳稻根系氨同化酶活性活性均上升,且增幅随处理天数增加而增大,处理间存在差异。孕穗期冷水胁迫3d东农428根系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松粳10则显著增加;冷水胁迫6-15d寒地粳稻根系GS、GOGAT和GDH活性显著上升。冷水胁迫期间和胁迫后东农428根系GS、GOGAT活性的增幅小于松粳10,根系GDH活性的增幅大于松粳10。5.与对照相比,孕穗期冷水胁迫期间和胁迫后寒地粳稻根系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上升,且增幅随处理天数增加而增大,处理间存在差异。冷水胁迫6-15d东农428根系GOT活性显著上升;冷水胁迫9-15d松粳10根系GOT活性显著上升;冷水胁迫东农428根系GPT活性一直显著上升;冷水胁迫6d后松粳10根系GPT活性显著上升。冷水胁迫期间和胁迫后东农428根系GOT和GPT活性增幅比松粳10大。6.与对照相比,孕穗期冷水胁迫后寒地粳稻植株氮素积累量和地上部氮素积累比例下降,且降幅随处理天数增加而增大,处理和品种间存在差异。孕穗期冷水胁迫后寒地粳稻齐穗期单位根长氮量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上升,且增幅随处理天数增加而增大,处理和品种间存在差异。7.与对照相比,孕穗期冷水胁迫期间以及齐穗至成熟期寒地粳稻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和根冠比均下降,且降幅随处理天数增加而增大,处理间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冷水胁迫3d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差异不显著;冷水胁迫6-15d显著下降。冷水胁迫期间和胁迫后东农428比松粳10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的降幅小。8.与对照相比,孕穗期冷水胁迫后寒地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下降,且降幅随处理天数增加而增大,处理间存在差异。东农428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降幅均低于松粳10,其中东农428和松粳10产量降幅范围分别是3.64%-43.05%、17.79%-51.75%。东农428在D3处理下产量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与其根系形态和活力差异不显著有关。东农428耐冷性较松粳10强的原因是冷水胁迫下东农428较高的根长密度、根干重、根系活力和根系NR活性使得东农428植株氮素积累量和地上部干重较高,最终使产量降幅较松粳10低。
【学位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11.22;S426
【部分图文】:

冷水,规律,降幅,土壤体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3 结果分析3.1 孕穗期冷水胁迫对寒地粳稻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3.1.1 孕穗期冷水胁迫对寒地粳稻根系形态的影响3.1.1.1 孕穗期冷水胁迫对寒地粳稻根长密度的影响根长密度是指单位土壤体积中根总长度,表示有多大比例的土壤体积向根供应养分[128]。由图 3-1 可知,孕穗期寒地粳稻根长密度持续增加,冷水胁迫 3-6d 根长密度略有增加,而冷水胁迫 6d 以上根长密度停止增加。与对照相比,冷水胁迫下根长密度显著降低(除冷水胁迫3d 外),且降幅随处理天数增加而增大。与对照相比,冷水胁迫下东农 428 比松粳 10 根长密度的降幅小,在冷水胁迫 15d 东农 428 降幅为 35.5%,松粳 10 为 43.6%。

冷水,规律,降幅


生育时期 Growth stage图 3-2 孕穗期冷水胁迫后寒地粳稻根长密度的变化规律Fig.3-2 Root length density in cold-region japonica rice after low-temperature water stress atreproductive stage3.1.1.2 孕穗期冷水胁迫对寒地粳稻根系体积的影响由图 3-3 可知,孕穗期寒地粳稻根体积不断增大,冷水胁迫 3-9d 东农 428 根体积略有增长,而冷水胁迫 9d 以上根体积停止增长;冷水胁迫 3-6d 松粳 10 根体积略有增长,而冷水胁迫 6d 以上根体积停止增长。与对照相比,冷水胁迫根体积显著降低(除冷水胁迫 3d 外),且降幅随处理天数增加而增大。与对照相比,冷水胁迫下东农 428 比松粳 10 根体积的降幅小,在冷水胁迫 15d 东农 428 降幅为 23.90%,松粳 10 为 39.37%。

冷水,根系,变化规律,生育时期


图 3-3 孕穗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根系体积的变化规律Fig.3-3 Root volume in cold-region japonica rice under cold-water stress at low-temperature waterstress at reproductive stage由图 3-4 可知,从齐穗期开始寒地粳稻根体积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下降。与对照相比,孕穗期冷水处理结束后寒地粳稻各主要生育时期根体积显著下降,且降幅随处理天数增加而增大,处理和品种间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D3 处理东农 428 根体积在乳熟期差异不显著,在其余生育时期均显著下降,并与其他处理均差异显著;D6 与 D9 处理根体积在各生育时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D6 与 D12 差异显著,而 D9 和 D12 差异不显著;D12 与 D15 处理根体积在各生育时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D15 与其他处理均差异显著。与对照相比,松粳 10根长密度在各生育时期处理间差异显著(蜡熟期和成熟期 D12 与 D15 除外)。与对照相比,孕穗期冷水处理结束后东农 428 根体积下降幅度低于松粳 10,随处理天数延长差距增大。说明与松粳 10 相比,孕穗期冷水胁迫后东农 428 在生育中后期能维持较高的根体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习敏;吴文革;陈刚;许有尊;杨惠成;周永进;孙雪原;;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籼改粳发展潜力分析[J];中国稻米;2018年02期

2 杨杰雄;;牟定高原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18年07期

3 宋晓波;;粳稻品种株型性状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J];北方水稻;2017年02期

4 王曙光;杨武广;葛胜;李洁;王君;袁秋勇;;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和聚类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7年09期

5 ;江苏两粳稻品种喜获全国金奖[J];农家致富;2019年09期

6 ;科技动态[J];农家致富;2017年12期

7 侯文峰;李小坤;庄光泉;郭红艳;袁迎春;鲁剑巍;;不同粳稻品种在鄂中丘陵岗地的氮肥效应及差异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年04期

8 廉守文;;吉林省粳稻品种演进过程中米质的变化[J];吉林农业;2014年11期

9 马晓丽;王明华;葛茜;刘红梅;史莉娜;赵芬;;不同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比较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3年06期

10 张元虎;杨兴柏;张文文;吴继洪;高荣;代艳红;龙永红;侯玲;熊永莉;张敏;王军华;;荆门市粳稻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洪德林;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力的遗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1988年

2 金伟栋;太湖流域粳稻杂种优势及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杜永林;江苏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规律及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朱艳芬;籼粳稻杂种不育系统S5的蛋白互作及转录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5 刘化龙;寒地粳稻品种骨干亲本遗传演变及耐冷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6 Farooq Shah(法鲁克);[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7 魏祥进;中国粳稻品种抽穗期遗传分析及抽穗期、产量相关基因OsHAP3H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姜楠;遮光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9 于小凤;氮素高效吸收型水稻的基本特点[D];扬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慧宇;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Badh2基因改良粳稻香味[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瞿炤珺;孕穗期冷水胁迫对寒地粳稻根系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3 薛世杰;选择性清除与正选择在粳籼稻分化过程当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4 兰艳;镉排异型粳稻品种筛选及籼粳稻镉积累特性差异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5 李宪伟;粳稻芽期耐盐碱性关联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6 张博;孕穗期干旱胁迫对寒地粳稻氮代谢的影响及品种间差异[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7 吴玉玲;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粳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8 汪楠;粳稻灌浆过程中品质形成及采后干燥特性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7年

9 马明洋;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的东北粳稻叶绿素含量估测方法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10 秦刚;水稻代谢调控网络构建及籼粳稻网络比较[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8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38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2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