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CSLE模型的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壤侵蚀变化及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5:57
   水土资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必要基础资源。土壤侵蚀具有极大的现实和潜在危险性,并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危害日益严重,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普遍、持续性最强的环境问题之一,而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壤侵蚀控制与治理是事关生态环境改善成败和三峡工程长久安全运行的大计,对其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是解决当地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以三峡库区湖北段为研究区,采用CSLE模型与GIS相结合,获取并计算影响土壤侵蚀的各因子及土壤侵蚀量,根据土壤侵蚀分级标准得出2005年、2010年、2015年3个时期的土壤侵蚀强度。同时研究同一时段下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消长间的关系。并以3期土壤侵蚀数据,应用CA-Markov模型,在IDRISI中模拟预测2020年土壤侵蚀量,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文主要结论有:(1)2005年到2015年土壤侵蚀强度主要以微度侵蚀(61.00%~75.01%)和轻度侵蚀(13.32%~16.68%)为主,其中微度侵蚀的面积增加达20.17%;微度侵蚀面积先减少后增大,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占比先升高后下降,但剧烈侵蚀减少不显著。总体来说,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等级有向更低侵蚀强度等级迁移的趋势。(2)研究区3个时期均以林地分布最广,其次为耕地和草地。总体来说,2010-2015年期间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0.80%,较2005-2010年的显著提高。该时段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在耕地和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较小,说明城镇化速率较2005-2010年明显加快。园地面积增加了13.65 km~2,是由于当地为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果树(如柑橘)。(3)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和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图的叠加,统计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对土壤侵蚀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趋势上看,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强度面积的变化情况相似,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存在相关性。(4)土壤侵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土壤侵蚀强度预计较2015年而言,大部分中度和强烈侵蚀转为微度及轻度侵蚀,有82.86 km~2,中度以上侵蚀面积均有所减小,可见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应继续加大水土保持力度,预测结果也对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及土地整理工作有所启示。
【学位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157.1
【部分图文】:

三峡库区,湖北


基于 CSLE 模型的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壤侵蚀变化及预测研究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研究区概况.1 地理位置三峡库区(湖北段)地处长江上游,地跨东经 110°04' ~ 111°39',北纬 31°034'之间,包括恩施州巴东县、宜昌夷陵区、秭归县和兴山县。库区东连远安西接重庆巫山县,北邻神农架林区和保康县,南与鹤峰、长阳土家族自治市接壤,土地总面积 11531.62 km2。

三峡库区,湖北


图 2-2 三峡库区(湖北段)DEM 图Fig.2-2 Map of DEM in Hubei Section of TGRA特征区湖北段地处中亚热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地形地貌差大,使得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于水平变化。主要气候特征为:气春温多变,初夏多雨,伏秋多旱,冬暖少雨雪。雨量充盈,湿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 14~18 ℃,年均降水量 878~1382 mm。由于受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山地的丘陵河谷地带的气温高于长江中下游同纬度地区约 2 ℃,本区的地区,常年日照时数为 1344~1656 h,日照百分率为 30%~状况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预测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金玲;;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分析[J];居舍;2017年35期

2 徐焰华;龙海英;艾志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J];地理教育;2017年02期

3 冉涛;邓伟;;北方生态脆弱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空间分异[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4期

4 曾成;;土壤去哪儿了?[J];大众科学;2017年08期

5 朱惇;李璐;韩小波;;基于空间主成分分析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13年04期

6 吕华丽;吴昌广;周志翔;滕明君;肖文发;王鹏程;;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4期

7 刘赞;胡庭兴;赵安玖;黄从德;高友珍;;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长江防护林区的土壤侵蚀动态特征——以湖北省红安县倒水河流域为例[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徐劲林;查轩;;土壤侵蚀危险度的计算与影响因子分析——以福建安溪红壤水土流失区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9 张保华;何毓蓉;;长江上游几种林地表层土壤侵蚀率及与相关土壤性质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4期

10 ;附图[J];水土保持通报;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志珍;东北薄层黑土区土壤侵蚀—沉积对土壤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史志华;基于GIS和RS的小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土壤侵蚀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3 门明新;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土壤侵蚀和碳氮储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齐实;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1999年

5 秦永胜;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土壤侵蚀控制机理与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1年

6 于健;地表径流与土壤侵蚀的化学与物理调控效应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贾宁凤;基于AnnAGNPS模型的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定量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张小文;祖厉河流域土壤侵蚀与水文—地貌过程变化的GIS辅助模拟[D];兰州大学;2006年

9 高清竹;农牧交错带长川流域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朱国平;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允许土壤流失空间阈值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必辉;基于CSLE模型的三峡库区(湖北段)土壤侵蚀变化及预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冉港雄;理县土壤侵蚀模拟和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3 余婷;涉县旱作梯田土壤侵蚀与土壤元素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4 王双宇;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响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9年

5 程振龙;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山核桃林土壤侵蚀风险评估及其生态经营对策[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6 门雷雷;基于GIS和RS的天水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7 冷雪;基于~(137)Cs和SCP的对比对南方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初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8 杨孟豪;侵蚀—沉积地形指标在藉河示范区土壤侵蚀评价中的应用[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年

9 侯瑞;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驱动机制分析及其稳定性评价[D];长安大学;2019年

10 任乐萌;顾及尺度效应的丹江口库区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2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42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0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