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视角的双阳区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研究
【学位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F323.214;S38
【部分图文】:
图 2.1 双阳区水稻、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 单位:公顷、吨Fig.2.1 Shuangyang district rice, maize planting area and yieldUnit: hectare, ton据来源:《长春统计年鉴》2.1.2 双阳区农业从业人员状况分析根据《长春统计年鉴》,可以得到 1991 年——2015 年双阳区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况、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如图 2.2。整体上看,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数量、农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均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城镇化的进程,这种下趋势可能还会持续。从具体情况来看,农村人口在过去的 25 年间呈现持续下降,2015 年双阳区农村常住人口约 27 万,比 1991 年减少了近 17%,农村人口的减少,说明农村人正在向城市流动;农村劳动力数量包括从事农、林、牧、渔及第工业人员总数量,在 19年—2003 年的十年间出现急剧减少,在 2004 年以后,劳动力数量有所增加,近十年来对平稳;农村地区农业从业人数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2015 年,双阳区农业从业人员数约 7.6 万人,相比 1991 年减少约 5.6 万人。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数量、农业从业
图 2.2 双阳区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从业总人数 单位:人Fig.2.2 Shuangyang District Rural population, labor resources,the total number of practitioners Unit: person据来源:《长春统计年鉴》2.1.3 农户经营耕地规模情况分析双阳区农户的耕地规模普遍较小,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会限制农户在有限的地上投入较多的资本、机械、劳动力,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益,只有扩耕地经营规模,变小规模分散经营为大规模集约经营,这样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本、机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约程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向规模要效益。近年来,双区积极引导农村土地以租赁、转包等形式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经营主体流转,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开展,越来越多的耕地流转出来,形成集中片、规模化生产经营,如图 2.3,2015 年末,经营耕地 10 亩以下的农户数 34250 户,营耕地 10-30 亩的农户数 30062 户,经营耕地 30-50 亩的农户数 6865 户,经营耕地 50-1亩的农户 1255 户,经营耕地 100 亩以上的农户数 125 户,由此可以看出,经营耕地 10-50 的农户数超过总户数的一半,农户经营耕地规模化的发展整合了现有的耕地资源,实现
图 2.3 双阳区 2015 年农户经营耕地规模情况 单位:户Fig.2.3 The Scale of Cultivated Land Cultivated by Farmersin Shuangyang District in 2015 Unit: household来源:根据双阳区农村土地承包统计调研整理所得2 双阳区秸秆资源分析2.1 理论资源量理论秸秆资源量是根据当年农作物的作物产量和草谷比计算得到出农作物秸秆总,能够说明,理论上该区域可能产生的秸秆资源量。通过相关部门统计得到近三年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如表 2-1,秸秆资源量三年来均在百吨以上,能够看出,双阳区秆资源量还是很丰富的,尤其是玉米秸秆资源量,占秸秆理论资源量的 90%以上,15 年数据可以看出,双阳区秸秆理论资源量 112.51 万吨,其中,玉米秸秆资源量 10吨,水稻秸秆资源量 7.03 万吨。表 2-1 双阳区主要作物秸秆资源量Tab.2-1 Main crop straw resources in Shuangyang district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宇鹏;;新时期下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研究[J];南方农机;2016年04期
2 王胜楠;邹洪涛;张玉龙;虞娜;张玉玲;范庆锋;黄毅;;秸秆集中深还田对土壤水分特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1期
3 权金鹏;孔吉有;邱进富;;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限制因素分析与关键技术控制[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5年01期
4 吴华杰;;秸秆利用之展望[J];农业与技术;2014年11期
5 吴宏伟;朱竹清;刘咏梅;;秸秆焚烧的治理困境及其经济学分析[J];农村经济;2014年11期
6 孟海波;;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现状与趋势[J];农民科技培训;2014年09期
7 蒋霞;;我国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4年08期
8 谢小蓉;李雪;;农业基础设施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实证研究——吉林省例证(1989—2012年)[J];学术研究;2014年07期
9 王舒娟;蔡荣;;农户秸秆资源处置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8期
10 刘国丽;杨镇;王娜;龚娜;李学龙;杨涛;;微生物转化秸秆饲料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舒娟;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毕于运;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靓;我国农作物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探究及对策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陈芳;低碳背景下秸秆综合利用影响因素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3 储敏;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4 姜荣鹏;秸秆禁烧与秸秆处理处置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刘尧;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7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47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