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干旱矿区复合微生物菌肥土壤改良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01:25
   西北干旱矿区由于煤炭开采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气候干燥和土壤贫瘠严重影响了干旱矿区的植被生态修复。本文依托山西省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以大同忻州窑矿煤矸石山为研究背景,采用单菌分离、纯化和液态混合发酵等微生物技术制得复合微生物菌剂,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好氧有机堆肥实验,将制得的有机堆肥应用于油松的盆栽控水实验中,模拟研究了自研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干旱矿区土壤的改良作用,对比分析了不同改良材料对矿区土壤的改良效果,以期为大同矿区及类似西北干旱矿区的土壤改良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1)由复合微生物菌剂单菌分离和纯化实验制得解无机磷菌1株,解有机磷菌3株,解钾菌2株和固氮菌1株,彼此间无拮抗作用。采取两种不同的液态混合发酵方法,对比发酵时间和发酵效果,并进行不同菌剂接种量对继代培养发酵效果的培养实验,进而制得适应大同当地堆肥的液态复合微生物菌剂。(2)复合微生物菌剂有机堆肥实验的单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商业成熟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均能很好地促进堆肥的腐熟。其中,GI与PH值、胡敏酸E4/E6、有机质含量以及全N量的相关性较高,呈现极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1、0.99、0.97和0.99。各堆肥处理的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研菌堆肥的堆肥腐熟效果最好,其次是商业菌堆肥,空白堆肥最差。(3)干旱矿区复合微生物菌肥土壤改良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和有机堆肥均能很好的提高土壤含水率,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酸碱性,维持合理的可溶性盐含量,并能较大程度的提高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和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土壤各指标之间基本呈现中等相关和强相关水平。土壤改良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菌剂和有机堆肥的加入都能很好的改良土壤,其中,以商业菌堆肥的改良效果最好,自研菌堆肥其次,略差于商业菌堆肥,但是明显好于空白堆肥,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改良效果介于空白对照(CK)和空白堆肥之间。
【学位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156;S144
【部分图文】:

现场采集,菌种,情况,液态混合


硕士学位论文2 复合微生物菌剂单菌分离和液态混合发酵2 Single Bacteria Separation and Mixed Fermentationof Compound Microbial Agents2.1 微生物单菌分离纯化(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SingleMicrobial Bacteria)2.1.1 实验仪器、材料和方法2.1.1.1 菌种来源菌种主要采自山西大同刘官庄养殖场的新鲜牛羊粪,现场采集情况如图 2-1。

生长情况,有机磷,无机磷,解钾菌


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接种液原液中解无机磷菌 CFU=2×106个/ml,解有机磷菌 CFU=2.4×108个/ml,解钾菌 CFU=5.82×107个/ml,固氮菌 CFU=8×106个/ml。(a)解无机磷菌(b)解有机磷菌

照片,镜检,照片,革兰氏阴性菌


解有机磷菌的细胞多为短杆状或直杆状,细胞排列多呈链状排列(图2-3(b));对解钾菌的菌株微观形态观察可知,解钾菌的细胞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排列方式多为单个或成对排列,细胞有明显的荚膜(图 2-3(c));固氮菌的微观形态与解钾菌类似,细胞呈圆形和椭圆形,有较大的荚膜(图 2-3(d))。表 2-2 革兰氏染色及菌株微观形态特征Table 2-2 Gram staining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strain characteristics菌株编号 菌株微观形态特征WP1革兰氏阴性菌 G-,细胞呈短杆状,单个或成堆排列YP1革兰氏阴性菌 G-,细胞呈短杆状,单个排列或链状排列YP2革兰氏阴性菌 G-,细胞呈短杆状,单个或成堆排列YP3革兰氏阴性菌 G-,细胞呈直杆状,单个或链状排列KJ-1 革兰氏阴性菌 G-,细胞呈圆形和卵圆形,单个或者成对排列,有明显的荚膜KJ-2 革兰氏阴性菌 G-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玲玲;崔秀辉;李清泉;刘峰;王成;王俊强;张成亮;季生栋;;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2 黄得扬,陆文静,王洪涛,周辉宇,王志超;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在蔬菜-花卉秸秆联合好氧堆肥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2004年02期

3 白中科;;美国土地复垦的法制化之路[J];资源导刊;2010年08期

4 何元胜;胡晓峰;岳宁;周佳;陈俊秋;弓新国;;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前景[J];湖南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5 刘国华,舒洪岚;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江西林业科技;2003年02期

6 刘磊;施龙青;邱梅;孙红华;徐东晶;;露天石灰岩矿山综合整治模式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2年05期

7 别佩;张步涵;邓韦斯;吴俊利;曾远方;;计及输入变量强相关性的概率潮流计算模型[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8 刘冰;;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J];太原科技;2008年09期

9 张吉先,卢升高,俞劲炎;土壤—植物系统的磁生物效应及其微观机制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2年01期

10 沈建新;;浅谈有色金属矿山生态环境影响与评价[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春景;微生物肥料及其微生态效应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曲兆宇;辽宁彰武雷家煤矿土地复垦方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2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72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d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