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河北唐县荒草地开发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涵养水源能力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22:01
   为缓解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地矛盾,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有序开展了大规模的未利用地开发整理,荒草地作为未利用地开发占比较大且土质较好的地类,是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来源。荒草地的开发利用,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对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确保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大规模的荒草地开发,改变了土壤立地条件的和土地利用方式,从而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状、肥力状况和生态功能等。土壤理化性状特征以及水源涵养能力是衡量新增耕地土壤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年限是影响这些土壤物理、化学指标和功能的关键。因此,本文以河北唐县山地丘陵区荒草地开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开发后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利用年限耕地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年限对该区域荒草地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变化特征,建立土壤理化性质与涵养水源能力的定量关系,综合评定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为土地的进一步改良、合理开发利用和土壤高效管理提供科学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表明,0-10 cm耕地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最大,耕地土壤物理性状优于林地和园地;10-20和20-40cm园地的土壤团聚体、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均最大,园地土壤物理性状优于林地和耕地;0-40 cm不同利用方式下pH变化差异不明显,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小,其中林地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大于园地和耕地,耕地的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均大于园地和林地。2.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涵养水源综合能力研究表明,土壤蓄水能力均与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正相关,反之与土壤容重呈极负相关;土壤饱和含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是影响涵养水源能力的关键指标;土壤有效蓄水容量排序为园地林地耕地,园地比耕地和林地分别抬升203.54和240.49 t/hm~2。土壤涵养水源综合能力最优为园地、林地次之、耕地最差。3.耕地不同利用年限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表明,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等物理指标总体呈降-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容重变化规律与之相反;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随着利用年限的增长而逐渐增大;有效磷和速效钾在不同利用年限下变化规律不明显。4.耕地不同利用年限下土壤涵养水源综合能力研究表明,土壤蓄水能力均与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正相关,反之与土壤容重呈极负相关;土壤饱和含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是影响涵养水源能力的关键指标;土壤有效蓄水容量第20年最大,第3年最小;有效蓄水容量年均变化幅度第3年最大为-18.96%,第10年最小为1.15%,在利用第3年往后随年限的增长而增加,且在利用第10年时往后变化幅度较小,逐渐趋于稳定状态。土壤涵养水源综合能力大小为20年15年10年5年1年3年,土壤水源涵养综合能力在利用第3年时最低,在第20年时最高。综上,本研究从不同利用方式和耕地不同利用年限两个角度出发,揭示了土壤孔隙度、容重、饱和含水量等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综合评定了土壤涵养水源综合能力,为荒草地开发整理、耕地保护、生态恢复和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学位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153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土壤理化性状,唐县,河北


技术路线图

道路工程,唐县,齐家,山村


2.1 研究区概况2.1.1 地理位置选择唐县齐家佐乡葛庄村土地开发区和唐县白合镇柏山土地开发区作为研究对象(图 2)。前者位于齐家佐乡葛庄村南,北纬 38°53′31.2″至 38°53′54.3″,东经 114°48′03.7″至 114°48′59.7″四至范围为北至葛庄村其他草地,南至葛庄村与柏江村村界,西至葛庄村与下庄村村界,东至葛庄村其他草地。研究区 2016 年 4 月竣工,建设面积 42.74 hm2,新增耕地 37.56 hm2,实施的工程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唐县白合镇柏山土地开发研究区位于齐家佐乡柏山村南,北纬 38°52′51″至 38°53′08″,东经114°50′55″至 114°51′08″。北至柏山村其他草地,南至军白线省道,西至柏山村村界,东至西唐梅村其他草地。研究区 2017 年 5 月竣工,建设面积 6.24 hm2,新增耕地 5.53 hm2,实施的工程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和其他工程唐县行政区图 研究区影像图

开发前景,后景,试验方案,样地


图 3 荒草地开发前景观Fig. 3 Outlook of the waste grassland before development图 4 荒草地开发后景观Fig. 4 Landscape map of waste grassland after development2.2 试验方案2.2.1 样地布设及调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丹;;国外土地整理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J];宿州学院学报;2015年08期

2 陈超;杨丰;赵丽丽;姚红艳;王建立;刘洪来;;贵州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有效性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4年05期

3 康绍忠;;水安全与粮食安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年08期

4 程立平;刘文兆;李志;;黄土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深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4年08期

5 田玉福;;德国土地整理经验及其对我国土地整治发展的启示[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年01期

6 易扬;信忠保;覃云斌;肖玉玲;赵瑞;;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年05期

7 袁磊;赵俊三;李红波;张萌;陈国平;郭晓慧;;云南山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与潜力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6期

8 秦玉芹;李斐;金雄;;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地整理及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生态农业;2012年Z2期

9 王瑷玲;赵庚星;王庆芳;刘文鹏;;丘陵区土地整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10 赵伟;张正峰;;国外土地整理模式的分类及对我国的借鉴[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千;基于农业生产风险的关中地区土地整治分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王瑷玲;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及其项目后评价研究与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鹏;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分运移模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2 莫小娥;六盘山海子流域土壤水分动态及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研究[D];宁夏大学;2017年

3 李果;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肥力评价[D];西南大学;2017年

4 郭楠;煤矿废弃地不同修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超花;半干旱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态水文性质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6 王舒;晋西黄土区不同尺度土壤水分分布及其对降雨的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7 季翔宇;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特性及改良效果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8 刘祥;湖北省几处土地整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9 朱文涛;米脂县农村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10 苏敏;府谷县未利用地差别化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编号:2881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881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e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