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两熟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09 00:56
  为了解决当前秸秆焚烧及土壤退化问题,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并评价了土壤理化性状与作物产量间相关联系,以期寻找麦粱生产最佳秸秆还田量。本试验于2015年设置,包括秸秆不还田(CK)、秸秆半还田(HR)、秸秆全还田(WR)和秸秆全还田+有机肥(WRO)4个处理。本文主要基于2016-2017年期间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相比CK处理,WR处理0-10cm剖面土壤容重显著降低8.5-10.3%,0-20cm剖面土壤含水量和三相比偏离值(R)亦显著下降,土壤孔隙度和田间最大持水率显著提升。WR处理显著提升了 0-10 cm剖面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降低了分形维数(D)(P<0.05)。秸秆还田处理能够显著增加0-30 cm剖面土壤有机质(SOM)、速效氮磷钾、全效氮磷钾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逐渐下降,且在0-20cm剖面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2)相比WR处理,WRO处理能够显著增加耕层(0-30cm)SOM含量,提高土壤含水量和氮磷含量,降低土壤R和D值,但对土壤钾含量呈负作用,但不同秸秆还田处理间20-30...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1.2.2 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1.2.3 秸秆还田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两熟制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1.4.2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两熟制农田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1.4.3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种植系统作物产量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简介与试验设计
    2.2 取样与测定方法
        2.2.1 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含水量的测定
        2.2.2 土壤有机碳、速效养分和全效养分的测定
        2.2.3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测定
        2.2.4 作物农艺性状和产量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两熟制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3.1.1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收获时土壤容重的影响
        3.1.2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收获时土壤总孔隙度的影响
        3.1.3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收获时土壤毛管孔隙度的影响
        3.1.4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收获时土壤质量含水量的影响
        3.1.5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收获时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影响
        3.1.6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收获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率的影响
        3.1.7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收获时土壤三相比偏离值的影响
        3.1.8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收获时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3.2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两熟制农田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3.2.1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收获时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3.2.2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收获时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
        3.2.3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收获时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3.2.4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收获时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3.2.5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收获时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3.2.6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收获时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
        3.2.7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收获时土壤全钾含量的影响
    3.3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种植系统作物产量的影响
        3.3.1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种植系统作物生物量及谷草比的影响
        3.3.2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种植系统作物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3.3 秸秆还田量对麦粱种植系统作物周年产量的影响
        3.3.4 作物产量对土壤理化指标的响应分析
4 讨论
    4.1 土壤物理性状变化与作物产量
    4.2 土壤化学性状变化与作物产量
    4.3 作物产量对秸秆还田量的响应
5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本文编号:2905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905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c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