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农田黑土团聚体特征及其磷赋存形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1 17:42
东北黑土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种植模式及其管理方式的不科学,黑土耕层结构变差,养分有效性降低,生产力下降。土壤团聚体特征是土壤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耕作措施直接影响土壤团聚体结构与数量,也影响土壤养分分布与形态,目前有关土壤团聚体和土壤磷养分成果较多,但对土壤团聚体及其团聚体中磷素形态与分布研究较少。本文以农田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免耕(N)、旋耕(R)、深松(S)、深翻(D)、粉垄(V)5种耕作方式,经过两年处理,对耕层土壤团聚体分布与数量及其磷组分的影响,为该地区农田土选择适宜耕作方式、提高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全文以免耕为对照,3次重复,结果如下:(1)与免耕相比,深松、深翻和粉垄处理显著降低>0.25 mm粒径团聚体比例,其中粉垄处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数最低,对土壤结构影响最为明显。5种耕作处理耕层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比例均以大团聚体为主,>5 mm和52 mm粒径比例较高,处理间变幅分别为30.5336.98%和30.8535.23%;21 m...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东北耕作的现状
1.3.2 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的研究
1.3.3 耕作方式对土壤磷的研究
1.4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课题来源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土壤样品的采集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5 计算方法与公式
2.5.1 不同粒径团聚体质量百分比
2.5.2 土壤大团聚体数量
2.5.3 平均重量直径(MWD)
2.5.4 几何平均重量(GMD)
2.5.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3.1.1 土壤团聚体数量分布
3.1.2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3.2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全磷(TP)分布的影响
3.3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速效磷(AP)的影响
3.4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
3.4.1 有机磷总量(OP)
3.4.2 活性有机磷(LOP)
3.4.3 中活性有机磷(MLOP)
3.4.4 中稳性有机磷(MROP)
3.4.5 高稳性有机磷(HROP)
3.4.6 土壤团聚体有机磷及其组分与速效磷的相关分析
3.5 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黑土团聚体无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
3.5.1 无机磷总量(IP)
3.5.2 磷酸铝盐(Al-P)
3.5.3 磷酸铁盐(Fe-P)
3.5.4 闭蓄态磷(O-P)
3.5.5 磷酸钙盐(Ca-P)
3.5.6 土壤团聚体无机磷及各组分与速效磷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4.2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全磷、速效磷的影响
4.3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
4.4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无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耕作方式对旱地红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 张丽娜,Asenso Evans,张陆勇,田凯,杨丹彤,李就好.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3)
[2]玉米免耕种植技术[J]. 赵春永,张瑞. 吉林农业. 2018(07)
[3]珠江河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磷矿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高照琴,白军红,温晓君,卢琼琼,叶晓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4]黄土高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郁鑫,王旭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18(05)
[5]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J]. 朱丽琴,黄荣珍,贾龙,黄国敏,王赫,刘勇.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8(01)
[6]渭北旱塬农田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刘丹,张霞,李军,王旭东.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2)
[7]长期免耕对不同土层土壤结构与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杨永辉,武继承,丁晋利,张洁梅,潘晓莹,何方.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9)
[8]粉垄耕作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J]. 赖洪敏,林北森,罗刚,周文亮,韦忠,高华军,韦本辉.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5)
[9]不同胶结物质对黄绵土团聚体形成的影响[J]. 尚应妮,胡斐南,赵世伟,霍娜,常闻谦.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2)
[10]几种保护措施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的影响[J]. 郭天雷,史东梅,卢阳,张怡,辛新涪,秦维.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2)
博士论文
[1]机械耕作与季节性冻融对黑土结构的影响[D]. 王恩姮.东北林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长期施肥对塿土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物理保护的影响[D]. 彭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有机无机肥长期施用对潮土有机质结构组成的影响[D]. 郭素春.南京农业大学 2013
[3]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团聚体及胶结物质组成的研究[D]. 黄丹丹.吉林农业大学 2012
[4]利用31P-NMR技术研究环境样品中磷形态特征及其在土壤中形态转换[D]. 马瑞.南京农业大学 2012
[5]长期施肥对潮土团聚体中磷及其组分的影响[D]. 梁涛.西南大学 2010
[6]土壤磷素分级及植物有效性研究[D]. 杜佳佳.南京林业大学 2008
[7]长期不同施肥对石灰性土壤磷形态转化及剖面分布的影响[D]. 谢林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30218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东北耕作的现状
1.3.2 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的研究
1.3.3 耕作方式对土壤磷的研究
1.4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课题来源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土壤样品的采集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5 计算方法与公式
2.5.1 不同粒径团聚体质量百分比
2.5.2 土壤大团聚体数量
2.5.3 平均重量直径(MWD)
2.5.4 几何平均重量(GMD)
2.5.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3.1.1 土壤团聚体数量分布
3.1.2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3.2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全磷(TP)分布的影响
3.3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速效磷(AP)的影响
3.4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
3.4.1 有机磷总量(OP)
3.4.2 活性有机磷(LOP)
3.4.3 中活性有机磷(MLOP)
3.4.4 中稳性有机磷(MROP)
3.4.5 高稳性有机磷(HROP)
3.4.6 土壤团聚体有机磷及其组分与速效磷的相关分析
3.5 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黑土团聚体无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
3.5.1 无机磷总量(IP)
3.5.2 磷酸铝盐(Al-P)
3.5.3 磷酸铁盐(Fe-P)
3.5.4 闭蓄态磷(O-P)
3.5.5 磷酸钙盐(Ca-P)
3.5.6 土壤团聚体无机磷及各组分与速效磷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4.2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全磷、速效磷的影响
4.3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
4.4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无机磷及其组分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耕作方式对旱地红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 张丽娜,Asenso Evans,张陆勇,田凯,杨丹彤,李就好.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3)
[2]玉米免耕种植技术[J]. 赵春永,张瑞. 吉林农业. 2018(07)
[3]珠江河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磷矿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高照琴,白军红,温晓君,卢琼琼,叶晓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4]黄土高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郁鑫,王旭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18(05)
[5]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J]. 朱丽琴,黄荣珍,贾龙,黄国敏,王赫,刘勇.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8(01)
[6]渭北旱塬农田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刘丹,张霞,李军,王旭东.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2)
[7]长期免耕对不同土层土壤结构与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杨永辉,武继承,丁晋利,张洁梅,潘晓莹,何方.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9)
[8]粉垄耕作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J]. 赖洪敏,林北森,罗刚,周文亮,韦忠,高华军,韦本辉.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5)
[9]不同胶结物质对黄绵土团聚体形成的影响[J]. 尚应妮,胡斐南,赵世伟,霍娜,常闻谦.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2)
[10]几种保护措施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的影响[J]. 郭天雷,史东梅,卢阳,张怡,辛新涪,秦维.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2)
博士论文
[1]机械耕作与季节性冻融对黑土结构的影响[D]. 王恩姮.东北林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长期施肥对塿土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物理保护的影响[D]. 彭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有机无机肥长期施用对潮土有机质结构组成的影响[D]. 郭素春.南京农业大学 2013
[3]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团聚体及胶结物质组成的研究[D]. 黄丹丹.吉林农业大学 2012
[4]利用31P-NMR技术研究环境样品中磷形态特征及其在土壤中形态转换[D]. 马瑞.南京农业大学 2012
[5]长期施肥对潮土团聚体中磷及其组分的影响[D]. 梁涛.西南大学 2010
[6]土壤磷素分级及植物有效性研究[D]. 杜佳佳.南京林业大学 2008
[7]长期不同施肥对石灰性土壤磷形态转化及剖面分布的影响[D]. 谢林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30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930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