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蚀风蚀交错区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4 05:23
为了探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行对土壤剖面水分和养分分布的影响,在神木市六道沟小流域设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野外观测试验,测定了位于梯田的裸地、农地、苜蓿地、柠条地和撂荒地及位于坡地的农地、苜蓿地、撂荒地的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研究了土壤深层剖面水分和养分动态。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转换,探究退耕植被对土壤剖面水分的消耗过程及退耕地重新种植农作物后土壤干层的恢复过程,同时考虑水蚀与风蚀交错区的特殊地貌特征,研究了风沙土深剖面水分运动特征及降水通过其快速补给流域浅层地下水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受退耕还林(草)的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农地退耕为灌木地和草地使碳氮含量不同程度地增加;不同土地利用对各养分影响深度不同,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深度达40 cm,对全氮含量的影响深度达60 cm,坡耕地撂荒对全氮影响程度最大;坡地各土地利用类型对速效磷含量的影响深度超过采样深度(200 cm),对其影响程度大于梯田各土地利用类型。对比表层010 cm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养分随退耕时间的...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黄土高原关键带物质循环的研究
1.2.2 黄土区退耕恢复植被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1.2.3 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水分消耗与补充的研究进展
1.2.4 黄土高原浅层地下水研究进展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试验方法
2.1 研究目标与内容
2.1.1 研究目标
2.1.2 研究内容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区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HYDRUS-1D模型的基本原理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
第三章 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3.1 各养分指标在土壤剖面分布特征
3.1.1 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
3.1.2 全氮含量分布特征
3.1.3 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布特征
3.1.4 全磷含量分布特征
3.1.5 速效磷含量分布特征
3.2 土壤剖面水分运动特征
3.3 土壤水分和养分循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剖面水分和养分运移的影响
4.1 土壤干层
4.2 丰水年土壤水分消耗与恢复
4.3 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
4.4 土壤水分消耗深度与补充深度比较
4.5 土壤剖面养分分布特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蚀风蚀交错区粗质地土壤剖面水分运动及浅层地下水补给可能性模拟
5.1 六道沟小流域降水特征与土壤水分运动
5.2 土壤0~600cm剖面水分运动模拟
5.3 模型验证
5.4 土壤深剖面0~1500cm水分运动模拟
5.5 浅层地下水补给可能性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1 主要结论
6.1.1 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和养分空间分布
6.1.2 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对土壤水分消耗与恢复的影响以及养分的变化
6.1.3 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水分入渗及浅层地下水补给可能性模拟
6.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J]. 兰志龙,潘小莲,赵英,司炳成,汪有科,焦瑞,张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3)
[2]荒漠草原中间锦鸡儿林土壤养分效应对群落组分和多样性的影响[J]. 安超平,王兴,宋乃平,周娟,随金明. 西北植物学报. 2016(09)
[3]Transforming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 Yuheng LI,Guoming DU,Yansui LIU.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03)
[4]长武黄土塬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潜水补给的影响[J]. 程立平,刘文兆,李志,韩晓阳. 水科学进展. 2016(05)
[5]利用环境氚估测黄土高原坡地深层渗漏量[J]. 李晗,司炳成,靳静静,张志强,李会杰,吴奇凡,王洪秀.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4)
[6]Response of soil water dynamics to precipitation year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northern Loess Plateau, China[J]. LIU Bingxia,SHAO Ming’an.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6(01)
[7]董志塬近30年地下水位变化分析[J]. 李红溪. 地下水. 2015(06)
[8]黄土高原坡地退耕恢复草地的土壤水分动态[J]. 易彩琼,王胜,樊军. 草地学报. 2015(06)
[9]Responses of soil nitrogen, phosphorous and organic matter to vegetation succes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 Man CHENG,Shao Shan AN.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5(02)
[10]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植被土壤水分消耗和补充深度对比研究[J]. 高宇,樊军,彭小平,王力,米美霞. 生态学报. 2014(23)
本文编号:2935063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黄土高原关键带物质循环的研究
1.2.2 黄土区退耕恢复植被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1.2.3 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水分消耗与补充的研究进展
1.2.4 黄土高原浅层地下水研究进展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试验方法
2.1 研究目标与内容
2.1.1 研究目标
2.1.2 研究内容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区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HYDRUS-1D模型的基本原理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
第三章 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3.1 各养分指标在土壤剖面分布特征
3.1.1 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
3.1.2 全氮含量分布特征
3.1.3 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布特征
3.1.4 全磷含量分布特征
3.1.5 速效磷含量分布特征
3.2 土壤剖面水分运动特征
3.3 土壤水分和养分循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剖面水分和养分运移的影响
4.1 土壤干层
4.2 丰水年土壤水分消耗与恢复
4.3 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
4.4 土壤水分消耗深度与补充深度比较
4.5 土壤剖面养分分布特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蚀风蚀交错区粗质地土壤剖面水分运动及浅层地下水补给可能性模拟
5.1 六道沟小流域降水特征与土壤水分运动
5.2 土壤0~600cm剖面水分运动模拟
5.3 模型验证
5.4 土壤深剖面0~1500cm水分运动模拟
5.5 浅层地下水补给可能性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1 主要结论
6.1.1 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和养分空间分布
6.1.2 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对土壤水分消耗与恢复的影响以及养分的变化
6.1.3 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水分入渗及浅层地下水补给可能性模拟
6.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J]. 兰志龙,潘小莲,赵英,司炳成,汪有科,焦瑞,张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3)
[2]荒漠草原中间锦鸡儿林土壤养分效应对群落组分和多样性的影响[J]. 安超平,王兴,宋乃平,周娟,随金明. 西北植物学报. 2016(09)
[3]Transforming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 Yuheng LI,Guoming DU,Yansui LIU.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03)
[4]长武黄土塬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潜水补给的影响[J]. 程立平,刘文兆,李志,韩晓阳. 水科学进展. 2016(05)
[5]利用环境氚估测黄土高原坡地深层渗漏量[J]. 李晗,司炳成,靳静静,张志强,李会杰,吴奇凡,王洪秀.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4)
[6]Response of soil water dynamics to precipitation year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northern Loess Plateau, China[J]. LIU Bingxia,SHAO Ming’an.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6(01)
[7]董志塬近30年地下水位变化分析[J]. 李红溪. 地下水. 2015(06)
[8]黄土高原坡地退耕恢复草地的土壤水分动态[J]. 易彩琼,王胜,樊军. 草地学报. 2015(06)
[9]Responses of soil nitrogen, phosphorous and organic matter to vegetation succes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 Man CHENG,Shao Shan AN.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5(02)
[10]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植被土壤水分消耗和补充深度对比研究[J]. 高宇,樊军,彭小平,王力,米美霞. 生态学报. 2014(23)
本文编号:2935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93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