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拟研究 ——以罗玉沟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26 20:09
  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问题严峻,持续的土壤侵蚀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进一步加剧土壤侵蚀,这种恶性循环极大地制约着该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罗玉沟流域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区第三副区,其气候、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作用和影响下的水土流失特征在该区域具有代表性。该流域一级支沟桥子沟流域(含桥子东沟/桥子西沟)于1985年被黄委会列为对比试验的典型小流域,在该流域进行土壤侵蚀模拟研究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本文以罗玉沟流域为研究区,首先以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为依据,利用遥感监测和地面观测技术,开展土壤侵蚀监测,点-面相结合,对研究区面蚀、沟蚀和水力侵蚀状况及其威胁进行准确识别和判断。在此基础上,选用GeoWEPP土壤侵蚀物理模型对研究区不同时空尺度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开展定量模拟和适用性评价,并针对桥子东沟和桥子西沟2个实施不同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子流域开展土壤侵蚀治理效益对比研究,以揭示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格局变化规律及其主要驱动力因素,为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监测、防治和流域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对黄土丘陵区土壤...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拟研究 ——以罗玉沟为例


技术路线图

区位,沟流


图 2-1 罗玉沟流域区位图子沟流域是罗玉沟的一级支流,系切沟型沟谷。桥子东沟是作为对流域,而桥子西沟属于非治理试验流域。形地貌玉沟流域呈柳叶形,沟口测流断面以上控制面积为 72.79 km2。该状丘陵地貌,由低山梁及孤峁组成环带状分水岭(梁峁类地貌面积 16.8%),由常流水的溪沟和间歇水流的干沟组成叶脉状沟壑网络骨架”,谷坡、沟坡、漫滩、阶地等块状斜坡镶嵌于前两者之间,地貌景观。域地貌的形成除受地壳构造力的影响之外,径流及人类活动对现代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流域地形、地貌、土壤及地表物质组及社会经济状况的相似性,按照保持支毛沟集水区完整及相对集中可以将该流域划分为黄土区、杂色土区及土石山区 3 个自然类型区

坡面,模型,土壤侵蚀模拟


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拟研究——以罗玉和土壤特征确定地表产流产沙情况,可对沿纵剖面上任意空间位置、河道泥沙输移/沉淀量及拦蓄设施泥沙淤积量进行计算。该模型不力侵蚀造成的影响,模型现已被用于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农地、林地、城区及建筑用地等多种用地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拟研究和实践。EPP 模型自 1989 年发行以来向用户公布了 3 个版本,即坡面版(n)、流域版(Watershed Version)和网格板(Grid Version),其中初版和 1995 年发行的流域版经多年改进,有大量的理论和试验数据能已较为成熟,并广为应用。.1 WEPP 模型坡面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汇流累积计算的沟壑密度分析方法[J]. 吴秉校,侯雷,宋敏敏,吴发启.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3)
[2]Assessment of soil erosion by RUSLE model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A case study of Nethravathi Basin[J]. B.P.Ganasri,H.Ramesh.  Geoscience Frontiers. 2016(06)
[3]土壤侵蚀模型在黄土高原的应用述评[J]. 穆兴民,李朋飞,高鹏,赵广举,孙文义.  人民黄河. 2016(10)
[4]土壤水蚀过程研究回顾[J]. 史志华,宋长青.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5]基于像元二分法和强度分析方法的内蒙古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规律分析[J]. 佟斯琴,包玉海,张巧凤,都瓦拉.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5)
[6]中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价的现状与对策[J]. 赵辉,黎家作,李晶晶.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1)
[7]径流小区法监测水土流失的百年历程(1915—2014年)[J]. 李月,周运超,白晓永,秦罗义,李盼龙,罗光杰,张斯屿.  中国水土保持. 2014(12)
[8]基于像元二分法的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与滑坡时空格局分析[J]. 李凯,孙悦迪,江宝骅,郭建军,汪玉琼,岳东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9]黄土坡面不同植被覆盖度下产流产沙与养分流失规律[J]. 王升,王全九,董文财,赵伟.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4)
[10]东北典型薄层黑土区土壤可蚀性模型适用性分析[J]. 王彬,郑粉莉,王玉玺.  农业工程学报. 2012(06)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植被—侵蚀动力学过程研究[D]. 陈月红.北京林业大学 2008
[2]天水罗裕沟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格局模拟研究[D]. 马金辉.兰州大学 2007
[3]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森林植被演变的水文生态响应与尺度转换研究[D]. 张晓明.北京林业大学 2007
[4]黄土地区流域森林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过程的调控研究[D]. 秦富仓.北京林业大学 2006
[5]黄土高原南部人工植被SPAC系统水分循环模式和利用效率研究[D]. 倪文进.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4

硕士论文
[1]浑源县土壤侵蚀遥感监测与动态变化分析[D]. 冯莉莉.太原理工大学 2013
[2]WEPP模型在川中紫色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中的应用[D]. 马浩.北京林业大学 2010
[3]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空间格局研究[D]. 柳艺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4]CLIGEN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评估及改进[D]. 陈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5]基于GIS/RS奇台县土壤侵蚀研究[D]. 陈飞.新疆大学 2006
[6]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方法研究[D]. 李苗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3



本文编号:2940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940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0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