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毛乌素沙地防护林恢复土壤无机碳累积效应与机制

发布时间:2021-01-22 14:43
  沙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土壤的无机碳库可能是潜在的“迷失碳汇”,也是认知陆地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关键组成环节。因此,本研究选取陕北毛乌素沙地流沙地、半固定沙地、恢复年限为15~54a的灌木和乔木防风固沙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防护林恢复过程中土壤无机碳(SIC)和水溶性无机碳(WSIC)演变特征以及SIC在土壤砂粒、粉粒、黏粒中的累积与分布;测定SIC和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δ13C,分析了SOC与SIC间关系及其转移规律、得到土壤发生性碳酸盐(PC)占SIC的比例;测定土壤理化因子明确了土壤无机碳累积影响因子。本研究可为深入认知半干旱沙漠化地区生态修复过程中碳循环机理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防护林SIC含量、密度演变及其组分分布表明:防护林SIC和WSIC含量随林龄呈增加趋势,0~10 cm和80~100 cm层,54a灌木林SIC含量平均分别是流沙地的5.04和4.47倍,54a乔木林是流沙地的29.44和11.30倍。防护林WSIC显著高于流沙地且在土层间差异不显著,与流沙地相比,15~54a灌木林平均增幅为4.17~12.01 mg/kg,26~54a...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毛乌素沙地防护林恢复土壤无机碳累积效应与机制


研究区地理位置

土壤图,土壤,理化,防护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7与钙离子(Ca2+)、镁离子(Mg2+)、全氮、黏粒、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速效磷、速效氮和全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第二排序轴与容重、pH、全钾、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累积解释信息量达到96.56%,其中第一排序轴的解释信息量达91.58%,第二排序轴的解释信息量达4.98%,可见,第一排序轴就能敏感反映沙漠化逆转过程中植被恢复影响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图5-1不同恢复年限防护林地土壤无机碳和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冗余分析Fig.5-1Redundancyanalysis(RDA)ofsoilorganiccarbon/inorganiccarbonandenvironmentalfactorsofsand-fixedforestlandunderdifferentrecoveryyears.为明确研究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碳的影响,将无机碳和有机碳作为响应变量,12个土壤理化因子作为环境因子,对其进行冗余分析得到第一排序轴和第二排序轴的解释信息量分别为91.58%和4.98%,这两轴累积解释信息量达到96.56%,无机碳和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间关系的累积解释信息量为100%,可见,第一、二排序轴完全可以揭示无机碳和有机碳对土壤理化性质响应。


本文编号:2993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993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3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