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麦玉系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24 07:59
为揭示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铁离子的变化。田间实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CK)、秸秆1/3还田(S1)、秸秆2/3还田(S2)、秸秆全部还田(S3)。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粒径、铁离子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检测分析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总有机碳(TOC)、>2mm与2.00~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态碳(E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均随还田量增加而逐渐增加,且不同处理增加量不同,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这些有机碳的含量(P<0.05)。各处理土壤有机碳以烷基碳与烷氧基碳为主,其次是芳香碳与羰基碳,秸秆还田增加了烷氧基碳、羰基碳(易分解碳组分)含量,降低了烷基碳和芳香碳(难分解碳组分)含量,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烷氧基碳含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芳香碳含量(P<0.05)。与CK相比,...
【文章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39(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处理土壤活性碳组分DOC,EOC和MBC含量
土壤中3种形态铁离子含量呈现为游离铁(Free iron)>活性铁(Active iron)>螯合铁(Chelated iron)(图3)。3种形态铁离子均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图3 不同处理下土壤铁形态变化
不同处理下土壤铁形态变化
本文编号:2996896
【文章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39(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处理土壤活性碳组分DOC,EOC和MBC含量
土壤中3种形态铁离子含量呈现为游离铁(Free iron)>活性铁(Active iron)>螯合铁(Chelated iron)(图3)。3种形态铁离子均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图3 不同处理下土壤铁形态变化
不同处理下土壤铁形态变化
本文编号:2996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99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