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近30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与季节性冻土区土壤水分变化差异

发布时间:2021-01-30 15:48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青藏高原,是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其水源涵养作用极为重要。土壤水分作为溶质运移和能量传输的纽带,通过对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显著上升,气候变暖会引发多年冻土的退化,从而引起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同时气候变暖也会对季节性冻土区土壤水分产生影响,那么气候变暖对多年冻土区和季节性冻土区的影响到底如何,有没有差异?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的认识,也可为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缺乏长期和大规模的土壤水分现场观测数据,遥感产品因此成为地球系统模型的有用数据集。其中,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发布的气候变化倡议(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CCI)中的土壤水分产品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且在青藏高原地区有较好的适用性。为了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与季节性冻土土壤水分长时间序列的变化差异,揭示气候变化对二者的影响,本研究基于CCI土壤水分遥感产品,对其进行适用性评估与...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近30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与季节性冻土区土壤水分变化差异


技术路线图

青藏高原,地理


近30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与季节性冻土区土壤水分变化差异-10-2数据与方法2.1研究区概况2.1.1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在中国境内部分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横断山脉,横跨31个经度,东西长约2945km,南自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迄昆仑山-祁连山北侧,纵贯约13个纬度,南北宽达1532km;范围为26°00′12″N~39°46′50″N,73°18′52″E~104°46′59″E,面积约为2572.4×103km2,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8%[99],也是我国冻土分布最广的区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青藏高原主要有藏北高原、藏南谷地、藏东高山峡谷三个自然分区,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唐古拉山、等主要山脉,其地理分区如图2.1所示。图2.1青藏高原地理分区图Figure2.1GeographicalzoningoftheQTP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拥有著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重要河流的发源地,同时它也是河西走廊、新

表图,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区,青藏高原


兰州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疆地区的主要水源。主要分布有湿润/亚湿润、干旱、半干旱等气候,中亚热带、高原亚寒带、高原温带三个温度带,其中高原东南向西北部依次为湿润和亚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由东南暖湿逐渐递变为西北冷干,太阳辐射强,积温较少,气温常年偏低且温差较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稀少且寒冷干燥,自然环境恶劣。冻土广泛分布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受大陆性气候影响,气温偏低且温差较大,冻融作用强烈。青藏高原主要有森林、高寒草甸、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等植被类型。森林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南部和南缘,是我国的重要森林区之一,有少量森林分布在高原北部的昆仑山西段北翼山地和祁连山东段[54]。虽然青藏高原在全球水和能量循环中居于重要地位,但由于高原内陆高寒高海拔且干旱的恶劣自然环境,致使许多地区人迹罕至,资料匮乏。现有资料也多集中在少数的城市周边,对整个青藏高原的认知非常有限。2.1.2地面观测站点研究区各观测点的地理信息,环境条件等如表图2.2和表2.1所示。图2.2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和季节性冻土区研究点位置Figure2.2LocationofobservationsitesinpermafrostandseasonallyfrozengroundareaontheQinghai-TibetanPlateau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松嫩平原黑土区冻融期表层土壤含水量对环境因子时空变化的响应分析[J]. 王子龙,林百健,姜秋香,付强,陈伟杰,常广义.  水利水电技术. 2020(05)
[2]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特征、变化及影响[J]. 程国栋,赵林,李韧,吴晓东,盛煜,胡国杰,邹德富,金会军,李新,吴青柏.  科学通报. 2019(27)
[3]青藏高原季节冻土区土壤冻融过程水热耦合特征[J]. 戴黎聪,柯浔,张法伟,杜岩功,李以康,郭小伟,李茜,林丽,曹广民.  冰川冻土. 2020(02)
[4]Cryospheric Scienc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disciplinary system[J]. Dahe Qin,Yongjian Ding,Cunde Xiao,Shichang Kang,Jianwen Ren,Jianping Yang,Shiqiang Zhang.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8(02)
[5]青藏高原地区FY-3B微波遥感土壤水分产品适用性研究[J]. 万红,高硕,郭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4)
[6]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分布特征及其对长江中下游6、7月降水的影响[J]. 卓嘎,德吉卓玛,尼玛吉.  高原气象. 2017(03)
[7]近60年鄱阳湖水情演变特征[J]. 王然丰,李志萍,赵贵章,谭志强,李云良.  热带地理. 2017(04)
[8]1980-2012年青藏高原土壤湿度时空演变特征[J]. 石磊,杜军,周刊社,卓嘎.  冰川冻土. 2016(05)
[9]Mapping the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permafrost zone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J]. WANG Zhi-wei,WANG Qian,ZHAO Lin,WU Xiao-dong,YUE Guang-yang,ZOU De-fu,NAN Zhuo-tong,LIU Guang-yue,PANG Qiang-qiang,FANG Hong-bing,WU Tong-hua,SHI Jian-zong,JIAO Ke-qin,ZHAO Yong-hua,ZHANG Le-l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6(06)
[10]Modeling Hydrothermal Transfer Processes in Permafrost Region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J]. HU Guojie,ZHAO Lin,LI Ren,WU Tonghua,WU Xiaodong,PANG Qiangqiang,XIAO Yao,QIAO Yongping,SHI Jianz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5(06)

硕士论文
[1]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表层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D]. 路茜.甘肃农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09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09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2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