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密度对黄土塬沟头溯源侵蚀产沙和形态演化过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10 14:59
为明确根系密度对黄土塬沟壑区沟头溯源侵蚀产沙和形态演化过程的影响,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放水冲刷"试验方法,以裸地试验小区(CK)为对照,研究冰草根系密度试验小区(株行距:20 cm×20 cm,C1;15 cm×15 cm,C2;10 cm×10 cm,C3)的沟头溯源侵蚀产沙过程、沟头溯源距离、沟道下切深度及发育面积等特征。结果表明:1)与对照小区相比,草被小区(C1~C3)产沙量分别降低64.32%、70.31%、69.92%;冰草株行距为15 cm×15 cm时,减沙效益最大。2)对照小区沟头溯源侵蚀过程主要包括沟口形成、贴壁流侵蚀、跌水侵蚀和沟岸崩塌等;而草被小区沟头溯源侵蚀则由贴壁流侵蚀、跌水侵蚀和根土复合体崩塌导致,崩塌是草地沟头溯源的主要原因;各根系密度下沟头溯源距离与时间均呈极显著幂函数关系;与对照相比,草被小区沟头溯源距离缩短75.61%~78.87%。3)对照小区侵蚀沟纵断面呈阶梯形,存在缓冲平台,沟头近似矩形;草被小区则呈梯形和圆弧状。与对照相比,草被小区沟道平均下切深度加深1.64~1.92倍;沟道面积随根系密度增加而缩小,草被小区沟道面积较裸地缩小68.0...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2020,36(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小区布设
1.3 降雨强度和放水流量参数确定
1.4 试验过程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系密度对沟头溯源侵蚀产沙的影响
2.2 根系密度对沟头溯源过程的影响
2.3 根系密度对沟道下切及面积发育的影响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坡面细沟沟头溯源侵蚀的量化研究[J]. 覃超,何超,郑粉莉,韩林峰,曾创烁.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6)
[2]植被稀疏地区沟蚀变化的地面激光扫描监测与沟蚀量估算[J]. 吴立新,许志华,范松滔,王秋玲.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7(10)
[3]陕北黄土区退耕前(1976—1997)坡面切沟发育特征[J]. 陈一先,焦菊英,魏艳红,赵珩钪.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7)
[4]坡面径流类型对侵蚀产沙及水沙传递关系的影响[J]. 张乐涛,李占斌,王杉杉. 农业工程学报. 2015(20)
[5]黄土丘陵区撂荒地土壤抗冲性及相关理化性质[J]. 李强,刘国彬,许明祥,张正,孙会.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0)
[6]植物根系与边坡土体间的力学特性研究[J]. 江锋,张俊云.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8(01)
[7]Impact of hillslop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gully erosion induced sediment yield[J]. CHEN Hao & CAI Qiangguo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Cycle and Related Land Surface Processes,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6(02)
[8]黄土沟壑区不同植被对产流产沙的影响[J]. 李淼,宋孝玉,沈冰,李怀有,孟彩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9]冰草根系生长发育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J]. 吕春花,郑粉莉. 水土保持研究. 2004(04)
[10]元谋盆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对冲沟侵蚀的影响[J]. 范建容,刘淑珍,周从斌,王小丹,朱宏业,朱波. 水土保持学报. 2004(02)
硕士论文
[1]黄土塬沟头典型植被群落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D]. 王天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027545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2020,36(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小区布设
1.3 降雨强度和放水流量参数确定
1.4 试验过程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系密度对沟头溯源侵蚀产沙的影响
2.2 根系密度对沟头溯源过程的影响
2.3 根系密度对沟道下切及面积发育的影响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坡面细沟沟头溯源侵蚀的量化研究[J]. 覃超,何超,郑粉莉,韩林峰,曾创烁.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6)
[2]植被稀疏地区沟蚀变化的地面激光扫描监测与沟蚀量估算[J]. 吴立新,许志华,范松滔,王秋玲.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7(10)
[3]陕北黄土区退耕前(1976—1997)坡面切沟发育特征[J]. 陈一先,焦菊英,魏艳红,赵珩钪.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7)
[4]坡面径流类型对侵蚀产沙及水沙传递关系的影响[J]. 张乐涛,李占斌,王杉杉. 农业工程学报. 2015(20)
[5]黄土丘陵区撂荒地土壤抗冲性及相关理化性质[J]. 李强,刘国彬,许明祥,张正,孙会.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0)
[6]植物根系与边坡土体间的力学特性研究[J]. 江锋,张俊云.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8(01)
[7]Impact of hillslop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gully erosion induced sediment yield[J]. CHEN Hao & CAI Qiangguo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Cycle and Related Land Surface Processes,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6(02)
[8]黄土沟壑区不同植被对产流产沙的影响[J]. 李淼,宋孝玉,沈冰,李怀有,孟彩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9]冰草根系生长发育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J]. 吕春花,郑粉莉. 水土保持研究. 2004(04)
[10]元谋盆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对冲沟侵蚀的影响[J]. 范建容,刘淑珍,周从斌,王小丹,朱宏业,朱波. 水土保持学报. 2004(02)
硕士论文
[1]黄土塬沟头典型植被群落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D]. 王天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027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2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