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种植密度的夏季填闲作物对设施土壤磷素形态及其迁移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12 23:36
  集约化设施土壤磷素积累日益严重,导致土壤磷素环境风险增大。为减轻设施土壤磷素积累,在设施菜田休闲期选用短时期内生物量大、深根系的鲜食糯玉米和饲用甜高粱为供试材料,分别设计了3个不同种植密度,即糯玉米6.75万(NY1),10.50万(NY2),13.50万(NY3)株/hm2,饲用甜高粱10.50万(TG1),15.00万(TG2),21.00万(TG3)株/hm2,研究填闲作物磷素吸收量及其对设施土壤磷素含量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提高,2种填闲作物总生物量和总吸磷量均先增后减,饲用甜高粱处理中TG2处理吸磷量最多,为150.03 kg/hm2,糯玉米处理中NY2,吸磷量最高,为128.80 kg/hm2。填闲糯玉米各处理和甜高粱TG1、TG2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表层总磷含量,分别降低15.2%~19.7%和10.7%~10.9%,2种填闲作物种植处理土壤表层水溶性磷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8.4%~41.0%和16.2%~26.1%,且NY2、NY3、TG1、TG2处理对阻控下层土壤水... 

【文章来源】:华北农学报. 2020,35(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种植密度的夏季填闲作物对设施土壤磷素形态及其迁移性的影响


不同处理填闲作物种植前后设施表层土壤总磷含量

有效磷,作物,土层,水溶性


填闲糯玉米不同密度种植后,在西兰花定植半个月时土壤有效磷较定植前有所增加,且NY2和NY3处理达到显著水平,但各密度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定植一个月后NY2、NY3处理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NY1处理,可能是土壤缓效态磷释放和有机磷矿化引起的。NY1和NY2处理水溶性磷含量各时期间没有显著变化,NY3处理各时期较前一时期均有显著增加,且定植一个月后水溶性磷含量NY3处理显著高于NY1处理。填闲饲用甜高粱不同密度种植后,TG1和TG2处理各时期间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TG3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各时期较前一时期均有显著降低,水溶性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说明TG3处理能降低后茬初期土壤磷素环境风险。在定植一个月后,TG1处理水溶性磷含量显著低于TG3处理,但TG2处理与TG3没有显著差异,说明TG2、TG3处理土壤水溶性磷含量相对较高,有利于西兰花后期生长(表3)。图3 不同处理填闲作物种植前后各土层水溶性磷含量

作物,土层,水溶性,有效磷


不同处理填闲作物种植前后各土层水溶性磷含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不同夏填闲作物及种植密度的设施土壤磷素吸收与淋失阻控研究[J]. 裴志强,卢树昌,侯琨,张宇,王素君.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9(04)
[2]长期施肥对设施菜田土壤氮、磷时空变化及流失风险的影响[J]. 石宁,李彦,井永苹,薄录吉,张英鹏,孙明,仲子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1)
[3]甜高粱根际溶磷菌溶磷能力及菌株特性研究[J]. 雷学军,吴毅,黄馨,蔡建波,李卓,吴林世.  草业学报. 2014(06)
[4]基于减少土壤硝态氮淋失的作物搭配种植模式研究进展[J]. 谭德水,江丽华,谭淑樱,徐钰,魏建林,刘兆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02)
[5]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杨楠,丁玉川,焦晓燕,王劲松,董二伟,王立革,武萍.  农学学报. 2013(07)
[6]密度及氮、磷、钾配比对甜高粱生物产量和茎秆含糖锤度的影响[J]. 王艳秋,邹剑秋,张志鹏,朱凯,张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6)
[7]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李勇军,曹庆军,拉民,王成双,罗利红,王洪预,崔金虎,王一鸣.  玉米科学. 2012(03)
[8]灌溉水平对土塿磷素淋失的影响[J]. 项大力,杨学云,孙本华,张树兰,古巧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01)
[9]不同行株距种植对甜高粱生物量和茎秆汁液锤度的影响[J]. 于永静,郭兴强,谢光辉,杨树军,牛灵安,吕润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9(05)
[10]玉米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研究[J]. 刘晶淼,安顺清,廖荣伟,任三学,梁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03)

博士论文
[1]夏季填闲作物种植对设施菜田土壤氮素转化及淋洗的影响[D]. 康凌云.中国农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填闲作物种植减少设施菜地土壤氮素淋洗及其机制研究[D]. 王芝义.兰州大学 2011
[2]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及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 戴志刚.华中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31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31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7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