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黄褐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24 13:11
黄褐土因土质粘重,结构紧实僵硬,胀缩性强,耕性和通透性差,土壤不耐旱涝,存在耕作障碍,作物产量不高不稳,但黄褐土分布区的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土体深厚,酸碱度适中,宜种性广,具有高的生产潜能,因此,对黄褐土进行培肥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不同有机物料对黄褐土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具有不同的提升效果,但是从土壤微生物方面视角来看此种提升效应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黄褐土有机培肥的前提下,通过不同施肥处理,包括有机物替代化学氮肥以及与生物炭的配施,研究黄褐土土壤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及产量在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变化情况,为黄褐土障碍消减和粮食稳产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有机物料和生物炭对小麦各生育期脲酶活性产生促进作用。在小麦越冬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四个生育期内,土壤脲酶活性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在小麦各主要生育期(拔节期除外),添加生物炭能够促进土壤脲酶活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与NPK处理相比,NPKB处理和NPKS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提升了-4.34%24.67%和3.76%14.23%...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1.文献综述
1.1 生物炭的在农业中的应用
1.1.1 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1.1.2 生物炭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1.3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1.4 生物炭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2 有机肥在农业中的应用
1.2.1 有机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2.2 有机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2.3 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2.4 有机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3 秸秆还田在农业中的应用
1.3.1 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3.2 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3.3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3.4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2.引言
3.材料方法
3.1 试验地概要
3.2 试验设计
3.3 技术路线
3.4 样品采集
3.5 测试指标及方法
3.5.1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3.5.2 土壤磷脂脂肪酸分析
3.5.3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
3.6 数据处理与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4.2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3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4.3.1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4.3.2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4.3.3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4.3.4 不同处理对成熟期土壤全氮的影响
4.4 不同处理对成熟期小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4.5 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5.讨论
5.1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2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3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养分的影响
5.4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5.5 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6.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提高红枣产量[J]. 袁晶晶,同延安,卢绍辉,袁国军.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3)
[2]生物炭对人工湿地植物根系形态特征及净化能力的影响[J]. 徐德福,潘潜澄,李映雪,陈晓艺,王佳俊,周磊. 环境科学. 2018(07)
[3]生物炭基肥和水分胁迫对花生产量、耗水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王淑君,夏桂敏,李永发,王玮志,迟道才,陈涛涛.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6)
[4]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水稻土碳氮转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李娜,范树茂,陈梦凡,于庆,罗培宇,杨劲峰,兰宇,韩晓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7(04)
[5]长期施有机肥对耕地棕壤团聚体及钙素分布的影响[J]. 张大庚,王觊琼,栗杰,刘慧,李双异,汪景宽.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4)
[6]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J]. 吕真真,吴向东,侯红乾,冀建华,刘秀梅,刘益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4)
[7]生物炭影响作物生长及其与化肥混施的增效机制研究进展[J]. 刘悦,黎子涵,邹博,孙圣仪,郭鉴增,孙彩霞.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3)
[8]浅谈肥料企业如何面对化肥零增长[J]. 王希君. 化工管理. 2016(34)
[9]减量施氮对雨养区春玉米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影响[J]. 吴得峰,姜继韶,孙棋棋,王蕊,李如剑,王志齐,刘洪星,崔全红,郭胜利,党廷辉,巨晓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6)
[10]杉木凋落物及其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雷海迪,尹云锋,刘岩,万晓华,马红亮,高人,杨玉盛. 土壤学报. 2016(03)
博士论文
[1]生物炭对旱作春玉米农田水氮运移、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 肖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长期施肥下稻麦轮作体系土壤团聚体碳氮转化特征[D]. 张倩.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3]生物炭施用对东北黑土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姚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7
[4]秸秆还田与减量施氮对土壤固碳、培肥和农田可持续生产的影响[D]. 李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5]生物黑炭抑制稻麦对污染土壤中Cd/Pb吸收的试验研究[D]. 崔立强.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不同材质生物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李姝航.沈阳农业大学 2017
[2]有机肥配施氮肥条件下设施菜地硝化菌群多样性研究[D]. 李猛.沈阳农业大学 2017
[3]秸秆还田及氮肥运筹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氮素利用的调控[D]. 韩明明.山东农业大学 2017
[4]长期施肥对设施土壤钾空间分布和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 李晓明.沈阳农业大学 2016
[5]施用畜禽粪肥对农田栽参土壤团聚体养分与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D]. 高纪超.吉林农业大学 2016
[6]覆膜和灌溉对不同秸秆还田后腐解率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D]. 康慧玲.甘肃农业大学 2016
[7]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D]. 张立超.甘肃农业大学 2016
[8]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黄褐土理化性状和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D]. 朱刘兵.河南农业大学 2015
[9]生物炭与有机物料配施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理化特征的影响[D]. 侯晓娜.河南农业大学 2015
[10]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战厚强.东北农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49421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1.文献综述
1.1 生物炭的在农业中的应用
1.1.1 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1.1.2 生物炭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1.3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1.4 生物炭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2 有机肥在农业中的应用
1.2.1 有机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2.2 有机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2.3 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2.4 有机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3 秸秆还田在农业中的应用
1.3.1 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3.2 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3.3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3.4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2.引言
3.材料方法
3.1 试验地概要
3.2 试验设计
3.3 技术路线
3.4 样品采集
3.5 测试指标及方法
3.5.1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3.5.2 土壤磷脂脂肪酸分析
3.5.3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
3.6 数据处理与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4.2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3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4.3.1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4.3.2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4.3.3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4.3.4 不同处理对成熟期土壤全氮的影响
4.4 不同处理对成熟期小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4.5 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5.讨论
5.1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2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3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土壤养分的影响
5.4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内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5.5 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6.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提高红枣产量[J]. 袁晶晶,同延安,卢绍辉,袁国军.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3)
[2]生物炭对人工湿地植物根系形态特征及净化能力的影响[J]. 徐德福,潘潜澄,李映雪,陈晓艺,王佳俊,周磊. 环境科学. 2018(07)
[3]生物炭基肥和水分胁迫对花生产量、耗水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王淑君,夏桂敏,李永发,王玮志,迟道才,陈涛涛.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6)
[4]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水稻土碳氮转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李娜,范树茂,陈梦凡,于庆,罗培宇,杨劲峰,兰宇,韩晓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7(04)
[5]长期施有机肥对耕地棕壤团聚体及钙素分布的影响[J]. 张大庚,王觊琼,栗杰,刘慧,李双异,汪景宽.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4)
[6]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双季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J]. 吕真真,吴向东,侯红乾,冀建华,刘秀梅,刘益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4)
[7]生物炭影响作物生长及其与化肥混施的增效机制研究进展[J]. 刘悦,黎子涵,邹博,孙圣仪,郭鉴增,孙彩霞.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3)
[8]浅谈肥料企业如何面对化肥零增长[J]. 王希君. 化工管理. 2016(34)
[9]减量施氮对雨养区春玉米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影响[J]. 吴得峰,姜继韶,孙棋棋,王蕊,李如剑,王志齐,刘洪星,崔全红,郭胜利,党廷辉,巨晓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6)
[10]杉木凋落物及其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雷海迪,尹云锋,刘岩,万晓华,马红亮,高人,杨玉盛. 土壤学报. 2016(03)
博士论文
[1]生物炭对旱作春玉米农田水氮运移、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 肖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长期施肥下稻麦轮作体系土壤团聚体碳氮转化特征[D]. 张倩.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3]生物炭施用对东北黑土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姚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7
[4]秸秆还田与减量施氮对土壤固碳、培肥和农田可持续生产的影响[D]. 李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5]生物黑炭抑制稻麦对污染土壤中Cd/Pb吸收的试验研究[D]. 崔立强.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不同材质生物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李姝航.沈阳农业大学 2017
[2]有机肥配施氮肥条件下设施菜地硝化菌群多样性研究[D]. 李猛.沈阳农业大学 2017
[3]秸秆还田及氮肥运筹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氮素利用的调控[D]. 韩明明.山东农业大学 2017
[4]长期施肥对设施土壤钾空间分布和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 李晓明.沈阳农业大学 2016
[5]施用畜禽粪肥对农田栽参土壤团聚体养分与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D]. 高纪超.吉林农业大学 2016
[6]覆膜和灌溉对不同秸秆还田后腐解率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D]. 康慧玲.甘肃农业大学 2016
[7]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D]. 张立超.甘肃农业大学 2016
[8]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黄褐土理化性状和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D]. 朱刘兵.河南农业大学 2015
[9]生物炭与有机物料配施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理化特征的影响[D]. 侯晓娜.河南农业大学 2015
[10]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战厚强.东北农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49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49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