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代次桉树人工林林分生长状况及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7 17:05
近年来,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大面积推广,特别是桉树单一树种单一无性系的大面积造林,使得耕作、抚育方式以及多代次连续性经营对林地立地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成为了社会焦点,特别是桉树人工林多代次可持续经营发展。本文采用时空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广西横县地区桉树植苗林、2代林和3代林的生长特征、生物量及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差异,分别以标准样地调查法调查分析了不同代次桉树生长情况、收获法对林分生物量进行分析、土壤剖面法加上实验室分析法探讨3种不同连栽代次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代次桉树林分平均胸径以2代林最大(13.8cm),其次是1代林(12.Ocm),3代林最小(11.3cm);平均树高以2代林最大(20.7m),其次是1代林(18.1m),3代林最小(16.0m);出材量以2代林最高(11.48 m3/亩),其次是3代林(8.5 51m3/亩),1代林最小(8.31m3/亩);按树人工林连续代次栽培并未出现衰退现象。不同连栽代次桉树人工林胸径变异系数在0.205~0.246之间,其中以2代桉树人工林的变异系数最低(0.205),其次是1代林(0.242),最后...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一1技术路线图??Fig?1-1?Scheme?of?research??
系到桉树人工林经营的收益问题,而出材量指标与胸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指标关系??密切。通过对不同林分的样方调查数据,测算不同人工林活立木出材量情况,结果(见??图3-5)显示:南宁树木园桉树人工林出材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2代林最高??(11.48m3/亩),其次是3代林(8.51m3/亩),1代林最小(8.31m3/亩)。2代和3??代人工林平均树高较1代植苗林平均出材量分别提高了?38.45%和2.41%。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代林出材量显著高于1代林。研究中发现,3代人工林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都略低于1代林,而林分的出材量却比1代林稍高,原因是3代桉树人工林分??密度要高于1代人工林,桉树人工林经营萌芽林采取每伐桩保留2株的方式保证林分??的密度,从而提高林分的出材量。??10??
对于人工林而言,林分整齐与否也是林分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林分胸径、树高??和材积3个指标当中以胸径生长指标测量较为容易且准确度较高,所以本研究采用胸??径变异系数来衡量不同代次桉树人工林林分的分化情况。分析结果(见图3-6)表明:??桉树人工林胸径变异系数都比较低,胸径变异系数在0.205?0.246之间,其中以2??代桉树人工林的变异系数最低(0.205),其次是1代林(0.242),最后是3代林(0.246)。??1代林和3代林胸径变异系数差别较小。从3个不同代次桉树人工林胸径生长和胸径??变异系数之间的关联中可以看出,变异系数的大小与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呈负相关,??林分胸径越大,林子的分化程度就相对较小,林分生长就相对均匀。另外,从林分生??长均与度指标变异系数的大小与林分出材量之间的关联也能够看出,林分变异系数越??小,林木生长越均匀,越有利于桉树人工林材积的累积。??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碳储量及分配格局[J]. 文丽,王克林,曾馥平,彭晚霞,杜虎,李莎莎,宋同清. 西北植物学报. 2014(08)
[2]红壤区桉树人工林炼山后土壤肥力变化及其生态评价[J]. 杨尚东,吴俊,谭宏伟,刘永贤,熊柳梅,周柳强,谢如林,黄国勤,赵其国. 生态学报. 2013(24)
[3]30个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碳储量分析[J]. 王楚彪,刘丽婷,莫晓勇. 林业科学研究. 2013(05)
[4]短轮伐经营对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积蓄的潜在影响[J]. 邓力,李况,吴庆标,莫德祥.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9)
[5]柳州市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J]. 陶玉华,冯金朝,马麟英,曹书阁,隆卫革,郭耆.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7)
[6]柳州市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J]. 陶玉华,隆卫革,马麟英,曹书阁,向达永,郭耆. 广东农业科学. 2011(22)
[7]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变化[J]. 梁关锋,王纪杰,俞元春,陈容,崔晓晓,王维,周垂帆. 贵州农业科学. 2011(09)
[8]连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联分析[J]. 叶绍明,温远光,杨梅,梁宏温. 水土保持学报. 2010(04)
[9]桉树人工林冠层、凋落物及土壤水文生态效应[J]. 时忠杰,张宁南,何常清,邱志军,徐大平,高吉喜,胡哲森. 生态学报. 2010(07)
[10]连栽措施对桉树人工林结构及持水性能的影响[J]. 韩艺师,魏彦昌,欧阳志云,曹云. 生态学报. 2008(09)
博士论文
[1]连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长期实验研究[D]. 温远光.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54540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一1技术路线图??Fig?1-1?Scheme?of?research??
系到桉树人工林经营的收益问题,而出材量指标与胸径生长量和树高生长量指标关系??密切。通过对不同林分的样方调查数据,测算不同人工林活立木出材量情况,结果(见??图3-5)显示:南宁树木园桉树人工林出材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2代林最高??(11.48m3/亩),其次是3代林(8.51m3/亩),1代林最小(8.31m3/亩)。2代和3??代人工林平均树高较1代植苗林平均出材量分别提高了?38.45%和2.41%。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代林出材量显著高于1代林。研究中发现,3代人工林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都略低于1代林,而林分的出材量却比1代林稍高,原因是3代桉树人工林分??密度要高于1代人工林,桉树人工林经营萌芽林采取每伐桩保留2株的方式保证林分??的密度,从而提高林分的出材量。??10??
对于人工林而言,林分整齐与否也是林分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林分胸径、树高??和材积3个指标当中以胸径生长指标测量较为容易且准确度较高,所以本研究采用胸??径变异系数来衡量不同代次桉树人工林林分的分化情况。分析结果(见图3-6)表明:??桉树人工林胸径变异系数都比较低,胸径变异系数在0.205?0.246之间,其中以2??代桉树人工林的变异系数最低(0.205),其次是1代林(0.242),最后是3代林(0.246)。??1代林和3代林胸径变异系数差别较小。从3个不同代次桉树人工林胸径生长和胸径??变异系数之间的关联中可以看出,变异系数的大小与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呈负相关,??林分胸径越大,林子的分化程度就相对较小,林分生长就相对均匀。另外,从林分生??长均与度指标变异系数的大小与林分出材量之间的关联也能够看出,林分变异系数越??小,林木生长越均匀,越有利于桉树人工林材积的累积。??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碳储量及分配格局[J]. 文丽,王克林,曾馥平,彭晚霞,杜虎,李莎莎,宋同清. 西北植物学报. 2014(08)
[2]红壤区桉树人工林炼山后土壤肥力变化及其生态评价[J]. 杨尚东,吴俊,谭宏伟,刘永贤,熊柳梅,周柳强,谢如林,黄国勤,赵其国. 生态学报. 2013(24)
[3]30个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碳储量分析[J]. 王楚彪,刘丽婷,莫晓勇. 林业科学研究. 2013(05)
[4]短轮伐经营对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积蓄的潜在影响[J]. 邓力,李况,吴庆标,莫德祥.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9)
[5]柳州市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J]. 陶玉华,冯金朝,马麟英,曹书阁,隆卫革,郭耆.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7)
[6]柳州市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J]. 陶玉华,隆卫革,马麟英,曹书阁,向达永,郭耆. 广东农业科学. 2011(22)
[7]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变化[J]. 梁关锋,王纪杰,俞元春,陈容,崔晓晓,王维,周垂帆. 贵州农业科学. 2011(09)
[8]连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联分析[J]. 叶绍明,温远光,杨梅,梁宏温. 水土保持学报. 2010(04)
[9]桉树人工林冠层、凋落物及土壤水文生态效应[J]. 时忠杰,张宁南,何常清,邱志军,徐大平,高吉喜,胡哲森. 生态学报. 2010(07)
[10]连栽措施对桉树人工林结构及持水性能的影响[J]. 韩艺师,魏彦昌,欧阳志云,曹云. 生态学报. 2008(09)
博士论文
[1]连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长期实验研究[D]. 温远光.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54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5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