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与地膜覆盖方式对咸淡交替灌溉模式下水盐调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01 09:41
为探明秸秆与地膜覆盖方式对咸淡交替灌溉模式下水盐调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内蒙古河套灌域轻度盐碱地地区玉米种植的耦合技术。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已有优化的咸淡交替灌溉模式下地膜覆盖(H1)、上膜上秸(地膜覆盖+秸秆表覆)(H2)、上膜下秸(地膜覆盖+秸秆深埋)(H3)、对照(无覆膜无秸秆)(CK)4种处理对玉米生长效应和水盐运移机理的影响。结果显示:1)H1、H2、H3处理的玉米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分别比CK提高了5.39%、14.48%、16.50%,H2处理提高了玉米生育前期的生长指标,H3处理提高了玉米生育后期的生长指标,但H3比H2处理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高;2)咸淡水交替灌溉节约淡水资源,秸秆隔层与地膜覆盖减少了水分散失,提高了土壤含水率,20~40 cm土层H3处理的含水率最高且比CK增加了7.13...
【文章来源】: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处理土壤含水率的变化
60~100 cm土层中,各处理土壤含盐量和0~40 cm土层含盐量相反;各处理均是苗期土壤含盐量最低,成熟期土壤含盐量最高,土壤含盐量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呈增加趋势,整体表现为H3>CK>H1>H2处理;一水后土壤含盐量显著降低,各处理无显著差异;二水前土壤含盐量偏高,但在二水后土壤盐分没有显著降低,说明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使土壤含盐量增加;三水前达到峰值,三水后又降低,说明渠水灌溉达到盐分淋洗的目的;在60~80 cm土层,H3处理在40 cm处埋设秸秆间接影响了60~80 cm土层的含盐量,这可能由于盐分随着土壤水分的运移向表层聚集,但秸秆减缓了土壤的蒸发,阻挡了盐分的上升,同时秸秆埋深以下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低,所以在1 m土深中60~80 cm土层含盐量最高;CK处理土壤含盐量整体偏高,说明随着温度的增高,没有表层覆盖土壤蒸发强度加大,土壤盐分随水分蒸发上升,使得各个处理在玉米生长后期土壤含盐量偏高,而80~100 cm土层是“中水区”盐分存在淋洗现象,从而各处理土壤含盐量基本和表层土壤含盐量一致,并且在玉米收获期各土层不同处理的土壤含盐量基本趋于一致。2.2 咸淡交替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与覆膜技术对玉米生长效应的影响
玉米茎粗的整体变化趋势和玉米株高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苗期时H2处理玉米茎粗最大(1.30 cm)且与其他3个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H1、H2、H3处理比CK处理茎粗分别大22.22%、44.44%、11.11%;拔节期H3处理增长较快且与CK处理有显著差异;而抽雄期与灌浆期玉米增长趋势相同,各个处理与CK有显著差异,H3处理茎粗最大,长势突出,且增长较快,玉米抽雄期茎粗长势基本稳定,H3处理比H1、H2、CK处理在抽雄期分别增长12.9%、6.1%、16.7%;玉米成熟期时,茎粗停止变化,但H3处理茎粗总体保持最粗。叶片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非常重要的器官,其大小是衡量玉米籽粒产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同处理玉米叶面积从苗期至抽雄期增加迅速,而灌浆期与成熟期玉米叶面积指数降低,但总体表现趋势为H3>H2>H1>CK处理(P<0.05)。玉米苗期时,H2处理增长最快,其次为H1处理,但各个处理都与CK处理有显著差异;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变化和同时期玉米株高变化趋势相同,H1、H2、H3处理比CK处理分别增加41.89%、23.78%、50.21%;抽雄期时,H2和H3处理无显著差异,比CK处理分别增加7.96%、15.61%;玉米生长后期,叶面积指数降低,但H3处理总体始终保持最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葫芦微咸水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对产量影响的预测模型[J]. 郭向红,毕远杰,孙西欢,马娟娟,孔晓燕.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8)
[2]腐植酸类物质的施用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J]. 王倩姿,王玉,孙志梅,刘佳,牛劭斌,薛澄,马文奇.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4)
[3]淮北平原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 崔晨韵,朱永华,吕海深. 水电能源科学. 2018(12)
[4]膜下滴灌棉田生物改良盐碱地效果研究[J]. 张艳超,史文娟,马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6)
[5]不同覆盖对免耕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于贤磊,窦超银,孟维忠,陈伟,延玮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6)
[6]不同耕作方式下新复垦区春玉米试验研究[J]. 张瑜,冯绍元,苏童,仲昭易,王娟. 灌溉排水学报. 2018(08)
[7]盐碱地水盐调控研究[J]. 孙宏勇,刘小京,张喜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10)
[8]次降雨事件下雨养区典型小流域土壤水分运移规律[J]. 马田田,柯浩成,李占斌,李鹏,肖列,张洋,汤珊珊,郑淋峰,苏远逸,白璐璐.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9]地膜降解特征对土壤水热效应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唐文雪,马忠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01)
[10]耕作及秸秆还田对辽南地区土壤水分及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战秀梅,宋涛,冯小杰,王雪鑫,徐晓楠,刘小虎,韩晓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7(06)
博士论文
[1]“上膜下秸”调控河套灌区盐渍土水盐运移过程与机理[D]. 赵永敢.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硕士论文
[1]耕作覆盖方式对旱作大豆产量及土壤水热效应影响的研究[D]. 杨水源.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2]盐渍化灌区枸杞咸淡水轮灌模式试验研究[D]. 苏瑞东.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57301
【文章来源】: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处理土壤含水率的变化
60~100 cm土层中,各处理土壤含盐量和0~40 cm土层含盐量相反;各处理均是苗期土壤含盐量最低,成熟期土壤含盐量最高,土壤含盐量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呈增加趋势,整体表现为H3>CK>H1>H2处理;一水后土壤含盐量显著降低,各处理无显著差异;二水前土壤含盐量偏高,但在二水后土壤盐分没有显著降低,说明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使土壤含盐量增加;三水前达到峰值,三水后又降低,说明渠水灌溉达到盐分淋洗的目的;在60~80 cm土层,H3处理在40 cm处埋设秸秆间接影响了60~80 cm土层的含盐量,这可能由于盐分随着土壤水分的运移向表层聚集,但秸秆减缓了土壤的蒸发,阻挡了盐分的上升,同时秸秆埋深以下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低,所以在1 m土深中60~80 cm土层含盐量最高;CK处理土壤含盐量整体偏高,说明随着温度的增高,没有表层覆盖土壤蒸发强度加大,土壤盐分随水分蒸发上升,使得各个处理在玉米生长后期土壤含盐量偏高,而80~100 cm土层是“中水区”盐分存在淋洗现象,从而各处理土壤含盐量基本和表层土壤含盐量一致,并且在玉米收获期各土层不同处理的土壤含盐量基本趋于一致。2.2 咸淡交替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与覆膜技术对玉米生长效应的影响
玉米茎粗的整体变化趋势和玉米株高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苗期时H2处理玉米茎粗最大(1.30 cm)且与其他3个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H1、H2、H3处理比CK处理茎粗分别大22.22%、44.44%、11.11%;拔节期H3处理增长较快且与CK处理有显著差异;而抽雄期与灌浆期玉米增长趋势相同,各个处理与CK有显著差异,H3处理茎粗最大,长势突出,且增长较快,玉米抽雄期茎粗长势基本稳定,H3处理比H1、H2、CK处理在抽雄期分别增长12.9%、6.1%、16.7%;玉米成熟期时,茎粗停止变化,但H3处理茎粗总体保持最粗。叶片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非常重要的器官,其大小是衡量玉米籽粒产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同处理玉米叶面积从苗期至抽雄期增加迅速,而灌浆期与成熟期玉米叶面积指数降低,但总体表现趋势为H3>H2>H1>CK处理(P<0.05)。玉米苗期时,H2处理增长最快,其次为H1处理,但各个处理都与CK处理有显著差异;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变化和同时期玉米株高变化趋势相同,H1、H2、H3处理比CK处理分别增加41.89%、23.78%、50.21%;抽雄期时,H2和H3处理无显著差异,比CK处理分别增加7.96%、15.61%;玉米生长后期,叶面积指数降低,但H3处理总体始终保持最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葫芦微咸水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对产量影响的预测模型[J]. 郭向红,毕远杰,孙西欢,马娟娟,孔晓燕.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8)
[2]腐植酸类物质的施用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J]. 王倩姿,王玉,孙志梅,刘佳,牛劭斌,薛澄,马文奇.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4)
[3]淮北平原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 崔晨韵,朱永华,吕海深. 水电能源科学. 2018(12)
[4]膜下滴灌棉田生物改良盐碱地效果研究[J]. 张艳超,史文娟,马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6)
[5]不同覆盖对免耕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于贤磊,窦超银,孟维忠,陈伟,延玮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6)
[6]不同耕作方式下新复垦区春玉米试验研究[J]. 张瑜,冯绍元,苏童,仲昭易,王娟. 灌溉排水学报. 2018(08)
[7]盐碱地水盐调控研究[J]. 孙宏勇,刘小京,张喜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10)
[8]次降雨事件下雨养区典型小流域土壤水分运移规律[J]. 马田田,柯浩成,李占斌,李鹏,肖列,张洋,汤珊珊,郑淋峰,苏远逸,白璐璐.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9]地膜降解特征对土壤水热效应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唐文雪,马忠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01)
[10]耕作及秸秆还田对辽南地区土壤水分及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战秀梅,宋涛,冯小杰,王雪鑫,徐晓楠,刘小虎,韩晓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7(06)
博士论文
[1]“上膜下秸”调控河套灌区盐渍土水盐运移过程与机理[D]. 赵永敢.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硕士论文
[1]耕作覆盖方式对旱作大豆产量及土壤水热效应影响的研究[D]. 杨水源.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2]盐渍化灌区枸杞咸淡水轮灌模式试验研究[D]. 苏瑞东.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57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5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