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土细菌及真菌群落对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秸秆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1-03-03 04:40
为了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秸秆对华北麦玉轮作田潮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在天津市宁河区试验基地开展田间定位施肥试验,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5种施肥模式(单施化肥处理, F;化肥减施处理, FR;化肥减量与秸秆配施处理, FRS;化肥减量与有机肥配施处理, FRO;化肥减量与有机肥和秸秆配施处理, FROS)下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结构差异,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探究不同施肥处理下驱动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化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 FRO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SOM含量. FROS处理的TP含量显著高于FRS处理,增加了13.33%. FRO和FROS处理AP含量较其它处理显著增加, NH+4-N含量显著高于化肥处理(F和FR).各施肥处理土壤中优势细菌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优势真菌门类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FRO)的基础上添加秸秆...
【文章来源】:环境科学. 2020,41(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设计
1.2 土壤样品采集
1.3 试验方法
1.3.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1.3.2 土壤DNA提取和PCR扩增
1.3.3 Illumina 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3.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2.2 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的变化
2.3 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
2.4 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 不同施肥处理对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3.3 不同施肥处理对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4 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麦秸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J]. 王宁,罗佳琳,赵亚慧,李勇,于建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1)
[2]免耕覆盖及有机肥施用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J]. 王小玲,马琨,伏云珍,汪志琴,安嫄嫄.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3)
[3]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对有机与无机培肥措施的响应[J]. 马晓英,马琨,周艳,冶秀香,杨金娟,牛红霞,马玲. 西北农业学报. 2019(10)
[4]不同发酵茶中优势真菌的分离鉴定及产消化酶活性比较[J]. 唐万达,黄振东,万晴,杨琳,李欣,刘欣,徐丛武,张瑞玲,张忠.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9(10)
[5]应用噬菌体控制假单胞菌的研究进展[J]. 刘婷,温慧,满都拉,陈忠军,孙子羽.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06)
[6]不同施肥方式对酸性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J]. 季凌飞,倪康,马立锋,陈兆杰,赵远艳,阮建云,郭世伟. 生态学报. 2018(22)
[7]黑土细菌及真菌群落对长期施肥响应的差异及其驱动因素[J]. 王慧颖,徐明岗,周宝库,马想,段英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18(05)
[8]不同轮作制下长期施肥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J]. 蔡艳,郝明德,臧逸飞,何晓雁,张丽琼. 核农学报. 2015(02)
[9]基于秸秆还田的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施肥效应及其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J]. 刘盼盼,周毅,付光玺,高祥,张平,张磊,汪建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4(05)
[10]有机肥和化肥长期施用对土壤活性有机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 宋震震,李絮花,李娟,林治安,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3)
博士论文
[1]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特性的影响[D]. 荣勤雷.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2]毛壳科Chaetomiaceae真菌多基因系统演化及分类鉴定研究[D]. 郭云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施肥处理对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影响[D]. 张婷.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
[2]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D]. 王霞.华中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60622
【文章来源】:环境科学. 2020,41(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设计
1.2 土壤样品采集
1.3 试验方法
1.3.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1.3.2 土壤DNA提取和PCR扩增
1.3.3 Illumina 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3.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2.2 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的变化
2.3 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
2.4 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 不同施肥处理对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3.3 不同施肥处理对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4 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麦秸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J]. 王宁,罗佳琳,赵亚慧,李勇,于建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1)
[2]免耕覆盖及有机肥施用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J]. 王小玲,马琨,伏云珍,汪志琴,安嫄嫄.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3)
[3]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对有机与无机培肥措施的响应[J]. 马晓英,马琨,周艳,冶秀香,杨金娟,牛红霞,马玲. 西北农业学报. 2019(10)
[4]不同发酵茶中优势真菌的分离鉴定及产消化酶活性比较[J]. 唐万达,黄振东,万晴,杨琳,李欣,刘欣,徐丛武,张瑞玲,张忠.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9(10)
[5]应用噬菌体控制假单胞菌的研究进展[J]. 刘婷,温慧,满都拉,陈忠军,孙子羽.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06)
[6]不同施肥方式对酸性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J]. 季凌飞,倪康,马立锋,陈兆杰,赵远艳,阮建云,郭世伟. 生态学报. 2018(22)
[7]黑土细菌及真菌群落对长期施肥响应的差异及其驱动因素[J]. 王慧颖,徐明岗,周宝库,马想,段英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18(05)
[8]不同轮作制下长期施肥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J]. 蔡艳,郝明德,臧逸飞,何晓雁,张丽琼. 核农学报. 2015(02)
[9]基于秸秆还田的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施肥效应及其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J]. 刘盼盼,周毅,付光玺,高祥,张平,张磊,汪建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4(05)
[10]有机肥和化肥长期施用对土壤活性有机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 宋震震,李絮花,李娟,林治安,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3)
博士论文
[1]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特性的影响[D]. 荣勤雷.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2]毛壳科Chaetomiaceae真菌多基因系统演化及分类鉴定研究[D]. 郭云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施肥处理对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影响[D]. 张婷.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
[2]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D]. 王霞.华中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60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60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