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壤侵蚀区芒萁的散布特征及土壤肥力响应 ——以朱溪小流域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07 04:29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大面积的严重退化生态系统。散布是生物离开其出生地向外扩散的过程。草本植物在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取决于其散布的方式、速度、格局等,而草本植物散布的最重要因素则是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地学环境。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为里白科芒萁属的多年生常绿蕨类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朝鲜南部以及日本,其耐旱、耐贫瘠、喜阳、喜酸性土壤,繁殖力极强,具有蔓延生长的特性。只要生境适宜即可通过孢子进行侵入并散布,是我国南方红壤侵蚀区的一种很好的保持水土的草本植物。本研究以南方红壤侵蚀区的典型代表朱溪小流域为研究区,以芒萁为研究对象,以侵蚀坡面的微斑块为研究单元,在野外采样与室内化验相结合的基础上获取大量基础数据,通过测量芒萁生长及周边环境高精度微地形,运用GIS技术、SPSS软件,分析了地形坡位对芒萁散布的影响,芒萁生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芒萁土壤肥力响应,上述研究成果可为深入认识芒萁的水土保持作用、制定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以及提升我国南方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1)通过测量坡面的高...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
首先,基于图1-2研究坡面的测量点,利用所测得的微地形数据在ArcGIS9.3中生成坡面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见图2-1)。然后基于DEM,在TopographicPosition Index Tools工具输入表2-1的参数,即可将研究坡面分为沟底、下坡、平坡、中坡、上坡和沟脊六类(见图2-2)。将坡位图与芒萁斑块图(见图2-3)相叠加,即可得到各坡位中芒萁的分布情况(见图2-4)。+ 巍+— m■ m I_一 Vy 40 25 5 10 0 2.5 5 10 ?4..;图2-1研究坡面DEM 图2-2坡位分类图Fig.2-1 DEM of research slope surface Fig.2-2 Figure of slope position classification-18-
Position Index Tools工具输入表2-1的参数,即可将研究坡面分为沟底、下坡、平坡、中坡、上坡和沟脊六类(见图2-2)。将坡位图与芒萁斑块图(见图2-3)相叠加,即可得到各坡位中芒萁的分布情况(见图2-4)。+ 巍+— m■ m I_一 Vy 40 25 5 10 0 2.5 5 10 ?4..;图2-1研究坡面DEM 图2-2坡位分类图Fig.2-1 DEM of research slope surface Fig.2-2 Figure of slope position classification-1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方红壤侵蚀区芒萁生长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李小飞,陈志彪,陈志强,郑丽丹,张晓云,李荣丽.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3)
[2]淋溶条件下马尾松针对土壤的酸化作用[J]. 杨平平,徐仁扣,黎星辉. 生态环境学报. 2012(11)
[3]我国南方红壤磷素研究概况[J]. 李杰,石元亮,陈智文. 土壤通报. 2011(03)
[4]土壤容重改变对锌/镉超累积植物遏兰菜根系特征及吸镉的影响[J]. 杨勇,江荣风,李花粉,王巍,郑瑞伦. 环境科学. 2010(12)
[5]黄土高原地区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质量综合评价[J]. 白文娟,郑粉莉,董莉丽,丁晓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03)
[6]重稀土矿区芒萁稀土元素精细定位及光抑制对其光合活性的影响[J]. 王立丰,季红兵,田维敏. 中国稀土学报. 2010(03)
[7]环境因子对蕨类植物孢子萌发的影响[J]. 张正修,戴绍军. 生态学报. 2010(07)
[8]延安北部丘陵沟壑区植被指数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J]. 孙智辉,刘志超,雷延鹏,曹雪梅. 生态学报. 2010(02)
[9]蕨类植物性别分化对环境的响应[J]. 宋莹莹,高晶,戴绍军. 生态学报. 2009(09)
[10]沙漠化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及碳平衡的影响[J]. 赵哈林,李玉强,周瑞莲. 土壤学报. 2009(05)
博士论文
[1]花岗岩侵蚀山地生态重建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 陈志彪.福建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红壤退化区侵蚀景观格局及其演变[D]. 邹爱平.福建师范大学 2008
[2]芒萁化感作用及抑菌试验研究[D]. 周礼胜.南昌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68400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
首先,基于图1-2研究坡面的测量点,利用所测得的微地形数据在ArcGIS9.3中生成坡面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见图2-1)。然后基于DEM,在TopographicPosition Index Tools工具输入表2-1的参数,即可将研究坡面分为沟底、下坡、平坡、中坡、上坡和沟脊六类(见图2-2)。将坡位图与芒萁斑块图(见图2-3)相叠加,即可得到各坡位中芒萁的分布情况(见图2-4)。+ 巍+— m■ m I_一 Vy 40 25 5 10 0 2.5 5 10 ?4..;图2-1研究坡面DEM 图2-2坡位分类图Fig.2-1 DEM of research slope surface Fig.2-2 Figure of slope position classification-18-
Position Index Tools工具输入表2-1的参数,即可将研究坡面分为沟底、下坡、平坡、中坡、上坡和沟脊六类(见图2-2)。将坡位图与芒萁斑块图(见图2-3)相叠加,即可得到各坡位中芒萁的分布情况(见图2-4)。+ 巍+— m■ m I_一 Vy 40 25 5 10 0 2.5 5 10 ?4..;图2-1研究坡面DEM 图2-2坡位分类图Fig.2-1 DEM of research slope surface Fig.2-2 Figure of slope position classification-1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方红壤侵蚀区芒萁生长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李小飞,陈志彪,陈志强,郑丽丹,张晓云,李荣丽.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3)
[2]淋溶条件下马尾松针对土壤的酸化作用[J]. 杨平平,徐仁扣,黎星辉. 生态环境学报. 2012(11)
[3]我国南方红壤磷素研究概况[J]. 李杰,石元亮,陈智文. 土壤通报. 2011(03)
[4]土壤容重改变对锌/镉超累积植物遏兰菜根系特征及吸镉的影响[J]. 杨勇,江荣风,李花粉,王巍,郑瑞伦. 环境科学. 2010(12)
[5]黄土高原地区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质量综合评价[J]. 白文娟,郑粉莉,董莉丽,丁晓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03)
[6]重稀土矿区芒萁稀土元素精细定位及光抑制对其光合活性的影响[J]. 王立丰,季红兵,田维敏. 中国稀土学报. 2010(03)
[7]环境因子对蕨类植物孢子萌发的影响[J]. 张正修,戴绍军. 生态学报. 2010(07)
[8]延安北部丘陵沟壑区植被指数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J]. 孙智辉,刘志超,雷延鹏,曹雪梅. 生态学报. 2010(02)
[9]蕨类植物性别分化对环境的响应[J]. 宋莹莹,高晶,戴绍军. 生态学报. 2009(09)
[10]沙漠化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及碳平衡的影响[J]. 赵哈林,李玉强,周瑞莲. 土壤学报. 2009(05)
博士论文
[1]花岗岩侵蚀山地生态重建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 陈志彪.福建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红壤退化区侵蚀景观格局及其演变[D]. 邹爱平.福建师范大学 2008
[2]芒萁化感作用及抑菌试验研究[D]. 周礼胜.南昌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68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68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