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玉米大豆秸秆还田腐解规律及对磷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09 22:15
松嫩平原位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境内,是我国的玉米和大豆主产区,2015年两省玉米产量分别为3544.1万t和2805.7万t,玉米秸秆量分别达到了4253.0万t和3366.8万t;大豆产量分别为437.3万t和48.6万t,大豆秸秆量分别为874.6万t和97.2万t。过剩的秸秆资源,导致大量秸秆露天焚烧,严重污染环境。秸秆还田既可以解决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将秸秆中含有的各种营养元素直接归还土壤,保持土壤肥力。同时秸秆还田还对作物的磷吸收和产量产生影响。本试验在松嫩平原中部农田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大豆和玉米秸秆一年和多年的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特征,并以大豆和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不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秸秆焚烧还田三种方式,同时设置不施磷肥和正常施磷两个施磷水平,研究秸秆还田对大豆玉米磷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还田的玉米和大豆秸秆腐解都主要集中在还田的前三年,在第一年腐解速率最快,第一年玉米和大豆秸秆总量腐解率达到57.39%60.63%和64.13%65.04%,三年累计腐解率为91.70%和92.67%。...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还田玉米秸秆年际间腐解变化规律
图 3-2 还田玉米秸秆第一年腐解变化规律re 3-2 The decomposition rule of returning maize straw buried in the fir和图 3-4 分别为大豆秸秆连续 4 年的腐解规律和还田第一年的腐解玉米还田秸秆腐解变化规律一致。在连续 4 年的腐解过程中,第一两年腐解率为 86.27%,腐解三年达到了 92.67%,四年腐解率为 93律跟玉米秸秆还田规律一致,但腐解率比玉米秸秆高。可能由于秸秆差异引起的。
3-2 The decomposition rule of returning maize straw buried in the f图 3-4 分别为大豆秸秆连续 4 年的腐解规律和还田第一年的腐解米还田秸秆腐解变化规律一致。在连续 4 年的腐解过程中,第一年腐解率为 86.27%,腐解三年达到了 92.67%,四年腐解率为 9跟玉米秸秆还田规律一致,但腐解率比玉米秸秆高。可能由于秸异引起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的影响[J]. 邹清祺,郝起礼,陈田庆.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7(07)
[2]东北地区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分析[J]. 王金武,唐汉,王金峰.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5)
[3]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张磊,戴志刚,鲁明星,李小坤,任涛,丛日环.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1)
[4]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棕壤磷素及玉米吸磷量的影响[J]. 王明达,张婷,张广才,关连珠,张昀,高晓丹,查文文,潘林林,姜雪楠,赵雅. 玉米科学. 2017(02)
[5]秸秆“五料化”中基料化的概念和定义探讨[J]. 石祖梁,王飞,李想,孙仁华,王久臣,常志州.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6)
[6]不同作物秸秆在旱地和水田中的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规律[J]. 代文才,高明,兰木羚,黄容,王金柱,王子芳,韩晓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2)
[7]秸秆还田施氮调节碳氮比对土壤无机氮、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李涛,何春娥,葛晓颖,欧阳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12)
[8]不同处理方式的作物秸秆田间腐解特性研究[J]. 曹莹菲,张红,刘克,吕家珑.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9)
[9]小麦和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下腐解特征及其养分释放规律[J]. 岳丹,蔡立群,齐鹏,张仁陟,武均,高小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3)
[10]温度对玉米秸秆腐解期间腐殖质消长动态的影响[J]. 侯淑艳,窦森,刘建新,曲晓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博士论文
[1]松嫩平原旱作农田土壤CO2排放规律及土壤碳平衡研究[D]. 宋秋来.东北农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聚磷菌对矿物和黑土中不同形态磷素转化的作用研究[D]. 邱旭.吉林农业大学 2016
[2]施磷对小麦玉米轮作磷营养的影响[D]. 张立花.河南农业大学 2013
[3]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及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 戴志刚.华中农业大学 2009
[4]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的研究[D]. 孙伟红.山东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73566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还田玉米秸秆年际间腐解变化规律
图 3-2 还田玉米秸秆第一年腐解变化规律re 3-2 The decomposition rule of returning maize straw buried in the fir和图 3-4 分别为大豆秸秆连续 4 年的腐解规律和还田第一年的腐解玉米还田秸秆腐解变化规律一致。在连续 4 年的腐解过程中,第一两年腐解率为 86.27%,腐解三年达到了 92.67%,四年腐解率为 93律跟玉米秸秆还田规律一致,但腐解率比玉米秸秆高。可能由于秸秆差异引起的。
3-2 The decomposition rule of returning maize straw buried in the f图 3-4 分别为大豆秸秆连续 4 年的腐解规律和还田第一年的腐解米还田秸秆腐解变化规律一致。在连续 4 年的腐解过程中,第一年腐解率为 86.27%,腐解三年达到了 92.67%,四年腐解率为 9跟玉米秸秆还田规律一致,但腐解率比玉米秸秆高。可能由于秸异引起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的影响[J]. 邹清祺,郝起礼,陈田庆.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17(07)
[2]东北地区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分析[J]. 王金武,唐汉,王金峰.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5)
[3]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张磊,戴志刚,鲁明星,李小坤,任涛,丛日环.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1)
[4]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棕壤磷素及玉米吸磷量的影响[J]. 王明达,张婷,张广才,关连珠,张昀,高晓丹,查文文,潘林林,姜雪楠,赵雅. 玉米科学. 2017(02)
[5]秸秆“五料化”中基料化的概念和定义探讨[J]. 石祖梁,王飞,李想,孙仁华,王久臣,常志州.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6)
[6]不同作物秸秆在旱地和水田中的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规律[J]. 代文才,高明,兰木羚,黄容,王金柱,王子芳,韩晓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2)
[7]秸秆还田施氮调节碳氮比对土壤无机氮、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李涛,何春娥,葛晓颖,欧阳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12)
[8]不同处理方式的作物秸秆田间腐解特性研究[J]. 曹莹菲,张红,刘克,吕家珑.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9)
[9]小麦和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下腐解特征及其养分释放规律[J]. 岳丹,蔡立群,齐鹏,张仁陟,武均,高小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3)
[10]温度对玉米秸秆腐解期间腐殖质消长动态的影响[J]. 侯淑艳,窦森,刘建新,曲晓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博士论文
[1]松嫩平原旱作农田土壤CO2排放规律及土壤碳平衡研究[D]. 宋秋来.东北农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聚磷菌对矿物和黑土中不同形态磷素转化的作用研究[D]. 邱旭.吉林农业大学 2016
[2]施磷对小麦玉米轮作磷营养的影响[D]. 张立花.河南农业大学 2013
[3]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及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 戴志刚.华中农业大学 2009
[4]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的研究[D]. 孙伟红.山东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73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73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