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改良及其冬小麦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18 18:09
  为探明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改良、冬小麦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设置5个周年定位处理,即秋季旋耕+夏季免耕(ART+SNT,对照)、秋季深松+夏季免耕(ASS+SNT)、秋季深耕+夏季免耕(ADMP+SNT)、秋季深耕+夏季下位深松(ADMP+SSSS)和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ADMP+SSSL),研究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土壤孔隙、土壤含水量、土壤呼吸速率、干物质积累、植株氮磷钾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可以改善土壤孔隙特性,增加土壤孔隙度、孔隙体积和大孔隙数量。而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对土壤耕层改良的效果优于单一秋季深松(耕),其冬小麦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产量均高于秋季深松(耕)+夏季免耕。5个处理中,以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对土壤耕层的改良效果最好,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和产量最高。与秋季旋耕+夏季免耕相比,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11.3%和35.4%,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磷钾积累分别增加28.2%,62.3%,67.8%和63.8%,产量提高27.8%。因此,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是砂姜黑土区适宜的土壤...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54(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改良及其冬小麦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砂姜,黑土,冬小麦,干物质


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免耕对土壤剖面孔隙分布特征的影响[J]. 杨永辉,武继承,毛永萍,何方,张洁梅,高翠民,潘晓莹,王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7)
[2]基于显微CT研究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大孔隙结构的影响[J]. 蔡太义,张佳宝,张丛志,黄会娟,白玉红,赵占辉,李太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12)
[3]秸秆还田深松旋埋联合耕整机设计与试验[J]. 周华,张居敏,祝英豪,张春岭,H.M.Tahir,夏俊芳.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2)
[4]基于CT技术的甘蔗地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J]. 甘磊,张静举,黄太庆,陈晓冰,马蕊,张金莲,陈廷速.  西南农业学报. 2017(08)
[5]深松蓄水增量播种对旱地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薛玲珠,孙敏,高志强,王培如,任爱霞,雷妙妙,杨珍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3)
[6]土壤耕作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J]. 周宝元,孙雪芳,丁在松,马玮,赵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1)
[7]小麦玉米周年生产中耕作方式对夏玉米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高飞,李霞,任佰朝,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1)
[8]深松促进春玉米干物质和磷素的积累与转运[J]. 张瑞富,杨恒山,高聚林,张玉芹,王志刚,范秀艳,毕文波.  农业工程学报. 2016(19)
[9]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J]. 蒋云峰,屈明秋,王月,钱瑞雪.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10]深耕改善砂姜黑土理化性状提高小麦产量[J]. 谢迎新,靳海洋,孟庆阳,王永华,王晨阳,贺德先,郭天财.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0)



本文编号:3088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088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c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