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碳生产率测定及影响因素探究
发布时间:2021-03-29 08:28
碳生产率是对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所对应的GDP产出水平的测量,集中体现了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随着气候谈判进程的加快,发展中国家所承担的减排、限排的压力与日俱增。我国政府已经把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在这一背景下,碳生产率的研究——尤其是对其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对碳生产率测定方法的选择不够严谨和科学,未能充分考虑碳生产率的特性,往往使得测定得到的碳生产率结果无法客观地反应现实;在研究视角上,大多数学者只是片面地从全国层面来研究碳生产率,未能深入到省级和区域层面来剖析碳生产率的发展趋势和时空特征:同时,对于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的探究,还未能全面系统地分析相关因素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尚未有文献开展农业碳生产率的研究。作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农业的碳排放源更为复杂和多样,农业碳生产率是我国碳生产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将对我国碳生产率的整体水平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对我国农业碳生产率进行测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碳生产率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解析,对最常用的生产率测定方法——SFA和D...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整体框架
一、研究目标
二、整体框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碳生产率测定及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碳生产率的概念及特征综述
一、何为碳生产率
二、碳生产率有何种特征
第二节 碳生产率的测定方法研究综述
一、碳生产率测定的参数方法
二、碳生产率测定的非参数方法
三、测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一、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
二、关于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章 基于DEA的我国农业碳生产率的测定及时空特征探析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一、我国农业碳生产率的测定模型构建
二、农业碳生产率的投入与产出指标选取
第二节 省级层面农业碳生产率的测定及空间特征分析
一、省级层面农业碳生产率的测定结果
二、省级层面农业碳生产率的空间特征分析
第三节 全国和区域农业碳生产率测定及时空特征分析
一、全国农业碳生产率的测定及发展趋势分析
二、区域农业碳生产率的测定及时空特征分析
第四章 我国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的探究和比较
第一节 农业碳生产率Tobit回归模型的构建
一、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模型设定
二、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变量设定
三、数据来源
第二节 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东部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二、中部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三、西部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三节 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一、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碳生产率影响效果分析
二、农业规模对我国农业碳生产率影响效果分析
三、政策支持对我国农业碳生产率影响效果分析
四、农业经济发展对国农业碳生产率影响效果分析
五、产业结构和环保意识对我国农业碳生产率影响效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DEA是较为科学有效的农业碳生产率测定方法
二、全国层面的农业碳生产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增长缓慢
三、省级和区域层面的农业碳生产率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
四、农业规模、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和经济发展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加速土地流转,合理调整农业生产规模
二、强化农业技术进步动力
三、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四、缩小省际农业碳生产率的差距,建立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
五、建立客观评价农业碳生产率和持续测算的政策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LMDI分解法的我国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J]. 张丽峰.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07)
[2]技术创新、空间集聚与区域碳生产率[J]. 林善浪,张作雄,刘国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5)
[3]碳生产率的经济学背景及其内涵分析[J]. 张丽峰. 经济问题探索. 2013(05)
[4]新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J]. 王英平. 中国经贸导刊. 2013(05)
[5]中国碳强度分布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基于1995-2009年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J]. 杨骞,刘华军. 当代财经. 2012(02)
[6]1952年-2008年新疆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张利,雷军,张小雷. 资源科学. 2012(01)
[7]我国碳排放效率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及收敛性分析——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单位根的实证研究[J]. 杜克锐,邹楚沅. 浙江社会科学. 2011(11)
[8]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 张莉侠,曹黎明. 经济问题探索. 2011(11)
[9]我国高碳发展模式下的碳生产率增长分析[J]. 王永龙. 经济学家. 2011(09)
[10]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J]. 李波,张俊飚,李海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08)
本文编号:3107258
【文章来源】: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整体框架
一、研究目标
二、整体框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碳生产率测定及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碳生产率的概念及特征综述
一、何为碳生产率
二、碳生产率有何种特征
第二节 碳生产率的测定方法研究综述
一、碳生产率测定的参数方法
二、碳生产率测定的非参数方法
三、测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一、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
二、关于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章 基于DEA的我国农业碳生产率的测定及时空特征探析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一、我国农业碳生产率的测定模型构建
二、农业碳生产率的投入与产出指标选取
第二节 省级层面农业碳生产率的测定及空间特征分析
一、省级层面农业碳生产率的测定结果
二、省级层面农业碳生产率的空间特征分析
第三节 全国和区域农业碳生产率测定及时空特征分析
一、全国农业碳生产率的测定及发展趋势分析
二、区域农业碳生产率的测定及时空特征分析
第四章 我国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的探究和比较
第一节 农业碳生产率Tobit回归模型的构建
一、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模型设定
二、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变量设定
三、数据来源
第二节 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东部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二、中部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三、西部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三节 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一、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碳生产率影响效果分析
二、农业规模对我国农业碳生产率影响效果分析
三、政策支持对我国农业碳生产率影响效果分析
四、农业经济发展对国农业碳生产率影响效果分析
五、产业结构和环保意识对我国农业碳生产率影响效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DEA是较为科学有效的农业碳生产率测定方法
二、全国层面的农业碳生产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增长缓慢
三、省级和区域层面的农业碳生产率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
四、农业规模、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和经济发展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加速土地流转,合理调整农业生产规模
二、强化农业技术进步动力
三、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四、缩小省际农业碳生产率的差距,建立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
五、建立客观评价农业碳生产率和持续测算的政策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LMDI分解法的我国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J]. 张丽峰.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07)
[2]技术创新、空间集聚与区域碳生产率[J]. 林善浪,张作雄,刘国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5)
[3]碳生产率的经济学背景及其内涵分析[J]. 张丽峰. 经济问题探索. 2013(05)
[4]新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J]. 王英平. 中国经贸导刊. 2013(05)
[5]中国碳强度分布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基于1995-2009年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J]. 杨骞,刘华军. 当代财经. 2012(02)
[6]1952年-2008年新疆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张利,雷军,张小雷. 资源科学. 2012(01)
[7]我国碳排放效率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及收敛性分析——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单位根的实证研究[J]. 杜克锐,邹楚沅. 浙江社会科学. 2011(11)
[8]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 张莉侠,曹黎明. 经济问题探索. 2011(11)
[9]我国高碳发展模式下的碳生产率增长分析[J]. 王永龙. 经济学家. 2011(09)
[10]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J]. 李波,张俊飚,李海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08)
本文编号:3107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0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