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土高塬沟壑区塬面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0 10:25
  黄土高塬沟壑区位于黄土高原腹地,是世界上黄土塬地貌最典型、塬面面积最大的区域。该区耕地分布集中,村落密布,是黄河流域中游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为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和优质苹果生产地,也是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城镇开发建设和交通领域的兴起,塬面硬化面积逐渐扩大,地表产汇流规律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塬面不断被蚕蚀,局地沟道侵蚀严重,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该区生产力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土地资源利用等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选取合理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固沟保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水土保持学和土壤侵蚀学理论为基础,选取黄土高塬沟壑区董志塬、洛川塬和太德塬为研究区,以该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主要研究内容,深入调查,在全面了解研究区的自然条件基础上,分析水土流失成因及其特点,研究确定塬面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其布设,结果表明:根据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措施的不同功能,将研究区布设的措施划分为蓄水措施、截排水措施、边埂防护措施、沟头防护措施、林草措施、条田工程措施及其他配套措施等7类措施;按研究区不同措施的利用价值归纳整合,研究提出适应黄土塬面不同地形条件、侵蚀状况及实... 

【文章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黄土高塬沟壑区塬面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研究


技术路线

区域图,黄土高塬沟壑区,区域图,基本概况


图 2-1 黄土高塬沟壑区区域图Fig 2-1 Loess sorghum gully area map表 2-1 黄土高塬沟壑区基本概况Table 2-1 Basic overview of loess sorghum gully area

涝池,图样,水窖,蓄水工程


涝池图样Fig3-1Pondpatter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浅析[J]. 惠波,刘立峰,宋雪峰,王凯,侯芳,赵俊侠.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8(04)
[2]平凉崆峒区黄土沟谷系统形态特征[J]. 刘高,杨瑞娟,苏晓亮,罗泽华,林磊,李兵.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3]塬面拦蓄水工程建设要点[J]. 孙娟,康玲玲,吕锡芝,董飞飞.  中国水土保持. 2018(04)
[4]谈谈黄土高原塬面治理问题[J]. 孟宪玲,孙从建,尹慧敏.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7(04)
[5]庆阳市董志塬区水土流失防治模式与防治体系研究[J]. 任朋,王立,王治国,闫俊平.  水利发展研究. 2017(03)
[6]基于因子敏感性的灰色关联度及其在斜坡稳定性预测中的应用[J]. 罗泽华,黄吕卫,刘高,张春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7]大宁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验初探[J]. 张文丽.  山西水利. 2016(04)
[8]耕作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J]. 史源.  价值工程. 2016(04)
[9]“治沟”还是“治坡”——20世纪50年代中期关于水土保持的争论述评[J]. 邓群刚.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5(06)
[10]区域土地势能与土地利用研究[J]. 王玉英,杨柳,郝仕龙.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博士论文
[1]陕北黄土地貌南北纵向分异与基底古样式及水土流失构造因子研究[D]. 郭力宇.陕西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平凉崆峒区黄土塬演化特征研究[D]. 杨瑞娟.兰州大学 2018
[2]黑方台台塬斜坡演化特征研究[D]. 陈小军.兰州大学 2017
[3]黄土裂隙对斜坡变形破坏的控制作用[D]. 毛举.兰州大学 2016
[4]黄土地区沟谷系统特征及其致灾效应研究[D]. 罗泽华.兰州大学 2016
[5]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恢复模式研究[D]. 姜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6]甘肃高塬沟壑区侵蚀沟道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模式研究[D]. 袁静.甘肃农业大学 2014
[7]黄土高塬沟壑区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分布特征及其演化[D]. 车小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8]宝鸡市黄土—红层滑坡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 姜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9]高塬沟壑区溯源侵蚀发生发育规律研究[D]. 陈绍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
[10]西北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小流域生态农业建设研究[D]. 王铁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109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09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3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