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绿洲农田典型盐碱斑光谱特征分析与遥感识别

发布时间:2021-03-31 11:55
  新疆是我国盐渍化土壤集中分布区之一,许多研究人员在盐碱土形成演变与分类、盐碱土遥感监测与预报等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是在绿洲农田中还存在许多的“盐碱斑”现象,严重影响了作物产量,减少了有效耕地面积,是绿洲农业盐碱土改良中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新疆玛纳斯县农田盐碱斑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盐碱斑的土壤光谱,进行盐斑盐分和反射光谱相关性分析。对盐碱斑土壤光谱曲线进行去除包络线和一阶微分处理,确定了盐碱斑土壤较为敏感的波段,并建立了高光谱定量预测模型。基于TM遥感影像,通过基于特征空间的土壤盐渍化遥感模型构建研究法对研究区盐碱斑进行识别,利用遥感监测指数模型(SDI),对研究区盐碱斑土壤进行识别,制作研究区盐碱斑分布图。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典型盐斑中心到盐斑外围的土壤光谱曲线总体形态和趋势是一致的,在波长1450nm、1940nm附近有明显的吸收峰。(2)不同盐斑中心光谱曲线总体上变化平缓,形态上相似且基本平行。光谱特征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现出盐分含量越高反射率也越高的趋势。(3)将归一化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与土壤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出光谱反射率与盐分... 

【文章来源】:新疆农业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绿洲农田典型盐碱斑光谱特征分析与遥感识别


研究区位置图

示意图,盐碱斑,采样点,示意图


VC HR-768 便携式野外光谱仪进行野外光谱采样,为使采样点位置不同的农田里的典型盐碱斑进行采集,采样点采取由盐斑方法,每个采样点相隔 5 米,每一个采样点取样深度为 0~1 记录采样点的经纬度与高程。取土样及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布点要考虑研究区地形地貌、作物种类等,采样点均匀分布在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条田内~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50~80 cm、80~90 cm,90~100 cm。在研究区选取了 6 个典型取样同时填写取样调查表,野外工作使用统一的野外调查记录的要求进行详细记录。每个样点均进行统一编号,并对采样点拍摄相应的景观照片,以备后期的研究进行核对。盐碱斑内采

辐射校正,波段,波长


Fig. 2-3 Radiometric correction(a)中的Wavelengths,给各波段赋予中心波段。表 2-3 Landsat 8 各波段中心波长Tab.2-3 Wavelength of each bandLandsat 82 3 4 5 6 0.4825 0.5625 0.655 0.865 1.61 选择Preprocessing下的Calibration Utilites,选中F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土壤光谱特征的宁夏银北地区盐碱地盐分预测研究[J]. 张俊华,秦君琴,李明.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5)
[2]民勤绿洲土壤盐分组成与光谱特征[J]. 张建明,齐文文.  生态学杂志. 2013(10)
[3]利用土壤的近红外光谱特征测定土壤含水量[J]. 李美婷,武红旗,蒋平安,卢响军,付彦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08)
[4]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光谱分析[J]. 李新国,李和平,任云霞,李会志,罗晓琴.  土壤通报. 2012(01)
[5]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现状及其与光谱关系研究[J]. 李娜,吴玲,王绍明,夏军,朱宏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06)
[6]利用决策树工具的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识别方法研究[J]. 朱江洪,李江风,叶菁.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1(03)
[7]基于PLSR方法的青海茶卡-共和盆地土壤盐分高光谱遥感反演[J]. 翁永玲,戚浩平,方洪宾,赵福岳,路云阁.  土壤学报. 2010(06)
[8]一种基于遥感数据快速提取居民地信息的新方法[J]. 陈洁丽,刘永学,李满春,申成磊,胡炜,蔡文婷.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05)
[9]基于NDVI-SI特征空间的土壤盐渍化遥感模型[J]. 王飞,丁建丽,伍漫春.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8)
[10]基于遥感技术的开都河下游绿洲区土壤盐渍化动态监测研究[J]. 李会志,李新国,王影.  国土资源遥感. 2010(01)

博士论文
[1]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技术研究[D]. 陈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BP神经网络的黄河三角洲典型盐渍区遥感监测研究[D]. 侯春玲.中国石油大学 2010
[2]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园区盐碱土特性调查与改良技术措施对策研究[D]. 郭建华.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11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11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7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