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贡山县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1 12:58
为了解贡山县土壤侵蚀状况,对后续水土保持建设提供科学支撑和理论基础,以GIS为平台,利用DEM、土壤、降雨量以及遥感影像等数据,运用RUSLE模型研究了贡山县1996年、2006年、2012年、2018年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贡山县4个时期年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 627.39,750.8,831.82,788.25 t/(km2·a),整体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降幅为51.56%,同时植被覆盖率上升12.9%,说明土壤侵蚀状况趋于好转。(2)空间上,贡山县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均占研究区侵蚀总面积89.4%以上,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区域是怒江和独龙江沿河两岸,主要发生强度及以上的侵蚀。(3)土壤侵蚀强度等级转移矩阵表明,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的变化率较小,并且侵蚀程度较弱等级向侵蚀程度较强等级转换的比率均低于高侵蚀等级向低侵蚀等级转换的比率。(4)一般情况下,坡度越大的区域土壤侵蚀等级越高且研究区主要的土壤侵蚀坡度段在大于25°侵蚀坡上,是贡山县土壤侵蚀防治的主要区域。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1996-2018年贡山县降雨侵蚀力因子空间分布
式中:λ为水平投影坡长;22.13为标准小区的坡长;m为可变的坡长因子指数,不同的坡度选取不同的m值,其中θ≤1°时m=0.2,1°<θ≤3°时m=0.3,3°<θ≤5°时m=0.4;θ>5°时m=0.5。由公式(7)—(8)得到LS分布图(图2B)。2.3.4 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
1996-2018年贡山县植被覆盖与水土保持措施因子(CP)空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04—2016年南小河沟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J]. 许小梅,王鸿斌,赵嘉莹,刘晓静. 中国水土保持. 2019(02)
[2]1961—2010年怒江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J]. 郑哲,邹进,潘锋,张代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5)
[3]基于RUSLE的陕南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J]. 苏嫄,王志杰,杨瑞,姚静.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5)
[4]基于USLE模型的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分析[J]. 彭双云,杨昆,洪亮,许泉立,黄雅君.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0)
[5]2000-2012年三峡库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J]. 陆传豪,代富强,刘刚才.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6)
[6]多流域降雨和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比较分析——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J]. 钟莉娜,王军,赵文武. 地理学报. 2017(03)
[7]西南土石山区土壤流失方程坡度因子修正算法研究[J]. 刘斌涛,宋春风,史展,陶和平. 中国水土保持. 2015(08)
[8]基于GIS的饶河县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J]. 史彦林. 中国水土保持. 2014(10)
[9]基于地形高程的云南省降雨量空间插值方法研究[J]. 虎雄岗,谈树成,金艳珠,蒋顺德. 热带地理. 2012(04)
[10]近50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J]. 信忠保,许炯心,余新晓. 生态学报. 2009(03)
硕士论文
[1]黑龙江省拜泉县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D]. 王博.东北师范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11479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1996-2018年贡山县降雨侵蚀力因子空间分布
式中:λ为水平投影坡长;22.13为标准小区的坡长;m为可变的坡长因子指数,不同的坡度选取不同的m值,其中θ≤1°时m=0.2,1°<θ≤3°时m=0.3,3°<θ≤5°时m=0.4;θ>5°时m=0.5。由公式(7)—(8)得到LS分布图(图2B)。2.3.4 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
1996-2018年贡山县植被覆盖与水土保持措施因子(CP)空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04—2016年南小河沟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J]. 许小梅,王鸿斌,赵嘉莹,刘晓静. 中国水土保持. 2019(02)
[2]1961—2010年怒江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J]. 郑哲,邹进,潘锋,张代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5)
[3]基于RUSLE的陕南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J]. 苏嫄,王志杰,杨瑞,姚静.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5)
[4]基于USLE模型的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分析[J]. 彭双云,杨昆,洪亮,许泉立,黄雅君.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0)
[5]2000-2012年三峡库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J]. 陆传豪,代富强,刘刚才.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6)
[6]多流域降雨和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比较分析——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J]. 钟莉娜,王军,赵文武. 地理学报. 2017(03)
[7]西南土石山区土壤流失方程坡度因子修正算法研究[J]. 刘斌涛,宋春风,史展,陶和平. 中国水土保持. 2015(08)
[8]基于GIS的饶河县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J]. 史彦林. 中国水土保持. 2014(10)
[9]基于地形高程的云南省降雨量空间插值方法研究[J]. 虎雄岗,谈树成,金艳珠,蒋顺德. 热带地理. 2012(04)
[10]近50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J]. 信忠保,许炯心,余新晓. 生态学报. 2009(03)
硕士论文
[1]黑龙江省拜泉县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D]. 王博.东北师范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11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1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