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植被恢复策略对贵州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渗透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06 17:29
  旨在探讨不同植被恢复策略对土壤入渗特征空间变化的影响,通过对贵州石漠化治理试验区自然草灌木混合林、次生林地、退耕自然生草地、芒果地、坚果地及玉米地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渗透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策略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自然植被恢复(草—灌木混合林和次生林地)和秸秆还田种植方式均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容重呈增大趋势,土壤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相反;植被恢复方式和土层深度显著改变了土壤的水分渗透特性,自然植被恢复(草—灌木混合林和次生林地)土壤渗透性能高于人工植被恢复(芒果地和坚果地),主要是因为自然植被恢复下土壤扰动小,植物根系和凋落物增加,从而改变土壤物理性质,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的综合效益。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稳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减小。通过测定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土壤水文特征,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方式及土壤入渗性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20,34(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设置
        1.2.2 土壤样品采集
        1.2.3 测定方法与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物理特征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2.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入渗特征
    2.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物理特性与土壤渗透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喀斯特槽谷区不同林草恢复模式下土壤入渗特征[J]. 曾江敏,何丙辉,李天阳,陈展鹏,吴耀鹏,曾荣昌.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4)
[2]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服务提升技术研究[J]. 王克林,岳跃民,马祖陆,雷廷武,李德军,宋同清.  生态学报. 2016(22)
[3]黑河上游天老池流域不同植被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入渗特征[J]. 高婵婵,赵传燕,王超,王清涛,王方圆.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1)
[4]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入渗规律研究[J]. 刘丽红,蒋勇军,王翱宇,苟鹏飞.  水土保持通报. 2010(04)
[5]岩溶坡地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J]. 张治伟,朱章雄,王燕,傅瓦利,文志林.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6)
[6]西南碳酸盐岩石质山地土壤-植被系统中矿质养分不足问题的思考[J]. 张信宝,王克林.  地球与环境. 2009(04)
[7]贵州普定喀斯特次生林乔灌层地上生物量[J]. 刘长成,魏雅芬,刘玉国,郭柯.  植物生态学报. 2009(04)
[8]喀斯特石漠化——中国西南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J]. 王世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3(02)



本文编号:3172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72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8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