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与生物炭对甘蔗生长及土壤氨氧化作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10 15:24
蔗区普遍的连作和宿根栽培方式以及长期过量或盲目的添加氮肥,导致甘蔗氮肥利用率低下,盈余活性氮的损失也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生物炭在农田土壤改良、氮素转化与利用调控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应用潜力。另外,氨氧化作用作为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过程,在控制农田氮素损失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在应对环境改变时的响应,可能有助于改善农业土壤氮肥管理策略。因此,本论文主要开展氮肥与生物炭对蔗田连作土壤中氮素转化关键生物过程的影响研究,以20年以上耕作年限的甘蔗连作土壤与我国蔗区主栽品种ROC22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及田间试验,设置2个施氮水平(0和310.5 kg/hm2纯氮,记N01)下添加不同生物炭量(7.5×1032.4×104 kg/hm2,记B12),以各施氮量下不施生物炭为对照(记N01...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田氮肥施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2.2 .影响农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生物过程研究进展
1.2.3 .生物炭的土壤改良应用进展
1.2.4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盆栽试验内容
1.4.2 .田间定位试验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氮肥与生物炭对蔗苗生物学特性、土壤碳氮及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概况及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4 .甘蔗生长指标测定
2.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氮肥与生物炭对蔗苗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3.2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pH值及含水率的影响
2.3.3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全碳全氮及其比值的影响
2.3.4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及可溶性总氮含量的影响
2.3.5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2.3.6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硝化势的影响
2.3.7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总细菌、古菌及AOB、AOA丰度的影响
2.3.8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氨氧化微生物α -多样性的影响
2.3.9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2.3.10 .相关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氮肥配施生物炭对甘蔗产量性状、土壤有效氮供应及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区概况及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4 .甘蔗产量性状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氮肥配施生物炭对甘蔗产量性状的影响
3.3.2 .根区土壤pH值的变化
3.3.3 .根区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及其比值
3.3.4 .根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及可溶性总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3.3.5 .根区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3.3.6 .根区土壤硝化势的动态变化
3.3.7 .氮肥配施生物炭对根区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3.3.8 .甘蔗伸长期内4 个采样点测定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氮肥与生物炭对蔗苗生物学特性和甘蔗产量性状的影响
4.1.2 .氮肥与生物炭对甘蔗连作土壤pH与碳氮形态的影响
4.1.3 .氮肥与生物炭对甘蔗连作土壤硝化势的影响
4.1.4 .氮肥与生物炭对甘蔗连作土壤微生物丰度及AOB、AOA群落组成的影响
4.2 .结论
4.3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炭对土壤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进展[J]. 张军,周丹丹,吴敏,储刚,常兆峰,李芳芳,李顺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8(05)
[2]有机和无机肥配比对黄褐土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丰度及功能的影响[J]. 王军,申田田,车钊,董召荣,金鑫,曹文超,吴小文,宋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3)
[3]陆生植物生物量分配对模拟氮沉降响应的Meta分析[J]. 毛晋花,邢亚娟,闫国永,王庆贵. 生态学报. 2018(09)
[4]不同耕整地方式对甘蔗耕层结构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罗俊,林兆里,阙友雄,张华,李诗燕,罗会,张才芳,陈建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6)
[5]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牡丹叶片氮素营养和籽粒品质的影响[J]. 姜天华,温立柱,郭芸珲,于媛媛,孙翠慧,孙霞,郑成淑.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9)
[6]2种典型藻毒素及其免疫毒性研究进展[J]. 王丹丹,陆香君,王彬浩,蔡恩琪,俞玲园,顾晨,张杭君.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04)
[7]秸秆生物炭配施氮肥对潮土土壤碳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宋大利,习向银,黄绍敏,张水清,袁秀梅,黄伏森,刘阳,王秀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2)
[8]施氮肥对华北平原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古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 杨亚东,张明才,胡君蔚,张凯,胡跃高,曾昭海. 生态学报. 2017(11)
[9]生物炭对土壤中氮磷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徐刚,张友,武玉,邵宏波,秦松.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6(09)
[10]中国农田氮肥投入和生产效率[J]. 武良,张卫峰,陈新平,崔振岭,范明生,陈清,张福锁.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4)
硕士论文
[1]烟秆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烤烟上的应用[D]. 于晓娜.河南农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79598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田氮肥施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2.2 .影响农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生物过程研究进展
1.2.3 .生物炭的土壤改良应用进展
1.2.4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盆栽试验内容
1.4.2 .田间定位试验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氮肥与生物炭对蔗苗生物学特性、土壤碳氮及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概况及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4 .甘蔗生长指标测定
2.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氮肥与生物炭对蔗苗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3.2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pH值及含水率的影响
2.3.3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全碳全氮及其比值的影响
2.3.4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及可溶性总氮含量的影响
2.3.5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2.3.6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硝化势的影响
2.3.7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总细菌、古菌及AOB、AOA丰度的影响
2.3.8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氨氧化微生物α -多样性的影响
2.3.9 .氮肥与生物炭对根区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2.3.10 .相关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氮肥配施生物炭对甘蔗产量性状、土壤有效氮供应及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区概况及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4 .甘蔗产量性状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氮肥配施生物炭对甘蔗产量性状的影响
3.3.2 .根区土壤pH值的变化
3.3.3 .根区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及其比值
3.3.4 .根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及可溶性总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3.3.5 .根区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3.3.6 .根区土壤硝化势的动态变化
3.3.7 .氮肥配施生物炭对根区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3.3.8 .甘蔗伸长期内4 个采样点测定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氮肥与生物炭对蔗苗生物学特性和甘蔗产量性状的影响
4.1.2 .氮肥与生物炭对甘蔗连作土壤pH与碳氮形态的影响
4.1.3 .氮肥与生物炭对甘蔗连作土壤硝化势的影响
4.1.4 .氮肥与生物炭对甘蔗连作土壤微生物丰度及AOB、AOA群落组成的影响
4.2 .结论
4.3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炭对土壤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进展[J]. 张军,周丹丹,吴敏,储刚,常兆峰,李芳芳,李顺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8(05)
[2]有机和无机肥配比对黄褐土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丰度及功能的影响[J]. 王军,申田田,车钊,董召荣,金鑫,曹文超,吴小文,宋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3)
[3]陆生植物生物量分配对模拟氮沉降响应的Meta分析[J]. 毛晋花,邢亚娟,闫国永,王庆贵. 生态学报. 2018(09)
[4]不同耕整地方式对甘蔗耕层结构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罗俊,林兆里,阙友雄,张华,李诗燕,罗会,张才芳,陈建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6)
[5]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牡丹叶片氮素营养和籽粒品质的影响[J]. 姜天华,温立柱,郭芸珲,于媛媛,孙翠慧,孙霞,郑成淑.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9)
[6]2种典型藻毒素及其免疫毒性研究进展[J]. 王丹丹,陆香君,王彬浩,蔡恩琪,俞玲园,顾晨,张杭君.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04)
[7]秸秆生物炭配施氮肥对潮土土壤碳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宋大利,习向银,黄绍敏,张水清,袁秀梅,黄伏森,刘阳,王秀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2)
[8]施氮肥对华北平原土壤氨氧化细菌和古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 杨亚东,张明才,胡君蔚,张凯,胡跃高,曾昭海. 生态学报. 2017(11)
[9]生物炭对土壤中氮磷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徐刚,张友,武玉,邵宏波,秦松.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6(09)
[10]中国农田氮肥投入和生产效率[J]. 武良,张卫峰,陈新平,崔振岭,范明生,陈清,张福锁.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4)
硕士论文
[1]烟秆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烤烟上的应用[D]. 于晓娜.河南农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79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7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