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若尔盖湿地退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20 22:48
  若尔盖沼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高寒湿地,其巨大的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因为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高寒湿地出现了明显的退化。探究湿地退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对正确评估高寒湿地土壤的固碳潜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若尔盖自然湿地保护区内相对原始沼泽(Relative pristine marsh,RPM)、轻度退化沼泽(Light degradation marsh,LDM)、中度退化沼泽(Moderate degradation marsh,MDM)和重度退化沼泽(Heavy degradation marsh,HDM)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数理统计法,以及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物理组分有机碳、化学结合态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eas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EOC)的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沼泽湿地退化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组成,降低了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较于RPM,退化湿地土壤大团聚体和粉-粘粒团聚体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5.1-53.2、42.1-51.0%;微团聚体含...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
        1.2.2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物理组分碳
        1.2.3 土壤及其团聚体化学结合形态有机碳
        1.2.4 若尔盖湿地土壤有机碳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野外调查与土壤样品采集
    2.3 分析项目与方法
    2.4 数据计算与分析
3 湿地退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有机物结构的影响
    3.1 湿地退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
    3.2 湿地退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变化
    3.3 湿地退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变化特征
    3.4 湿地退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物的结构特征
    3.5 讨论
        3.5.1 湿地退化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3.5.2 湿地退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3.5.3 湿地退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形态的影响
4 湿地退化对土壤团聚体中物理组分碳的影响
    4.1 湿地退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物理组分布特征
    4.2 湿地退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中物理组分碳含量特征
    4.3 湿地退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中物理组分碳的贡献率
    4.4 讨论
5 湿地退化对团聚体化学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
    5.1 湿地退化条件下原土化学结合态有机碳变化
        5.1.1 原土化学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特征
        5.1.2 原土化学结合态有机碳的分配比例
    5.2 湿地退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中化学结合态有机碳变化
        5.2.1 土壤团聚体钙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特征
        5.2.2 土壤团聚体铁铝结合态碳含量特征
        5.2.3 土壤团聚体化学结合态碳的贡献率
    5.3 讨论
        5.3.1 湿地退化对土壤化学结合态碳的影响
        5.3.2 湿地退化对团聚体化学结合态碳的影响
6 湿地退化对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6.1 湿地退化条件下原土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
    6.2 湿地退化对土壤团聚体中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6.2.1 土壤团聚体中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特征
        6.2.2 土壤团聚体易氧化有机碳的贡献率
    6.3 讨论
        6.3.1 湿地退化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6.3.2 湿地退化对土壤团聚体中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7 湿地退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组分碳的关系
    7.1 土壤总有机碳与团聚体碳、化学结合态碳、易氧化碳的关系
    7.2 土壤团聚体碳与团聚体组分碳的关系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花米草入侵对我国红树林湿地土壤碳组分的影响[J]. 陈桂香,高灯州,陈刚,曾从盛,王维奇.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6)
[2]不同人工恢复林对退化红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的影响[J]. 朱丽琴,黄荣珍,黄国敏,黄诗华,易志强,张文锋,贾龙,王赫,刘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7(05)
[3]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及固碳特征的影响[J]. 徐国鑫,王子芳,高明,田冬,黄容,刘江,黎嘉成.  环境科学. 2018(01)
[4]秸秆施用和作物种植对土壤团聚体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J]. 李增强,李丹丹,赵炳梓,张佳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8)
[5]不同水分条件下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特征[J]. 韩东亮,朱新萍,胡毅,胡保安,李典鹏,贾宏涛.  湿地科学. 2017(04)
[6]干湿交替作用对西南地区黄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邬铃莉,王玉杰,王彬,王云琦,胡波,谭锦.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3)
[7]鄱阳湖湿地水位梯度下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J]. 金奇,吴琴,钟欣孜,胡佳,胡启武.  生态学杂志. 2017(05)
[8]不同恢复措施对若尔盖沙化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的影响[J]. 仲波,孙庚,陈冬明,张楠楠.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3)
[9]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中不同积水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J]. 吴江琪,马维伟,李广,王辉,罗永忠,聂志刚,薛景文.  湿地科学. 2017(01)
[10]侵蚀程度对红壤团聚体分布及养分含量的影响[J]. 左继超,胡建民,王凌云,李赟璟,万佳蕾,郑海金.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1)

硕士论文
[1]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碳储量研究[D]. 蔡倩倩.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2]若尔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与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D]. 李红梅.四川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98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198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0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